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起底阳光农险:“不务正业”车险翻车?16年相互制属性待开发

 资管科技 2021-05-20

起底阳光农险:“不务正业”车险翻车?16年相互制属性待开发

作者:宋涵

出品:资管科技

5月12日,齐齐哈尔银保监局向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简称“阳光农险”)的地方分支机构,一天连发22张罚单,处罚金额达195万元。

其主要违规行为包括虚列费用、车险直接业务虚挂代理人、违规任用临时负责人、违规变更营业场所、内控管理不到位等老生常谈问题。

为何一家专注做农险的保险公司,在车险领域频频刷存在感,这让外界不禁好奇,是怎样的业务模式造就了他的“传奇”。

截至目前,针对此次大规模罚单事件,阳光农险尚未作出任何回应。

“不务正业”之下罚单、投诉齐飞

根据银保监局官网显示,因存在严重违规行为,齐齐哈尔银保监分局对阳光农险下属12家公司及服务部连开22张罚单,对单位主体总计罚款172万元,对相关负责人罚款23万元。

阳光农险被罚情况一览表

起底阳光农险:“不务正业”车险翻车?16年相互制属性待开发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图表制作:资管科技

其中主要违法违规事实集中在虚列费用、车险直接业务虚挂代理人这两方面。虚列费用一直是保险公司违规的重灾区,屡禁不止。

据悉,这不是阳光农险第一次被重罚,2019年时,银保监会对其下属的4家分支机构开了罚单,同时撤销了三家相关负责人任职资格,剩余一家负责人直接被罚21万元,并且对三家支公司,责令停止接受种植险新业务一年的处罚,这对于一家以种植险经营为主的保险公司,算得上最严重的一种处罚了。

无独有偶,2010年时,其也曾因违规运营被保监会处罚百万元,且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被撤职,垦区外非农险业务被停6个月。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宁威曾指出,目前国内消费者对保险的需求还是处于比较弱化的状态,营销主要依靠渠道,常见的就是代理人,电商平台等。虚列费用多发生在渠道费用高的企业,议价能力不强的保险公司就会通过这种方式来套取资金用于支出渠道费用。

虚列费用不仅会破坏保险市场秩序,加剧行业竞争,而且容易引发从业人员道德风险。

针对容易违规的薄弱环节,银保监局监管处罚力度也在不断增强。例如在车险领域,虚列费用就是重灾区。自2020年9月19日车险改革后,监管部门对车险领域的违法行为相当重视,尤其对屡禁不止的违规行为,更是进行严打。

在今年3月26日召开的车险综改半年度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国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梁涛重点提示一些地区出现的新问题要引起关注。会议最后对今年车险专项检查进行了部署,计划组织10个银保监局对5家主要财险法人机构的12家省级分支机构开展靶向检查,重点紧盯费用及赔付异常情况等,决不允许市场秩序的搅局者破坏车险综改工作全局。

内控不过关,罚单只是一个方面,《资管科技》发现,阳光农险近年来投诉量攀升。

根据公司年报显示,2020年公司接收并受理监管部门转办的消费投诉共计122 件,同比增加 9.8%,其中涉及种植险理赔投诉 37 件,同比下降 16%,占总投诉量的 30.3%;财产险理赔投诉 81 件,同比上升 47%,占总投诉量的 66.4%。财产险承保投诉 4 件,同比下降 56%,占总投诉量的 3.3%。投诉主要集中在财产险领域。

Wind显示,阳光农险中裁判文书统计分析项下,案由排在第一的就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远超其他纠纷案件。

阳光农险裁判文书案由统计

起底阳光农险:“不务正业”车险翻车?16年相互制属性待开发

数据来源:wind

另外,根据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的,关于2020年第四季度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显示,财险类公司亿元保费投诉量中,阳光农险以29.12件/亿元排名第四。

2020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财产保险公司万张保单投诉量排名中,阳光农险皆榜上有名。分别以2.66件/万张排名第五、2.8件/万张排名第四、7.12件/万张排名第二的“成绩”逐步上升。

车险收入增速远超农险 承保利润却6年亏损

阳光农险成立于2005年1月,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由北大荒集团发起目前国内唯一一家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也是目前黑龙江省唯一一家总部法人保险机构。

阳光农险起家于农业相互保险并且以这一特色业务命名,如今却靠在车险领域违规而出名,让人不禁好奇,其经营模式到底隐藏些什么秘密?

《资管科技》梳理阳光农险发现,公司险种涵盖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财产保险、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机动车辆保险和其他涉农保险等。

Wind数据显示,阳光农险主营构成农业保险占比86.21%,机动车辆保险占比11.8%。

无论从公司命名和业务结构上来看,其应该扎根在农业险,但从其公示的报表来看,阳光农险近几年业务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或许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主打农业保险的公司,罚单集中在车险领域了。

2011年以来,阳光农险的净利润虽然起起伏伏,但一直处于盈利状态。2020年度报告显示,阳光农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8.96亿元,实现净利0.71亿元。目前展业区域主要在黑龙江、广东省两地。年报显示,黑龙江省保费收入占比为89.31%,广东省保费占比为7.94%。

2021年最新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一季度阳光农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1亿元,不过净利润显示亏损0.84亿元。

按险种划分,种植险仍是其主要收入来源,2020年实现保费收入30.51亿元,同比增长10.66%;其次是车辆保险以4.34亿元,在保费收入中排名第二,同比增长15.73%。

《资管科技》统计发现,企业财产险以及意外险保费分别同比增长13.43%、24.07%,增速均快于农险业务。

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表示,“如果只聚焦于农险,阳光农险业务的增长速度与规模或受限,发展车险,进行多元化业务布局,或有增加保费收入的考量。”

车险作为保险公司兵家必争之地,尤其车险综改之后,中小险企竞争压力更大。与大公司相比,阳光农险无论从规模还是盈利方面都处于劣势。根据2020年报显示,公司经营的所有商业保险产品中,保费收入排名第一的是商业车险。不过,纵观6年间的商业车险承保利润均在负值。

2015年-2020年承保利润分别为-618万元、-970万元、-676万元、-3957万元、-1676万元、-4241万元,由此可见,连续六年承保利润均亏损。

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阳光农险部分农险业务与商业保险类似,但二者还是有一定差别的,相互保险这一在国际相对成熟的模式,在国内依旧处于探索阶段,阳光农险的相互制属性还没有得到完全体现,特色化的经营模式尚未实现。

相互制特色尚未显现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曾谈及相互制保险属性时表示,“从国际经验来看,相互保险机构的所有人,即风险保障的需求者,聚合在一起,设立机构进行专业化经营,以进行风险分散。因为机构的持有者也是参保人,利益保持一致,使得相互保险机构能够实现利益的一体化,实现成本管控,同时也有助于防范道德风险,这是相互保险机构与传统保险公司相比的优势所在”。

同时朱铭来也表示“目前国内的专业农险公司存在经营理念趋同化现象,阳光农险没有明显的优势、劣势,也并未体现出相互制的特色”。

保险业人士表示,“相互保险公司主要承保传统保险公司难以覆盖的风险区域,农险、健康险、信用类保险等各类业务均有所涉及,关键在于如何发挥相互保险模式的优势,进行特色化发展”。

朱铭来曾提出建议,相互保险模式,本质为互助共济的机构,必须具备完善的风险管控。

不过,结合此次阳光农险连吃22张监管罚单,不难发现,其风控不过关是事实。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卢一鸣成为阳光农险新任总经理。从高管信息来看,自2005年起至今,卢一鸣从未离开阳光农险,基层成长的经历使得其对阳光农险很了解,同时有着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从管理层看,阳光农险上层建筑已经基本搭建完成。

业务模式的探索,需要时间,阳光农险的相互制属性还有待开发,如何实现特色化经营,发挥相互制农业保险特色,助力公司更上一层楼是关键。

在阳光农险2021年的工作会议上,董事长王喜涛表示,公司将以“双轮驱动、两翼支撑、一链保障”为发展目标,力争在行业同类公司中,实现“保费规模”和“经营质量”指标至少其一进入第一梯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