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荔枝蒂蛀虫防治攻略

 好人一生平安u0 2021-05-22

荔枝蒂蛀虫防治攻略

荔枝蒂蛀虫是为害荔枝的头号害虫,蒂蛀虫不仅严重危害果实,同时也危害嫩茎、嫩叶、花穗,做好荔枝蒂蛀虫的防治工作将直接决定荔枝的收成和一年的收入。因此,荔枝蒂蛀虫的防治是荔枝害虫防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荔枝蒂蛀虫主要以幼虫钻蛀果实形成为害,据调查,荔枝果实落果中48%是由于蒂蛀虫危害引起,荔枝蒂蛀虫的为害不仅影响果实发育,出现采前落果,更严重的是影响荔枝果品的质量,造成收益大幅度下降。所以,我们决不能让农民伯伯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被那条可恶的小虫子给破坏了。

认识荔枝蒂蛀虫的真面目

荔枝蒂蛀虫属鳞翅目细蛾科,是一种蛾类害虫,其一生必须经过卵、初孵幼虫、入果幼虫、预蛹、蛹和成蛾6个阶段,缺一不可。

在果实子叶生长期,蒂蛀虫会加重荔枝落果,导致产量剧减,在果实成熟采收期,蒂蛀虫可造成荔枝果蒂带虫,使果实品质尽失。

在蒂蛀虫的6个发育阶段中,入果幼虫是防治不了的,此时其虫体位于荔枝果实内部,防治措施很难接触到虫体。卵和蛹也是防治不了的,它们的抗逆性很强,就算直接浸泡在农药中也很难被杀死。预蛹也很难防治,虽然其虫体还保持着幼虫状态,但外部却包裹着一层虫茧,农药药液很难接触到虫体。

荔枝蒂蛀虫发生规律

蒂蛀虫能被防治的发育阶段只有成蛾和初孵幼虫,成蛾和初孵幼虫也是蒂蛀虫的防治适期,错过这两个发育阶段,田间蒂蛀虫的发生将很难被控制。

当荔枝进入果期时,蒂蛀虫随即爆发成灾,必须及时防治。就种植单一品种的荔枝园而言,蒂蛀虫在果期一般只发生2代。果期的第1代为害幼果,第2代为害成果。当荔枝果核中的液态胚乳消失,子叶开始生长,果肉从种柄长出,果实进入子叶生长期时(果肉自种柄开始生长,至果肉完全包裹种子为止,为子叶生长期),蒂蛀虫果期的第1代才开始为害,主要蛀食果肉、种皮和子叶。而在此之前,蒂蛀虫基本不为害果实。

从子叶生长期开始,蒂蛀虫种群数量进入爆发式的增长状态。当荔枝果实调头并开始着色时,蒂蛀虫果期的第2代发生危害,主要蛀食果蒂内的种柄。荔枝采收后,剥开果皮所看到在果蒂位置的蒂蛀虫,就是第2代的幼虫。此时,蒂蛀虫的种群数量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峰。

果期荔枝蒂蛀虫防治的关键

在荔枝子叶生长期,蒂蛀虫种群数量进入爆发式增长之前,将蒂蛀虫虫口密度尽量压低,虫口密度越低,进入爆发式增长的基数就越少,后期的防治压力就越小。如果这段时间没防治好,蒂蛀虫数量就会快速增加,一变百,百变万,其田间数量会从此居高不下,防不胜防。因此,在荔枝子叶生长期之前,尽量压低虫口密度,越低越好。

荔枝蒂蛀虫的防治策略

(1)荔枝谢花蜜蜂回收之后,使用高效氯氰菊酯、三唑磷乳油对树冠内膛枝条和果穗喷雾,10~15天后用毒死蜱再喷1次。

(2)荔枝中期落果时预测成蛾高峰期。捡落果放入塑料袋中,扎口,收集虫茧30头,将其放于透明塑料筒,用纱布封口后挂在荔枝树冠下,待虫茧羽化为成蛾。当筒中的成蛾数量累计达到10头时,即喷药适期。可用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乳油喷雾。10天后,观察树冠内膛枝条上的蒂蛀虫成蛾数量,当虫量达到0.3头/株或以上时,再喷药1次。

(3)在荔枝进入果实膨大期之前,施药1次。用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再加入灭幼脲)、甲维盐或氯虫苯甲酰胺对树冠内膛枝条和果穗喷雾。之后每隔10~15天喷药1次,共喷2~3次,主要对果实喷雾,采收前15天停止施用任何农药。

文章来源:茂名水果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更多精彩内容

测土配方施肥 | 动植物疫病诊断

专家在线咨询 | 分享农业知识

发布农业政策 | 发布农产品价格

收藏

举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