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满后防暑祛湿,就煮这碗糖水!

 woainijingzhi 2021-05-21

今天是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后,全国各地正式进入暑热天,相信最近几天家长和孩子都有很明显的感觉了。在暑热夹湿的夏季,孩子的舒适度不仅会降低,还会很'多事’。今天就和家长讲讲小满后顾护孩子的原则,让孩子少生病。

图片

《历书》记载:“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意思是,从小满开始,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逐渐饱满,但尚未成熟,“小得盈满”,所以叫“小满”。

小满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暑热天,接下来,气温持续攀升,雨水开始增多,暑和湿会成为气候的两大主旋律。特别是岭南地区,这几天气温高伴随着雷阵雨,“暑湿”的特点非常明显。

因此,从今天开始,家长顾护孩子要做适当的调整,才能让孩子少生“事端”,安然度夏。

 

天气暑热夹湿,孩子最容易遇到三大问题

● 湿疹、痱子等皮肤问题:脾主运化,负责运化吸收水谷精微。夏季湿邪当令,外邪的暑湿之气困住中焦脾土,脾胃运化不畅,就会引起食物、水液在体内不正常的停滞,积久化热,导致内伤湿热。孩子体内湿热内蕴,毛窍郁塞,通过皮肤发散出来,就出现湿疹、痱子。

● 暑湿感冒:暑为阳邪、主开泄升散;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滞。小满岭南地区又热又湿,湿气与热邪相结合,入侵人体,容易引发感冒,中医称之为“暑湿感冒”。暑湿感冒最明显的症状为:发热无汗、头痛、鼻塞流涕、身重困倦、胸闷恶心、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舌红、舌苔白腻、口不渴或喝水不多。

● 流行温病,如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在之前的推文我就强调过,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的病机都是湿热内蕴,外感风热引动内火上炎,是典型的有湿又有热,在五六月份特别高发。两个病的病位不同,疱疹性咽峡炎在上焦就发病透疹,症状集中在咽喉部;而手足口累及肠道脾胃,脾主四肢,主皮毛,因此疱疹会通过手脚、屁股透发。

 

小满后做好防暑、祛湿,孩子病痛少

总而言之,小满后顾护孩子的关键就是防暑、祛湿,家长只要抓住这三点,孩子在这个夏季基本很少病痛。

1、控制消化,提高抵抗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