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为夜狂!” ,说“夜经济”中的文旅项目运营要点

 大秦笔记_文旅 2021-05-22

白文导演说“我为夜狂!”

 ——“夜经济”中的文旅发展趋势与运营要点

导演:白文   操盘手:大秦笔记

中原茶旅小镇欢迎您

 
夜经济”是指从当日18时至次日凌晨所发生的,以当地居民、游客为消费主体,以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消费为主要形式的经济活动。夜经济涵盖商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旅游业、娱乐业等第三产业的绝大多数职业。夜经济包含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元夜间消费市场。
据艾媒数据中心统计,中国夜间消费规模约占总体零售额的60%,并在2017年就已经突破20万亿元大关,2020年已突破30万亿元,预测在2022年将突破40万亿。也就是说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所以“夜经济”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增长点,更是一个城市经济影响力的提升板块。
关于文化演艺以及文旅夜游在“夜经济”中的发展前景与运营技巧,我今天给大家分享三个关键词:城市文旅化、景区舞台化和文化演绎化。
(说明:每个观点3分钟,其中1分钟讲理论,2分钟讲案例。)
 


观点1:“城市文旅化”
进入21世纪,城市之间进入“抢人大战”,以前靠住房政策、就业优势等,现在靠居住环境、社交氛围等,于是“城市文旅化”被提上日程。
也就是说如今城市的发展方向,一是生态化,二是场景化,三是舒适度,四是自豪感。
所以,城市:
第一、得有响当当的富有自身特色的品牌,这是这个城市人们生活的底蕴格调与品位;
第二、得有引爆全国的文旅项目,吸引全国人来围观与体验本城当地生活;
第三、得城市如画、美颜担当,推窗见景、推门见园,充分满足人们休闲体验和康养旅居;
第四、现在得加上有火爆的夜游,据相关统计2020年中国夜间经济消费已突破30万亿大关,已占到总体消费的60%。
案例分析,西安大唐不夜城……
 


观点2:“景区舞台化”
以前的景区是“景+区”,未来的景区是个舞台,由游客观看到游客参与体验,从看客到主演和主角,“行进式”游和“沉浸式”演。
第一,景区不再是静态为主,而是更多地植入动态体验,把原有的静态当作背景墙;
第二,景区慢慢会敞开,就是一个活色生香的生活场景地,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共同参与其中;
第三,旅游就是欣赏或自己演绎一处舞台剧,在导演的“事先安排”下游客尽情感受与开心表演,当剧幕落下时这段休闲沉浸之旅将留在记忆里;
第四,音频、视频、显示、灯光、可穿戴设备、智能化装备与游乐器材等科技融合产生的新业态将陆续走进景区,共同搭建体验式业态和舞台化场景。
以后,我们不是在旅游,而是与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在体验和享受这种聚在一起的快乐,我们接受导演安排的剧本,我们也可以自己创作与演绎。
案例分析,梦境光雾山……


观点3:“文化演绎化”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总称,具体表现为文字、故事、人物、建筑、风俗、美食等,如今大众、尤其是年轻人更愿意接受影像化、趣味化和体验式文化表达与传播形式,所以文化生产需要整理、总结、提炼、图腾、演绎、包装、时尚化和科技化,文化传播需要有趣、好看、好玩、碎片、圈子化和社交化。
文化既讲究传承、又讲究创新。创新的:
第一点是人文特点与时代趋势的匹配,比如和谐与美好,比如发展与奋斗,比如提升与创新……
第二点是新的形式与旧的内涵之间的融合,这里的旧不是陈旧或落伍,而是历经岁月洗礼、时代变迁所最终保留下来的文化,即为精华,他们与时俱进穿上当代人喜欢的外衣走进生活,让精神、价值观等得以传承与前行。
第三点是故事的延续与续写,我们不仅在挖掘历史、延续远古的故事,还在走遍世界、续写当代的故事;我们不仅在听长者讲祖辈的故事,还在给我们的后代讲述我们经历的故事;我们不仅在讲述中国的故事,也在编写世界的故事。
经过数年的研习与实践,我们总结:“文化故事化、文化图腾化、文化文创化、文化媒体化”是文化通过文旅项目走进百姓生活中的“四大途径”,也是文化演绎化打造文旅项目的“四大法宝”。
案例分析,衢州夜宴-根宫……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们已进入体验时代,我们已沉浸在沉浸时代”,今天我从一个导演的角度来解读“夜经济”发展中文旅项目的运营要领,“城市文旅化”是用文旅的思维来营销城市,“景区舞台化”是用舞台表演的形式来运营景区体验,“文化演绎化”是用演绎的方式、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递与传播文化。个人之见,分享交流,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谢谢大家。
——2021年5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