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收起义时的四位团长,他们最后都怎么样了?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梦想童年594 2021-05-20

秋收起义部队的番号叫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总指挥卢德铭,师长余洒度,下辖四个团,分别是:第一团,团长钟文璋,队伍主要由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组成,战斗力强悍,是正规部队,受过系统的军事训练。第二团,团长王新亚,队伍主要是由浏阳、萍乡和安源一带的矿工组成,组织较涣散,战斗力一般。第三团,团长苏先俊,队伍主要由部分警卫团和当地民军组成,战斗力较强。第四团,团长邱国轩,这个团是被余洒度收编过来的土匪队伍,组织性最差,战斗力也最差,他们加入革命军纯粹是因被革命军打败了,走投无路才暂时投靠混口饭吃的。收编他们时,余洒度就是做做样子,走走过场,既没有进行思想教育,也没有拆开混编,后来,第四团果然临场叛变,从背后攻击第一团。造成第一团稀里糊涂的大败,团长钟文璋本是黄埔生,他看到被打散的队伍,仰天长叹一声,然后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再无音讯。

毛主席以中央委员、湖南省委委员、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领导秋收起义,他是本次起义的最高领导人,其次是原警卫团团长卢德铭,他是本次起义的总指挥,再其次是余洒度,他是第一军第一师师长,这也是唯一的一个师的师长。具体指挥的,则就是上述四个团的团长。让人疑惑不解的是,毛委员(当时就叫毛委员)和卢德铭、余洒度三位起义军的最高领导人都是随苏先俊的第三团行动的,第一团、第二团和第四团则是由这四个团的团长具体负责指挥的,这似乎是不太合适,也让人费解。事实也证明,那三个团很快就失败了,钟文璋和王新亚不知所踪,他们的下落一直都是个谜。第二团奉命攻打萍乡,后失利,又转攻醴陵,顺利的拿下了醴陵,队伍在醴陵城里大吃大喝,后来敌人反扑,王新亚率部撤出醴陵,绕道进攻浏阳,结果遭到惨败,团长王新亚不知所踪。

至于第四团,本就是土匪队伍,匪性不改,在战场上临阵倒戈,从背后进攻第一团,结果第一团腹背受敌,很快溃败,而总指挥卢德铭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这个团本来是正规军,败的糊里糊涂,团长钟文璋凭空消失,后来再也没有他的任何消息。而第四团团长邱国轩惹下惊天大祸后,率部逃离,后被当地游击队打败,邱国轩被抓获,经公审后被处决。

最后只剩下个第三团,也就是毛委员跟随的这个团,它也是秋收起义唯一剩下的一个团。三湾改编后,毛委员要率部上井冈山,余洒度和苏先俊坚决不同意,他们要遵照中央指示,取浏阳直攻长沙,这个以卵击石的计划当然被毛委员否决了,上了井冈山后,毛委员将精简缩编后的一个团交给了陈浩——原来的一营营长,这可是起义部队仅存的家底。而余洒度和苏先俊都成了空头司令,牢骚满腹,怪话连篇,后来他们先后脱离部队,余洒度后来投降了国民党,国民党给他委任了一个官职,可叹余洒度堂堂黄埔军校一期生,却在任上贩卖鸦片,走私军火,蒋介石获知后勃然大怒,将余洒度逮捕法办,后被枪决。而苏先俊呢?离开井冈山后,迅速投降了敌人,向敌人提供情报,造成我党许多党员被捕。苏先俊后来被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捕获,经公审后处决。

如此看来,秋收起义时的大部分将领,不是失踪就是投降了!几乎没有落到好下场的。总指挥卢德铭战死沙场,师长余洒度被蒋介石枪决,四个团长两个失踪两个被红军抓住处决,后来的团长陈浩要叛变投敌,还要带走队伍,被毛委员带人抓住,经公审后正法。同时被正法的,还有副团长徐庶,参谋长韩昌剑、一营营长黄子吉。这些人受不了磨难,也吃不了苦,参加革命就是想混个前程,一遇到困难,他们就要叛变或出逃,最终都落了个遗臭万年。

那么,秋收起义部队真正历经磨难,走到最后并成为开国将帅的有哪些人呢?共有一位元帅,一位大将,五位上将,八位中将,六位少将。他们分别是:

元帅罗荣桓,大将谭政,上将张宗逊、陈伯钧、黄永胜、陈士榘、宋任穷。中将刘先胜、杨梅生、张令彬、郭鹏、韩伟、谭希林、谭冠三、楷毅。少将龙开富、杨世明、余文光、潘振武、王耀南、李贞。

需要说明的是,少将李贞也是唯一的一位女开国将军。他的丈夫就是开国上将甘泗淇。

实际上,这些开国将帅在当时的职务都很低,如元帅罗荣桓,当时就是个连党代表,谭政当时也只是个连部秘书,那五位上将,有的是班长,有的是战士。而8位中将和6位少将,则更不出名,都是默默无闻的士兵。但他们意志坚定,初衷不改,对革命无限忠诚,对胜利充满信心。他们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最终才走到了胜利的那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