分享

​许干生诗歌:监 控(外九首)

 默默7qrvsleytp 2021-05-20

《城市诗人》新方阵专栏特约


作者简介:许干生,笔名一十生,中国安徽潜山市人,现居上海。当过中学语文教师,任过政府乡、镇、局长。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上海浦东新区作协报告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浦东新区作协第五片区创作中心副主任、《中华文学》杂志签约作家诗人、中国散文网特约编审、上海市诗歌会副会长、浦东新区与安庆市友好作家协会秘书长。作品发表《文学报》《作家报》《每周广播电视报》《东方城乡报》《浦东时报》《浦东文学报》《江苏经济报》《河南科技报》《信阳日报》《安庆日报》《安庆广播电视报》《中国诗人》《参花》《中华文学》《散文诗世界》《南风》《诗词月刊》《上海诗词》《浦东文学》《振风》《苏州文学》等中外几十家报刊杂志。作品收录二十多部选本并获十余次奖项。著书三部。

  

 控(外九首)
 
文/许干生
 
 
针眼般的瞳孔
态度谦卑
总把屋檐举过头顶
  
追求沉默为最高境界
无论白天黑夜
一旦风吹草动绝对记录在案
  
即使漂洋过海
也近在咫尺
有它在灵魂不敢作祟
 
 
退   
 

一根根鲜活的生命倒下了
在明晃晃的刀下
点亮生命的大片绿色
曾经寄予几代人的希望
每个周期的到来
老农腰包都会鼓起生活的向往
望着眼红的挖掘机
和破碎一地希望的根系
老农像面对一场绝后的生死决策
眼神呆滞
心里失去了方向
  
 
只想,让你少弯一次腰
 
 
你像一组轻音乐
伴着希望的黎明
一户不落地来了
 
袋装蒙上病毒的阴影
你毫不犹豫地弯腰 伸手 起身
坦然一路前行
 
口罩岂能遮住你的美丽
我只想多站一会儿
让你少弯一次腰
 

 
夹缝中的三轮车
 

最后一缕晚霞投向了一楼
孤单的三轮车
这时侯它的主人已经赤膊上阵
车架上的玻璃柜从里到外
擦洗一遍又一遍
只为把日子经营得像
“外卖”招牌那样星星般闪亮
楼道里陆续走出遛狗散步的人
他平等地打过招呼
下班回来的小车挤满
它的周围
它开始逆向滚动慢慢融入夜色
  
 
登上海之巅
 
 
阴天有雾,天显得很矮
耳膜鼓动了两下,就到了
九霄云外。天与地
632米的距离,仅用60秒
 
云海滚滚,看不到远方
风拉开一扇地窗
明珠塔,环球金融大厦
过去的高度一一踩在脚下
 
莫名的孤寂和害怕油然而生
高处不胜寒,在砰砰心跳中找到
诠释。地上的人间烟火
让我发现,做人还得脚踏实地
  
 
竹笋在骨子里拔节

 
倦鸟归巢。我又站在
高高的阳台上
老家的鸟窝越来越低
低到伸手可以抓到
滑溜溜的童年
沿着老屋背后小溪游走
对岸的钓翁与我同谋
多少年了一直默默等待月亮
从水中走出曾经溺水的少年
满天飞舞的笋虫携着风中
母亲刚刚在灶堂烤熟的
诱人香味
几只熟悉的蛐儿从近处
高出部分草丛轻轻呼唤
我的乳名。越来越厚的黑
刚好盖过父亲的老坟
往上的天空如傩戏般的布景
高高矮矮事物的背后又该
激活我体内暗藏多少
涌动的秘密,正如
此刻的竹笋悄悄在骨子里拔节
 
 
酷暑拉长了它的音阶

高音持续一波波热浪

田野没有山峦起伏

所有生命在烈日下蒸烤

音波挂在金黄的稻尖

镰刀似的音符舞开

横七竖八的缺口

举起一棵大树的峰值

佯装阴凉的陡峭

拽着晃动的影子攀援……

酷暑拉长了它的音阶

整个家族的合唱

即将把盛夏点燃

 
  
 

这是我观察下雨最专注的一次

透过玻璃我把目光投向

梧桐环绕的院落

大雨经过茂密的树叶落到

积满雨水的地上

宛如白色的烟花遍地绽开

晶亮剔透,往复不断

一股清凉与快慰直抵心底

多么灿烂的雨花……其实

大自然不乏类似的美丽景象

只是没有去倾心享受

它的曼妙与美丽

雨停了,雨花也随之而去

再次欣赏,只能等到

下一次大雨滂沱

人世间,许多美好的东西

稍纵即失,但

不是都能等来下一次


 
 
     
 
 
我投身于浦东怀抱

注意到一个又一个建筑工地

高大赤裸令人震撼的骨骼

就像建筑设计师第一次看到

举世罕见的珍品

沉甸甸的灰色钢骨如一枝枝

高挑的花朵开满工地

一顶顶安全帽星星般闪烁

数米长的钢侠长臂慢慢移动

“鹰嘴”伸向“猎物”

榫卯疼痛咬合时的泪花漫天飞舞

巨大宏伟的场景让人惊艳

一座连着一座恢宏的气势

似乎又一闹市群楼即将拔地而起

你见过“一指功” “钢柱舞”吗

那是力的花絮

它比石头坚硬足以穿透石头

它比航母更具承载

承载一座大厦乃至一座城市

我感觉到了眼前魔都的科技力量

更看到了远方祖国长城的巍峨

 
 
 轻轻拉响催眠般的乐章   
 
 

从《促织经》里走出来

我便成了精灵

怀抱千年未泯的童心

秋天为我搭好了擂台

从未停止争斗梦想的是那

一代接一代的撬子手与虫王

我应该从精致的

竹筒里跳出来

回归属于我的乡野草丛

为夜的宁静徐徐铺开

轻轻拉响

催眠般的乐章

一个斗台不过碗口大小

从春秋到南宋

至今演绎了二千多年

舍命打斗者却不知道

自己为什么打斗

又为谁争得输赢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