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雍正、乾隆、道光皇帝为什么要把亲生儿子过继给其他宗室为嗣子(嗣孙)?

 昵称55301288 2021-05-21

有清一代,共计皇帝(含后金汗)十二位,而各代皇帝诞育皇子数量分别为:太祖十六人、太宗十一人、世祖顺治帝八人、圣祖康熙帝三十五人(因为人数太多、所以夭折的就不再序齿,有排行的二十四人)、世宗雍正帝十人、高宗乾隆帝十七人、仁宗嘉庆帝五人、宣宗道光帝九人、文宗咸丰帝二人、穆宗同治帝无后、德宗光绪帝无后、逊帝宣统帝无后,合计清代皇子数量是一百一十三人。

这其中,自圣祖康熙帝第十六子允禄在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奉世宗雍正帝之诏入继亲王博果铎太宗承泽亲王硕塞子、圣祖康熙帝堂兄为嗣子开始,至道光二十六年(1846)正月宣宗道光帝第五子奕誴过继惇恪亲王绵恺仁宗嘉庆帝第三子、宣宗道光帝之弟为嗣子结束,整个清朝一共有五位皇子正常出继给其他宗室为嗣子、嗣孙,分别是:

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圣祖康熙帝第十六子允禄出继亲王博果铎为嗣子;

乾隆三年(1738)三月世宗雍正帝第十子弘曕出继果毅亲王允礼为嗣子;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二月,高宗乾隆帝第六子永瑢出继慎靖郡王允禧为嗣孙;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十一月,高宗乾隆帝第四子永珹出继履懿亲王允裪为嗣孙;

道光二十六年(1846)正月宣宗道光帝第五子奕誴出惇恪亲王绵恺为嗣子;

另外还有一次特殊情况:

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世宗雍正帝第三子弘时被撤除黄带子(黜宗籍)、除名玉牒(宗室族谱),勒令出宫,过继给已经倒台的廉亲王允为子(非出继为嗣子,允有亲子弘旺)。

这样,整个清朝,一共是六位皇子被出继为其他宗室的嗣子嗣孙(继子)。

下面就这六位皇子出继的情况分别加以剖析,以使各位朋友了解分明。

允禄出继亲王博果铎

亲王博果铎是太宗的孙子,和硕承泽裕亲王硕塞长子。硕塞在顺治十一年1655年十二月初五去世后,六岁的博果铎承袭亲王爵位,依世祖顺治帝诏令改王号为“庄”,称“庄亲王”,并获得“世袭罔替”资格,成为清代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

博果铎在亲王位六十八年,享尽荣华富贵、积攒万贯家财,又占有数十万亩庄田,是当时皇族内有数的豪富亲王,让其他宗族子弟羡慕不已。

但是博果铎拥有如此巨额家产,却没有后嗣可以承袭,他一生只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而女儿们长大后,又分别抚蒙古,远嫁巴林部辅国公纳穆札阿拉善郡王阿宝离开了京师。这样,在博果铎的晚年,他身边一个子女也没有,偌大的庄亲王府内冷冷清清,了无生气,使得七十多岁的博果铎倍感孤独。

博果铎小五岁的康熙帝对这个堂兄膝下无人可以承欢的境况十分同情,于是准备为其挑选嗣子,以承奉博果铎身后的宗祀。起先康熙帝是想在博果铎的二弟惠郡王博翁果诺和三弟辅国将军鞥额布的儿子们中挑选一人作为他的嗣子,可是这些博果铎的侄子们得知自己有机会可以继承伯父的世袭亲王爵位和庞大的家产时,立马起了内讧,各自争斗诋毁,恨不得把作为对手的堂兄弟们一脚踢出入继资格的行列,自己好入继伯父家。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冬,博果铎患病,康熙帝得知后带着几个皇子前往内城太平仓庄亲王府探望病的堂兄但是在抵达王府后,原本奉康熙帝诏令在府内侍奉伯父的博果铎诸侄却正在对庞大的王府财产明争暗夺、纠缠不清,根本没有想到要到伯父的病榻前侍奉汤药、照顾冷暖,致使康熙帝驾临的时候博果铎病床前仅仅只有几个王府太监和侍女以及庄亲王福晋侍候。

康熙帝了解内情后勃然大怒,立即召博果铎诸侄前来,狠狠训斥了一顿,并公开宣布他们不再有资格入继庄亲王府为嗣子,然后指定随驾前来的皇十六子胤禄负责此后庄亲王府一切内外庶务及庄亲王博果铎本人的身体调养和起居饮食,承担起庄亲王府的管理大权。博果铎诸侄、惠郡王博翁果诺辅国将军鞥额布的儿子们非奉诏不得擅自进出庄亲王府。

康熙帝的这一举动,实际上就是把胤禄作为博果铎的嗣子,以继承日后的庄亲王府,但康熙帝在位时,没有明确胤禄的出继资格。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康熙帝驾崩,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继位,即雍正帝。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十一,七十四岁的庄亲王博果铎也去世了,因为康熙帝生前一直没有确定允禄(雍正帝继位后,诸兄弟名皆改胤为允)为博果铎嗣子,所以宗人府向雍正帝奏报请旨,询问如何办理庄亲王葬礼事宜,同时宗人府投皇帝所好,提请以康熙帝皇子入继庄亲王(就是提名允禄,不过名义上人选由皇帝选定)。

雍正帝对当年康熙帝的安排没有异议,同时允禄在康熙末年诸子夺嫡中实际上是暗中支持四哥胤禛的,所以登基后的雍正帝也想要回报十六弟。在这种情况下,雍正帝很是爽快地同意了宗人府的提请,在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十三下诏命皇十六弟允禄出继亲王博果铎为嗣子,并承袭庄亲王爵位。这是清朝第一次有皇子出继宗室为嗣子的情况出现。

弘曕出继果毅亲王允礼:

弘曕,是雍正帝第十子,也是最小的儿子,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五月出生于圆明园,号称“圆明园阿哥”。弘曕出生时,其父雍正帝五十六岁,已经是老年人了,所以对于这个老来子十分喜爱,同时雍正帝的儿子本来就不多,之前养大的只有弘历(乾隆帝)和弘昼(和亲王)两人(皇三子弘时被勒令出继、除名玉牒,已不算皇子了),所以老皇帝对这个小儿子的喜爱和关照可想而知。

不过仅仅两年后,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雍正帝就驾崩了,虚岁只有三岁的弘曕此后在皇兄乾隆帝的关照下继续成长、无忧无虑生活。而比弘曕大了二十四岁的乾隆帝,其实是把这个小弟弟当儿子来抚育的,对他倾注了比兄弟还要更深一层的感情。

乾隆帝的十七叔、和硕果亲王允礼,当年在康熙末年诸皇子夺嫡时就曾经暗中支持过还是皇子的四哥胤禛(雍正帝),所以雍正帝登基后对允礼加以厚报,在雍正元年(1723年)即加封允礼为多罗果郡王,雍正六年(1728年)为和硕果亲王授命允礼兼任正黄旗蒙古都统、镶红旗满洲都统、镶蓝旗汉军都统镶蓝旗蒙古都统四职,并负责管理工部户部及宗人府事务是雍正帝在位时,除怡亲王允祥之外,最为倚重、办差也最为得力的兄弟。允祥在雍正八年(1730年)去世后,允礼代替了十三哥在朝中的地位,成为雍正帝之后数年间第一心腹之臣,参与军机大事,权威赫赫。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雍正帝驾崩,临终前遗命果亲王允礼庄亲王允禄大学士鄂尔泰、大学士张廷玉领侍卫内大臣丰额、领侍卫内大臣讷亲内大臣户部侍郎海望等入受顾命辅佐皇四子弘历继位登基,诸顾命大臣以果亲王允礼为首。弘历奉遗诏即位,即乾隆帝。

乾隆帝登基之初依旧十分倚重叔父果亲王允礼庄亲王允禄除加封两位叔父永赐亲王双俸”之外,又授予可以在便殿受皇帝召见免除叩拜之礼的待遇

乾隆二年(1737年)二月允礼患脚疾,行动不便,乾隆帝特谕果亲王可以在私邸内处理政务,几天进宫一次奏报政务即可,这是清代臣子中极少数人才可以获得的隆恩。

乾隆三年(1738年)二月,允去世,年四十二岁。因为他只生有一个儿子,而且出生当年就夭折了,并且此后再也没有子嗣诞育,所以允也遭遇了当年亲王博果铎的身后尴尬事:没有儿子承袭宗祀。

乾隆三年(1738年)三月,为了不使功劳赫赫的果亲王允礼身后无人承袭香火,乾隆帝命诸王公大臣召开会议推举意在挑选何人承袭果亲王。次日,在庄亲王允禄的带头奏请下,乾隆帝幼弟、雍正帝第十子弘曕被王公大臣会议推选为果亲王嗣子,于是乾隆帝正式下诏,把自己的幼弟弘曕过继给十七叔果毅亲王允礼,作为允礼的嗣子承奉其身后宗祀。弘曕以六岁的年纪,降等承袭果郡王爵,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王爷。这是清朝第二次出现皇子出继宗室为嗣子的情况。

永瑢出继慎靖郡王允禧永珹出继履懿亲王允裪

乾隆帝第六子永瑢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二月出继康熙帝第二十一子慎靖郡王允禧为嗣孙;乾隆帝第四子永珹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十一月出继康熙帝第十二子履懿亲王允裪为嗣孙;这两次皇子出继的时间和前因后果大致一样,所以合并一起加以叙述。

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帝刚登基不久,就改变皇父雍正帝当年的做法,给被雍正帝打击迫害的诸叔加以平反,释放了被关押十多年的十叔允䄉十四叔允禵恢复三伯允祉、八叔允九叔允禟宗籍,向皇室宗族示以仁德宽厚的善意,以此举动团结并加强爱新觉罗宗族的凝聚力。之后,乾隆帝多次以怀柔政策对皇室宗族加以安抚和慰藉,以求抚平当年皇父雍正帝苛待迫害宗室子弟而对皇室内部所造成的巨大创伤。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五月,康熙帝第二十一子、慎郡王允禧去世,而他的两个儿子都先于其去世,也没有孙辈,所以允禧身后面临绝嗣境地。

允禧自幼能诗善赋,书画兼长长大后禀性淳厚,生活俭朴而且一生淡泊名利,无心政治是宗室内有名的艺术家、贤王。同时允禧是康熙帝中年后所生,和夺嫡的诸皇兄年纪相差甚远,在康熙末年时年纪尚幼,没有参与夺嫡的能力和动机,所以皇兄们对他没有防备和猜忌之心,这也是允禧日后平安成长的关键。

整个雍正一朝和乾隆中前期,身为皇弟、皇叔身份的允禧专心于笔墨丹青绝不参与朝政大事,雍正帝、乾隆帝对允禧低调行事的风格十分钟意,多次加以嘉奖,以为宗室楷模。

允禧去世后,为了显示自己看顾、关照宗室的“仁德之心”,乾隆帝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二月下诏,把自己的第六子永瑢过继给没有后嗣承袭宗祀的二十一叔慎靖郡王允禧为嗣孙,降等承袭贝勒,以奉允禧的身后祭祀。这是清朝第三次皇子出继宗室为嗣的情况出现。

永瑢过继允禧为嗣孙四年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七月,乾隆帝十二叔履亲王允裪去世,年七十八岁,他的六个儿子中,最大的也只活到十二岁,所以允裪没有子嗣可以承袭爵位和主持身后祭祀。

而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初,即允裪去世前的当年,他已经是乾隆帝在世最年长的叔父(康熙帝前十一子此时都已经过世),同时在当年康熙末年诸皇子夺嫡之争中,皇十二子允裪也是少有的没有参与夺嫡的成年皇子之一。年老德尊又和雍正帝、乾隆帝没有历史芥蒂,使得允裪极受乾隆帝重视,多次亲临府邸探视病情,宽慰其心。允裪去世后,乾隆帝厚加恩赐,安排规模宏大的葬礼,命和亲王弘昼、皇五子永琪穿孝服主持丧葬事宜,同时让皇四子永珹戴重为允裪送终,然后再服百日这完全是孝子孝孙给父祖辈守孝的仪制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十一月,允裪忌日过百日后,乾隆帝发布谕旨,以皇四子永珹出继和硕履懿亲王允裪为嗣孙,降等承袭履郡王作为对宗室之中齿德俱尊的十二叔允裪身后的无上尊崇和恭敬之意这是清朝第四次有皇子出继宗室为嗣的情况出现。

表面上看,乾隆帝在短短四年内,连续把第四子和第六子出继给宗室长辈为嗣孙,是出于“安抚、尊崇”宗室长辈,以团结凝聚爱新觉罗氏宗族的用意。其实,在乾隆帝“慷慨”贡献两位皇子为绝嗣宗室的嗣孙情况背后,其实隐藏着乾隆帝内心一个策划已久的目标——“立储以长”!

按照乾隆帝原本的计划,是立嫡子为嗣,但是乾隆帝原配富察氏所生的两个嫡子:永琏、永琮,都是幼年夭折,富察氏皇后也随后崩逝,乾隆帝无法实现立嫡愿望,于是改而想立长。而乾隆帝长子永璜、三子永璋因富察氏皇后薨逝时迎接灵柩不悲伤、没有哀容而被乾隆帝迁怒,倍加斥责后当众取消了他们的继位资格,永璜两年后忧虑而死,永璋也在十多年后郁郁而终。

其实在乾隆帝心目中,在嫡子都夭折后,他最中意的是于诸子中更觉贵重,文字骑射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于彼”的皇五子永琪。但是永琪是皇五子,前有四哥永珹、后有六弟永瑢,从宗法上来说不具有“长子身份”。所以乾隆帝为了给予永琪真正的皇长子资格,才会把他的兄弟: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先后过继出去,使得永珹和永瑢从宗法上来说不再具有皇子身份,这样身为皇五子的永琪就成为乾隆帝在世的“长子”,从而获得了被立为储君的机会。

至于之后永琪在二十六岁的盛年就去世了、使得乾隆帝立储意愿再一次落空,这不是本篇文章的着重点,就不再加以叙述了。

奕誴出惇恪亲王绵恺

奕誴,是道光帝的第五子,生于道光十一年(1831)六月十五仅仅比他的四哥奕詝(即后来的咸丰帝)小六天。从小就秉性粗荒行事鲁莽,也念一塌糊涂再加上相貌丑陋,言语粗鄙,所以从小到大都不受父道光帝的喜爱。

惇亲王绵恺是嘉庆帝继后、道光帝继母孝和太后的亲儿子,道光帝三弟,在道光朝依仗身为皇太后亲子,行事不拘小节,为人骄纵无礼,给朝廷办差时既不稳重、也欠缺考虑,多次因为办事不严谨而被皇兄道光帝斥责乃至惩罚。绵恺当面对道光帝唯唯诺诺,事后却丝毫不改,继续肆意行事,因此被道光帝前后数次罚俸、降爵。只因为绵恺是孝和太后的亲儿子,道光帝才在处罚三弟后又很快恢复其待遇,换一个普通皇子,早就被削爵或者圈禁了。对这个弟弟,道光帝也是头疼得很。

道光十八年1838年十二月,绵恺去世,而他的独子奕缵早在道光元年(1821年)就夭折了,所以绵恺身后没有了奉祀香火的嗣子。而道光帝的第五子奕誴在道光二十年后也越来越不受皇父道光帝待见、屡次被斥责,道光帝心中早就想把这个不着四六的老五给过继出去,眼不见心不烦。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六十四岁的道光帝终于下定决心,把皇五子奕誴过继给和他一样行事荒唐、为人轻浮、学识粗鄙的三叔惇恪亲王绵恺为嗣子,让这性格十分接近的爷俩儿去做宗法上父子,并“大度”地让十六岁的奕誴降等承袭惇郡王爵位。在道光帝诸皇子中,奕誴是第一个封王的,就连他的四哥、后来的咸丰帝奕詝,此时也只是一个普通皇子而已,没有任何爵位。

从这一点来看,老父亲道光帝对于心目中“不争气、不着四六”的老五,其实还是尽到了作为父亲的责任和爱心的,出继他给绵恺为嗣子,其实也是从另一方面给予奕誴优厚的待遇和提前授予其王爵,爱子之心不能抹杀。奕誴出继三叔惇恪亲王绵恺为嗣子,是清朝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皇子出继宗室为嗣子。

除了以上五位皇子出继宗室之外,清朝还有一次特殊的皇子过继,就是雍正帝第三子弘时被雍正帝下诏勒令出宫、撤除黄带子(宗室)身份、移除玉牒(宗室族谱),给已经倒台、同样废黜宗室身份的康熙帝第八子允为子之事。

弘时是雍正帝第三子,生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比四弟弘历要大七岁。因为雍正帝前三子都早夭,所以弘时是雍正帝实际上的长子。

雍正帝登基后大力打击当年夺嫡时的兄弟:八弟允九弟允禟、十弟允䄉、十四弟允禵,手段十分严酷。此时已经年满二十的皇三子弘时对于皇父雍正帝严厉对待诸叔、不断压制迫害的行为心中颇有不满,认为皇父过于睚眦必究了。同时弘时少年时曾经和叔父允允禟交往亲密,关系很好,对于叔父们被皇父打击迫害、身败名裂之事有腹诽之意。

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廉亲王允倒台,被革除黄带子、移除玉牒,交宗人府管束。而允禟、允䄉、允禵等人在之前已经被拘禁管束,早已失去自由。皇三子弘时因为和八叔等关系很好,不忍见其遭受迫害,于是在皇父雍正帝驾前据理力争,为叔父们求情开脱。雍正帝和允允禟、允䄉、允禵等人因夺嫡之事结怨日久,早已势同水火,隔阂极深,绝不是弘时几句话就能化解的。而弘时不明其中底细,依旧坚持为允等人说好话,最终触怒了心胸本来就不甚宽广的皇父雍正帝。

雍正帝在怒气攻心之下,在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十八下诏,宣布把弘时“送给”已经被革除皇子身份的允当儿子,并废除弘时黄带子身份、移除玉牒,就是说不要这个儿子了。(弘时是雍正帝皇子,即使雍正帝不要这个儿子,也不好直接革除宗族身份,所以干脆把他送给对头允当儿子,父子之间就此恩断义绝。)

就这样,弘时被迫给八叔允当了儿子,和皇父雍正帝断绝了关系。之后弘时名义上的父亲允在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去世,弘时本人则被雍正帝交给十二弟履亲王允裪,在履亲王府内软禁居住、严加管束。雍正五年(1727年)八月,被软禁的弘时在履亲王府中抑郁而终,年二十七岁。因为他的独子永早在雍正二年(1724年)就夭折了,所以弘时身后没有人承袭宗祀和祭拜,就此绝嗣。这是清朝唯一一例非正常情况下,皇子被勒令出继宗室,和皇父断绝关系的例子。

以上,就是清朝六位过继给宗室为嗣子嗣孙(宗子)的皇子出继情况,其中有获取世袭罔替资格的,有褒奖宗室延续血脉的,有扫清立储障碍为皇嗣铺平道路的,也有父子关系破裂主动舍弃儿子的,种种情况,不一而足。这里加以详述、分别说明,以便大家了解分析、加以区别,未到之处,敬请指正,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