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不是一颗流星——回忆我写作的启蒙老师张岚凤

 简心素文 2021-05-22

这不是一颗流星

——回忆我写作的启蒙老师张岚凤

张岚凤老师是我初中的语文老师,也是我爱上写作的启蒙老师。张老师20多年前不幸病逝……永远离开了我。

她就像一颗流星划过我的生命,她就像缤纷的烟花璀璨了我的夜空,她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我迷茫的航程。

只可惜我算不上她的得意门生在她的生活和记忆花园里,我只是一朵并不扎眼的小花。

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秋季,从村里的小学独自一人考上了镇上的初中,那一年正赶上小学五年制改六年制,升学率很低。我的小学同学一大半留下来改上六年级,而我进入初中上初一。正是这个机缘,让我有幸成为张岚凤老师的学生

张老师是我们同公社(后来称镇)古贤村的人因为古贤村是个建水库的移民村,所以我至今不知道张老师的娘家是哪里。

张老师的语文课讲得生动形象,而且板书写很棒以至于多年以后,我依然记得她在黑板上“嘎吱嘎吱”写粉笔字的背影。

现在回想起来,张老师对我而言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到“成”的原因,主要是张老师把我带上写作之路。如今,我把这项爱好转化为技能,提升为看家本领,并且由此稳定了饭碗,奠定了人生的基调。

刚上初中,我的作文是上不了台面的只不过是玩的一些小聪明这个小聪明就是跨阶段阅读。那时候,家里穷,根本没有多余的钱买课外读物,我家里有的就是哥哥、姐姐用过的语文课本。我小学时看初中的课文,初中时看高中的,高中是看大学的所以时时处处领先一步并且把一些课文上的例子或素材有意识地用到作文里让别人大跌眼镜让老师刮目相看

除此之外,就是借书抄书了。初中借了同村一个富裕人家的《唐宋词选》,爱不释手。像《西游记》里的金持长老看上了唐僧的“宝贝袈裟”买不起就背,背不过就抄……一来二去抄了一大本,现在还留着。

想当年,一个初一的孩子,在作文里引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班主任老师找我谈话,还以为我早恋了

张老师是很严厉的,要求每星期写两篇日记,每周亲自检查批改好的还在边上标个红五星几个月过去了,由于应付差事,我的日记本上也没几个“红五星”。但是,倒是老老实实,每周必写

一天,语文课代表宣布张老师生病住院了,暂由别人代课

三个月过去了,张老师重返讲台她说:“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日记本,我看看

张老师打开我的日记本,从她最后的批注向后翻着数着:一篇,两篇,三篇……一共24篇。她用手摸着我的头说:“我现在逼着你写日记,你觉得是负担,将来呀……你养成习惯,想不写都难当时,我很不以为然谁知道,多年以后,我用各种笔触记录生活提炼思想打磨意志点燃爱情助力工作,我不禁感叹老师当年话语的魔力。

那一次检查,只有我和一个女生按照数量坚持写了,那个女生叫刘国芳

两年之后,张老师调离了我的学校,我很是伤心。复杂的情绪郁结于心,终于在一堂物理课上爆发当时因为上课起立,我提前落座,被老师罚站,进而写检查,因死不悔改,被罚到学校后院扫院子……我的成绩也由此逆转,我的人生变得晦暗,也因此出落成我现在的形象。

我最后一次见到张老师,是高中文理分班之后。得知她得了绝症,我赶到医院病房去看她。

那是一个飘雨的下午。

张老师半躺在病床上,情倦怠,目光迷离,可对我仍然是母亲一样的笑容。

张老师问:“文理分班,你学什么?”

“理科……”我低头回答,不敢正视她的目光。

“哎!挺好的材料,瞎了……”她叹了一口气,没问为什么,只是这样说。

“不过,孩子,老师告诉你,文理不要紧,只要你不放弃写作,还是有希望的。”她很认真说。

“怎么讲?”我追问。

“将来毕业,在理科生里你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你会写作会表达,同文科生相比,你写东西肯定不是最好的,但是你懂业务我看,将来复合型的人才最有前途。

“嗯……”我应了一声,眼泪在眼眶里呆着……像窗外雨后枝头叶子上的露珠,只要一碰,便会跌落。

一年后,我已踏上外地求学的列车,到校后,收到一封初中同学来信,就五个字“张老师没了……”

我的眼泪悄然滑落,不觉痛哭失声,心中一次次地念叨:这么好的人咋就没了呢?

二十多年过去了,很想到张老师的坟前去看看,可是一直没有去成……每当翻开当年的日记本,看着后来越来越多的红五星,不觉潸然泪下……

今天,在这个寂静的夜晚,仰望苍穹,心里盛满了对张老师的怀念。

这心心念念不是划过的流星!不是怒放的烟火!不是高耸的灯塔!

这是结结实实改变了我一生的那个人……

作者:爱云的风儿

◆爱云的风儿【简心诗苑】当您在我的诗里走动——五月诗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