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胀袭来,为何艺术品市场依然疲软?

 荣纳堂 2021-05-20
近期我们听的最多的就是货币超发,就是美国印钱。什么煤炭、石油、钢铁这些基础类资源都涨价了。粮食也是涨、涨、涨的。都知道现在钱不值钱了。

图片

尤其美元的过度发行,割世界人民的韭菜。1·9万亿刺激政策刚刚通过,4万亿的超发又来。

图片

简直是洪水滔天!人们的收入不见增长,货币的增长率却高达百分之十几。资产保卫战其实已经打响。我国投资渠道单一,老百姓又不傻等贬值。于是,房地产价格再创新高。

图片

有点理财知识的人都知道,主要投资渠道就三大块。房产、股票、艺术品这三大类。可是,我们国家单单房产疯涨,股票不温不火,艺术品冷冷清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抛开房产、股票不提。就艺术品投资方面有几点看法。

图片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其实就是顺应了时代互联互通的大潮流。可是,我们在文化消费方面的步伐就滞后了。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开放政策鼓励艺术品走出去,也没有激励国内文化市场的相关制度出台。这就形成文化消费兴趣不浓的氛围。

图片

最近几年,随着国家2035文化强国战略的推进,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共识,这才对文化消费发展提到了议事日程。但是,对于细分的古董市场来说,远远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市场机制。古董市场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的情况。谁来打假?谁来提供发票?谁来监督、鉴定?等等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目前,国家层面仅仅是出台一个文物登记制度。试问:谁去登记?登记后可以买卖吗?给开发票吗?
同时,对拍卖市场也是听之任之。不准拍卖国内高古文物,仅仅拍卖回流或者国外艺术品。这样,就无形中形成垄断,造成利益集团寡头。民间东西出不了手,老百姓无能力进入拍卖公司购买。这些问题不能够有效解决,谁敢介入古代艺术品市场?
这就是古代艺术品疲软的其中一个原因所在。

图片

古代艺术品不火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古董商人不争气。由于利益驱使,不法商人造假、卖假,没有诚信。这样,造成卖假货的横行,买真货的倒霉。市场真假混杂,购买者无从下手,望而却步。当然,也有滞后的文物政策原因造成,有的东西就是真的也要说是假的。明者自明,责任自负。

图片

这第三个原因就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即所谓“中产阶级”。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追求远没有达到收藏古代艺术品的境界。或者说,他们还没有时间来学习,来喜欢上我们古代灿烂的文明。收藏这方面,力戒浮躁。急需一批人的心沉下来,把文化修养培养起来。这样,文化自信心提高了,才会有一批人喜欢上我们的宝贵遗产--文物。因此,没有这方面的收藏兴趣,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了。
随着国家文化战略的推进,文化强国的实施。走出去已成必然。文化消费支撑经济发展的局面一定会成为现实。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普通文物由老百姓收藏,顶级文物靠资本大佬持有格局一定会形成。藏富于民一定不是一句空话!
七十二行古玩为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