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号,装恙,吃馍︱皖北解词

 村庄物语 2021-05-21

到号

方言读音:dào  hào

简明释义:强弩之末。

最近参加了一个座谈会。与会的几位早已退了休的老先生,说起自己,几乎都没忘捎带上这一句:“到号了”。

啥叫“到号”?我在网上搜了一下,不见踪迹。其实,它是颍淮人较为常用的话。那几位老先生,无非是感叹自己跟后生小辈比起来,年纪大了。是自嘲,是玩笑,也是实情。

颍淮话的“到号”,又不只是上了年纪人用来自嘲的。有时候,一个人患了不治之症。病情越来越严重,严重到最后,也就是“到号”的程度,该就是到了弥留之际了吧。此时,非有回春妙手之人,恐难扭转乾坤。

又不仅是指年纪和病情。颍淮话中,事情也可以“到号”。有的事情,成因复杂,头绪繁多,办起来很棘手,甚至无从下手。而且事情的走向,越来越向不好的方向发展。但任何事情都有个结局,再棘手的事情,也都会有结束的时候。这是啥时候?就是“到号”的时候。等到人都说“这回到号了吧”,难题的解决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在我看来,颍淮人说“到号”,指的该就是强弩之末的那个“末”。它是光阴的末梢,也是事情发展的尽头。它的后边,紧挨着的,恐怕就是句号。

图源网络,图文无关

装恙

方言读音:zhuǎng  yāng

简明释义:装作不舒服,找借口。

那天在小区诊所附近,碰到领孙子看病的邻家老太太。旁边的一个熟人见了,怜惜地拍拍那蔫巴巴的孩子:咋的,“装恙”了?老太太接过话茬说,可不是,又“装恙”了。

恙,即病。它常常出现在别来无恙、身体有恙的语境中,听起来文绉绉的。说这话的人,一般该都是老学究;普通人,有恙、无恙说的很少。但旧时颍淮人似乎是个例外。他们常说“装恙”——那病态是装出来的,而不直称生病,尤其是于生病的孩子而言。

我理解,颍淮人这么说话,潜意识中其实是有一种忌讳、避讳的考量。说“装恙”,就是小病小灾,算不上病的。这么一“装”,寄托的则是说话人的一种愿望。

也不仅这么说。颍淮话的“装恙”,还有找借口的意思。比如几个人约好干某件事。事到临头,偏有人打了退堂鼓。或者说自己不舒服,或者说他临时有要事。别的人就会说他:“别装恙了。”如果他不能“装恙”到底,只能半推半就地跟着去。

本来我打算写成“装样”的。这又成了装模作样的简称了。细细思量,该就是“装恙”才对。只不过,“恙”的读音,有所变化,听起来近似于“装羊”。

图源网络

吃馍

方言读音:chǐ  mō

简明释义:不付出代价,白吃白拿白占便宜。

传统上喜食面食的颍淮人,对馍再熟悉不过了。有的称之为馍馍,或者馒头。颍淮地面上,就有一种名声在外的“枕头馍”,颇受当地人欢迎。

吃馍,似乎没啥可说的。吃馍而已。但颍淮老辈人,就在稀松平常的吃馍中,赋予它另外的含义。

街集头上,老实巴交的乡下老汉,在路边摆摊售卖自家产出的瓜果。也就有那俗称的“街痞子”过来找事。末了,拿了一大兜,硬是不给钱,或者只给少许的钱意思意思。这就是“吃馍”。

顺着这样的思维路径,颍淮人也把骗子骗人钱财,叫作“吃馍”。这一类“吃馍”,常常发生在生意场上。有的人买了东西,钱款却先欠着,不给。再去找他,还是不给。催得紧了,干脆“只给米吃,不给面见”。于那债主而言,就是叫人家“吃馍”了。

跟馍相对的,是稀饭。旧时贫穷,普通的颍淮人家,“稀饭能喝得上”,已属不易。吃馍,算得上偶一为之的奢侈享受。无端地叫人家吃了“馍”,该是较为重大的损失了,心里总不是滋味。吃一堑,长一智。后来的人际交往中,特别是买卖往来上,都要多长个心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