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学语文站孙东霞《为人要多做善事——读趣说红楼人物有感》读后感
2021-05-20 | 阅:  转:  |  分享 
  
为人要多做善事

——读《趣说红楼人物》有感

中学语文站孙东霞

因为王熙凤偶然接济了贾府穷亲戚刘姥姥,巧姐最终却得到刘姥姥相助,逃出生天。由此感受到:为人做善事就是为自己铺路。人在社会中生活,需要别人的帮助,需要人们为自己做一些事情。为人做善事,人们就会感激你,自己就多了一个朋友,多了一条路。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就会伸出手来帮助你。

在窦燕山的培养教育下,五个儿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先后登科及第:长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尚书;次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侍郎;三子曾任补阙;四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谏议大夫;五子曾任起居郎。当时人们称窦氏五龙。

李静:善心不只对陌生人

十年前,李静就已经开始利用自己的媒体资源做善事了。当时她是电视栏目《心连心》的主持人兼导演,她会在每一期节目里说服一家企业为一个贫困地区捐赠十万元建立一所希望小学。每一期,她都会亲自先到贫困地区视察当地状况,然后抓住一切机会动员她所遇见的企业人士,并把他们带到贫困地区“受教育”。所有被李静游说捐资助学的人,最终都会热泪盈眶地康康解囊。在李静的努力下,为期三年的电视栏目已在全国十多个贫困地区捐赠了希望小学。由于自己曾亲身发起和经历了这么多慈善助学活动,李静从来不拒绝慈善活动的邀请。但她近年来不再组织有形式感的慈善活动了,而是把慈善作为日常的生活习惯,关心和帮助所有的弱者,不管是陌生人还是身边人。李静认为:“慈善的心和行为不能仅仅针对贫困的陌生人,如果仅在捐款活动上对陌生人慷慨而对自己身边的人吝啬的话,那根本不能算真正的慈善。”

余彭年:84岁的光明使者

凌晨两点,深圳的那座标志性的建筑物——希尔顿彭年酒店里,一位84岁老人仍在办公室里仔细地审阅着“光明行动”的文件。他就是被誉为“中国第一个专职慈善家”的余彭年,原彭年酒店集团的老总。他把自己的彭年酒店业务交给希尔顿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管理,并将彭年酒店这座价值20亿的建筑捐给了慈善事业。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每天从早上七点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从“光明行动”初期与各个省份谈判、签约,到最后的资金到位、手术进行,他事必躬亲。“光明行动”是余彭年在2003年为帮助白内障患者而启动的计划。该计划将用5年时间耗资5亿元人民币,对内蒙古、西藏、宁夏、甘肃、吉林、广东、湖南等9个省、自治区的贫困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治疗。而到现在,“彭年光明行动”已经治疗了白内障患者10万余例,远远超过了余彭年当年的计划。“小时候我家里很穷,许多人都帮助过我们。”父亲对他说:“将来一定要好好地帮助别人。”这句话多少年来一直回响在他心里。他曾因白内障一度失明,经过治疗重获光明后,他想到了其他同样失明却没钱治病的人们。与其他慈善家不同的是,余彭年总是会很坦率地讲出自己在行善中的一些感受和看法。“好事难做,我们做好事遇到不少困难和不可想象的麻烦,甚至吃力不讨好。”这是慈善家的烦恼。他曾捐赠过10辆三菱进口救护车,却被某个别领导改装成个人专用车,他既气愤又无奈:“我不是暴发户,我的钱是辛辛苦苦用双手赚回来的。”于是他将车悉数要回,再捐赠给其他医院。近年来,余彭年还一直试图用法律手段来保护和监督慈善事业。“我要在中国起个带头作用,”余彭年说,“做善事不是为了榜上留名,只要真有效果,把捐赠物送到最需要的地方,我就很开心。”人到无求品自高,助人行善是快乐之本——这正是余彭年所追求的生命境界。

郎朗:让音乐与慈善结合

钢琴家郎朗有着许多耀眼的头衔,不过他特别珍惜这两个:2004年5月20日,郎朗在纽约被委任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亲善大使,成为第一位担任此职的钢琴家。2005年10月9日,华盛顿举办“中国文化年”期间,郎朗应布什总统邀请,在白宫举办专场独奏会。布什总统向他授予“世界和平使者”的称号。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贝拉米在宣布这项任命时说:“郎朗是儿童基金会最年轻的亲善大使。邀请郎朗担任亲善大使,是因为他具有与听众做心灵交流的独特能力,并把很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增加古典音乐的青少年听众。”郎朗对于慈善的头衔深深感激:“音乐就像一种语言,世界的语言,它将人们彼此相连,也连接着彼此心灵的感应。我认为接近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为他们演奏音乐,用音乐打开他们的耳朵和心灵。”

为人要多做善事!











1







献花(0)
+1
(本文系绘诗意人生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