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事做尽,必有灾殃”,这几件好事别做尽...

 yxzxyz15 2021-05-23

王阳明是明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1506年,明正德元年,他因为反对宦官刘瑾被判廷杖80,而后被流放到贵州农场
在那段时间里,王阳明经历了人生中的黑暗时刻,但他没有失去信心,而是致力于心学研究。
在被放逐的日子里,王阳明夜以继日顿悟心学。功夫不负有心人,人到中年的他总算是大器晚成成为了一代圣贤。 在农场顿悟心学之后,王阳明回忆起自己的前半生,发现曾经的自己是“好事”做多了才会有此恶果,好在大器晚成及时顿悟,为时不晚。
王阳明多次告诫他的弟子:“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事实上,这句话也是在提醒我们:与人为善是件好事。一个人要懂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但也有例外,当一个人做了“不道德的好事”,往往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幸,我们必须学会避免这种情况。
“好事做尽,必有灾殃”,这三种恶善,做了,祸事就来了(要铭记,收藏起来!)
第一种“恶善”:接济懒汉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善人,看到邻居懒人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所以每天都送两个煮熟的鸡蛋给他吃。久而久之,懒惰的邻居觉得善人的施舍是理所应当,所以每次他安于接受而不想办法改变自己的处境
时间过了很久,善良的人看到懒汉这样不再给他送鸡蛋,只是偶尔给他一些米饭,没想到懒人反而变得非常感激善人。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游手好闲的人,即使我们有心帮助,我们也要知道“救急不救穷”的真理,否则,我们的善,就会变成一种恶善,结果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第二种“恶善”:帮做坏事的人数钱
在我们这边,有一些人为了一夜暴富,从事一些非法活动。这些人往往在熟人面前会表现出慷慨大方的样子,用人们的善良,来掩盖自己的违法行为。与这样的人在一起,我们一定要谨慎!不要被他们利用了我们的善良,成为他们的“棋子”
无论你有多善良,也不要试图去帮助那些做黑心勾当的人。否则,等待你的可能将是连带的恶果。
第三种“恶善”:对恶人言听计从
王阳明常常告诫弟子们:“没有原则的善良,是一种恶。”
在我们身边经常看到一些人喜欢做坏事,甚至喜欢利用我们的善良来要求我们同意他们的过分要求。
如果我们太善良,与这些恶人选择妥协,甚至帮他们做一些不坏事,我们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恶善”。这样的行为必然会把我们推向火坑,使我们周围的人遭受更多的痛苦,而我们,也间接地变成了一个可恨的“恶人”。所以,对恶人言听计从其实是典型的恶善,我们一定不要做。
人的一生,就应该多读一读王阳明,特别是年过半百之后
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他能在大器晚成不是没有原因的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在难能可贵的便是将“心”静下来,王阳明的“心学”放在当今或许更为合适。想想看,你现在是不是因为生活而变得越发浮躁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