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之大殇!2分钟内两位国士去世,我们应当铭记这一天

 姿势分子_ 2021-05-22

国之大殇

中午,原本还在写地震的文案,却意外得知袁隆平去世的消息,让我颇为意外和伤痛。今天,注定是令国人沉痛的一天。国之大殇,我相信这四个字丝毫不为过!

刚听到袁老去世的消息,心里一沉,随后又有辟谣,说袁老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当时和朋友在一起,我们也妄自揣测了一下,觉得袁老住院的消息应该已经有些风闻了,所以才有了第一次袁老去世的谣言。后来或许袁老抢救成功了,所以消息被辟谣了。

不过到了下午一点多,最令人心痛的消息还是来了,各大官媒确认:北京时间5月22日13点07分,袁隆平在湖南长沙去世,享年91岁。

(图片说明:无数民众为袁老灵车送行,高喊“袁爷爷一路走好”)

想到不到一天之前祖国西部两地都发生了比较严重的地震,如今又惊闻袁老去世,坏消息已经足够多了。可是真的没想到,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另外一件令人悲痛的事,也传来了。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在5月22日13点05分去世,几乎和袁老同时驾鹤

今年以来,我们已经损失了许多院士了。但今天,我们却一下子和两位院士永别,而且都是家喻户晓的院士,这如何不令人痛心呢?

(图片说明:来自人民日报)

国士生平

说真的,我觉得这事有些多余,因为两位院士都是广为人知的科学家,尤其是袁老,因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可谓是家喻户晓。但是,在今天的文章里,我们总该回顾一下他们的生平。我老婆今天给孩子上课,我也建议至少要告诉孩子们:今天有两位国士去世了。

  • 袁隆平

1930年9月7日生人,是我国杰出的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正是他的水稻杂交技术,让我国的粮食产量大幅提升,让大家吃饱了肚子。这是我们祖国崛起的重要依仗,解决了温饱才能够发展科技,走向富强。

袁老曾经说过:“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的一生,也在不断践行着、追逐着自己的第二个梦想。在解决了我国人民的温饱后,袁老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研究,开发海水稻(耐盐碱水稻),在迪拜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并且受到了来自于科威特、沙特等多国的订单。而其他的杂交水稻,也早在美国、巴西、印度等国大面积种植。

袁老的第二个梦想正在成真,却没有给自己留下时间完成第一个梦想。

  • 吴孟超

1922年8月31日生人,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一度被认为是极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被称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在上世纪50、60年代我国科技还相对非常落后的年代,他开创了一系列肝脏外科手术的理论和实施方法。仅仅他自己,就在40年的时间里实施了8000多例肝癌手术,最长存活竟达到了36年。

(图片说明:吴老在2011年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他亲自挽救的生命就有这么多,更无法想象他的学生们、他开创的方法拯救了多少病痛患者!

作为院士,吴老从来不高冷。2015年,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相关人员来考核的情况下,吴老坚持先为患者做手术。而这位患者,只是一位普通的老百姓(农民)。甚至2017年时,吴老还像普通医生一样,排班排到了春节,在岗位上度过了那个举国欢庆的日子。

而他最遗憾的,就是有生之年看不到癌症被攻克。所以,他也始终致力于培养学生,希望自己的学生们能够完成他的理想。正是他的付出,让许多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学生,都成为了今天我国肝脏外科的中流砥柱。

(图片说明:治病救人78载的吴孟超)

什么是国士

我清楚地记得,今年年初的时候还看到热搜:年已九旬的袁老拖着年迈的身躯,依然来到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根据武汉晨报记者和袁老一位秘书的联系中我们还得知,在那一次工作中,袁老还摔了一跤,后来被送到长沙进行治疗。

而99岁逝世的吴老,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图片说明:97岁高龄才退休的吴孟超院士)

据介绍,2010年期间,已经88岁的耄耋老人吴孟超,竟然一共主刀了190台手术。2018年,96岁的吴老,仍然坚守在手术台上。到了2019年,他才以97岁的高龄退休。据说那年年底,吴老的身体就已经很不好了。

在身体能够承受的最后一刻,两位院士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到了最后一刻。

两位国士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接地气。上一段关于吴老工作方面的接地气,我们已经介绍过了。关于袁老接地气的故事,相信很多人还记忆犹新,那就是去年时,90岁的元老穿着新衣服,去一家普通的理发店去剪头,十分可爱。

(图片说明:袁老亲切地和理发师牵手合影)

什么是国士?难道只要有技术、有能力,就可以成为国士吗?

不!让他们成为国士的,是他们心中伟大的理想,对理想的坚持,和对事业的付出,也是他们为祖国和14亿人做出的伟大贡献。伟大的不止是人,还有心。

13:05,13:07,2分钟内连损两位国士,痛哉!痛哉!大国脊梁,国士无双!“国之大殇”这四个字来形容今天,我相信一点也不为过,也相信自己不是标题党,大家认为呢?

每个人,都可以替国士活着

说真的,刚准备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心情还是很平静的。但写得越来越多,再回顾这些事情,又和我老婆说了一下,心情就越来越激动,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我们古人讲究天人感应,历史上但凡有些伟人仙逝,总免不了有些天象响应,其无外乎就是流星或是彗星的陨落。今天,没想到两位国士驾鹤西去,却提前以两次地震来“响应”。

作为一位科普作者,我自然是不该宣传这种迷信说法的。但我觉得,我们秉持着科学精神的同时,以一种天人同理之心的感情,来描述国人内心之伤痛,也是可以的。

而在宇宙中,他们依然“活着”。1999年10月,8117号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11年5月,17606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吴孟超星”。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伟人真的和天上的星星一样联系在了一起,也一样不朽于人间。

2021年5月22日,注定是让我们所有人无法忘怀的日子!我们会铭记两位院士拼尽一生为我们换来的美好生活,也当肩负起重任,砥砺前行。他们用血汗创造的这个美好国度,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添砖加瓦,锦上添花。

(图片说明:民众为袁老灵车让路并鸣笛示哀)

我始终相信,这些英雄们已经逝去,但他们留下来的成就依然替他们活在世间。我也相信,他们的精神也会感染到我们每一个人。只要我们秉持着他们的精神,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每个人都是袁隆平,都是吴孟超。也许是走在路上少扔一块垃圾,也许是对别人多一份包容和微笑,都会让他们创造的世界更加美好。

(原本今天的带货文案应该是发在第一条的,但是袁老和吴老的去世,实在令人痛心。国之大殇也!我扪心自问了一下,还是缅怀国士更重要,就只能放在第二条了。关于超级血月全食和观测方法,请见今天第二篇文章。另外,关于地震的文章,只能推后到明天发布了,希望大家见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