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最大器晚成的人是谁?

 科学知更鸟 2021-05-20

历史上大器晚成的人有很多,比如姜太公、重耳、刘邦、黄忠、郭子仪、苏洵、左宗棠、齐白石、邓公等,这些人里面到底谁堪称大器晚成第一人呢?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只有经历过重重考验和磨难,一个人才能够真正成熟起来,才能够堪当天下之大任!正是因为如此,古人又云:“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大器”之所以“晚成”,其实不光是能力的问题,机遇也很重要,二者缺一不可!能力和机遇相比,又以机遇更为重要。其实,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人才。君不见,古往今来,无论中外,有多少才华横溢之士蹉跎岁月、抱憾终生,无非是倒在了“机遇”二字上。

一个人的能力可以慢慢磨,慢慢练,但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活七十古来稀,尤其是在古代,生命是那么的短暂,机遇又是那么的渺茫,一个人若能在有生之年干出一番大事,留名青史,实乃幸运之极,更遑论少年得志者!

以此看来,历史上的大器晚成者,终究是成了,自当感谢上天的造化。

姜子牙

历史上的大器晚成者,若论知名度,恐怕姜子牙要排在第一位。“姜太公钓鱼”的典故妇孺皆知,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姜子牙的出生年月我们已经无从考证,所以他在多大年纪发的迹,我们也就只能参照通常的说法了。

姜太公钓鱼

姜子牙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小时候日子过得很清苦。长大后姜子牙干起了屠夫,古代的屠夫其实不挣钱,所以又开过小酒馆,卖酒为生。姜子牙常年为了生计奔波忙碌,却也没有放下书本,抽空就拿起书本刻骨学习,钻研兵法,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派上用场。

但是人生的机遇是渺茫的,姜子牙一直活到七十岁,仍然没有等来上天的眷顾。七十老涂翁,杀鸡宰牛已经干不动了,所以只好在渭水之滨孤独垂钓,只待愿者上钩。

好在,没过多久,西伯侯姬昌狩猎路过此地,姜子牙赶紧上前求见。一番长谈,西伯侯上钩了,姜子牙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先是辅佐姬昌建立霸业,然后辅佐武王伐纣建周,最后辅佐周公开疆扩土,成就成康之治。

功成名就,千秋伟业!姜太公的故事告诉我们,当机遇来临的时候,我们也要积极主动地上前争取,而不能无动于衷,指望机遇主动送上门来。

邓公

邓公的资历其实并不浅,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他就加入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回国以后,邓公就担任领导干部,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时期,一直是党和国家重要的领导人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讲,说邓公是大器晚成有点牵强。

但是,一方面,在那个群星璀璨的年代,其他人都太优秀了,邓公毕竟不是最耀眼的那一个;另一方面,邓公晚年的成就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世人提到“大器晚成”四个字,就不能不想到邓公。

少年强则国强

在中国的历史上,经历过三起三落的人并不少,北宋最杰出的改革家王安石是一个,邓公也是一个。

1933年,邓公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落。受审期间,邓公被关在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屋里,隔三差五地就要被“提审”一次。唯一的感受就是饿,每天都吃不饱。

1969年,邓公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二次大落,这一落就是四年。在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生活和工作条件是艰苦的,邓公曾经因为低血糖晕倒在车间里。但是他依然保持乐观、保持微笑。每天上班的时候跟工友们说声“早上好”,下班的时候再说一声“明天见”。

1976年,邓公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三次大落。被撤销一切职务,被软禁在家,他就一个人在屋子里来回踱步,实在无聊了就拿出一副扑克牌,自己跟自己打牌。

古人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邓公当得起这句话!七十四岁高龄蛟龙出海,八十八岁老翁指点江山。

带领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走向世界、走向富强,邓公堪称大器晚成第一人。

宋辽签订澶渊之盟,30万岁币换来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万历二十八年不上朝,为何没有被架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