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学语文站孙东霞《忠与骄:为人不可恃功而骄——读趣说红楼人物有感》读后感
2021-05-23 | 阅:  转:  |  分享 
  
忠与骄:为人不可恃功而骄

——读《趣说红楼人物》有感

中学语文站孙东霞

贾府风俗:年高服侍过父母的家人,比年轻的主子还有体面呢。何况焦大是服侍过“太爷”的!尊崇辈分高的奴才,其实际意义是尊敬长辈。而焦大的侍功而骄导致被众人捆起来塞了一嘴马粪,被拖到马厩……为人确实不可侍功而骄。

一、焦大的忠

“他从小跟着太爷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中把太爷背出来,才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给主子吃;两日没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

二、焦大的骄

焦大反大叫起来,赶着贾蓉叫:“蓉哥儿,你别在焦大跟前使主子性儿!别说你这样的,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呢!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个家业,到如今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不和我说别的还可;再说别的,咱们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三、杨修之死

阔门事件:曹操曾经叫人建造花园,他看了后不给评语,只在花园的门上写一“活”字,杨修看了,即明其意,竟不问曹操,擅自命人把门修窄。

四、诸葛恪之死

诸葛恪是诸葛瑾的长子,是诸葛亮的侄子。他在东吴中后期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荣辱成败不仅关系其个人或家族之兴亡,而且影响着孙吴政权的盛衰。

诸葛恪?成年后的事情各位读者可能会比较熟悉,我要讲的是他年少时的一些趣事。可能从中可以看到他以后的命运及结局,这正所谓“从小看到大,三岁看到老”吧。

孙权在一次宴会上叫人牵来了一头驴,在这头驴脸上写了“诸葛子瑜”四个字。因为诸葛瑾“面长似驴”,孙权借此来嘲弄诸葛瑾(诸葛瑾字子瑜)。诸葛恪正好也来参加宴会,就马上起身跪下对孙权说,请求把毛笔给他,他也想写两个字。孙权很好奇想知道诸葛恪会写哪两个字,就把笔给了他。诸葛恪提笔在“诸葛子瑜”下面续写“之驴”二字。这样连起来读的话就是这是诸葛瑾的驴。毫无讽刺挖苦的含义了,在座的宾客都哈哈大笑。孙权也很高兴就把驴送给了诸葛恪(乃以驴赐恪)。

宴会过后没几天,孙权又遇见诸葛恪,随口问他,你的父亲和你的叔叔(诸葛亮)哪个更有贤能(卿父与叔父孰贤)?诸葛恪不加思索地回答,当然是我父亲。孙权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父亲知道你是天下名君所以一心留在江东,我叔叔却不懂这个道理。诸葛恪表面上是在说自己父亲的好话,实际上更是在吹捧孙权,可谓是一箭双雕。

随后在宴会上,孙权让诸葛恪去给各位臣僚敬酒,大家很开心没说什么也都把酒喝了。但是到了张昭面前,张昭已经喝了一些酒了,不想再喝便说,再让我喝酒可不是什么尊敬长者的人能做的事(此非养老之礼也)。孙权看到这个场景后就暗地里对诸葛恪说,你有办法让张昭喝酒而无话可说吗?诸葛恪就再次来到张昭面前,说,以前的姜子牙以九十岁的高龄还在“秉旄仗钺”,也没听他说一个老字。如今在吴国“军旅之事”,我们把你排在后面不让你去;而像宴会娱乐的好事,总是先想着你。怎么能说我们不尊敬长者?张昭被说得哑口无言,“遂为尽爵”。

有一次蜀国派了使者来吴国公干,孙权就对蜀国使者说,我们这个诸葛恪喜欢骑马,你回去和你们的诸葛亮丞相说一下,能不能给他的侄子送些好马过来。话音刚落诸葛恪就立马下跪谢恩。孙权很惊讶,说马还没有送来你怎么就谢恩(马未至而谢何也)?诸葛恪就解释,蜀国就像陛下你的马房,皇帝有了旨意,他们不敢不执行,一定会把马送过来的。

曾经有一天,有一群头上长白色羽毛的鸟落在宫殿的屋顶上。孙权从没见过就问“此何鸟也”。诸葛恪说这是白头翁。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在边上的张昭认为他在江东年纪最大了,诸葛恪说白头翁是不是在暗暗嘲笑我。张昭就对孙权说,诸葛恪在胡说,我从没有听说过有叫白头翁的鸟,你让诸葛恪找一只叫“白头母”的鸟出来试试。诸葛恪反应极快,马上说,还有一种鸟叫“鹦母”,请张公去找叫“鹦父”的鸟好吗?张昭还是“不能答”。

当时的太子孙登曾和诸葛恪开玩笑说,诸葛元逊吃马粪。诸葛恪回击道,太子殿下吃鸡蛋。孙权在一旁听到了,笑道,他请你吃马粪,你请他吃鸡蛋,你不是吃亏了。诸葛恪回答说,因为这两样东西都是从同一个地方出来的(所出同耳)。这下把孙权笑得前仰后合,更增加了他对诸葛恪的喜爱。

像上面的事情还有很多,这说明诸葛恪确实才识渊博,反应敏捷。孙登评论诸葛恪的“英才卓越,超逾伦匹”。孙权十分宠爱诸葛恪,他们之间似乎有一种父子般的亲情。孙权死前,升诸葛恪为大将军兼太子太傅,并嘱托辅佐幼子孙亮,一时间权倾天下。

诸葛恪生在富贵之家,经历的挫折和打击很少。他更像一位被宠坏任性的孩子,飞扬跋扈,缺乏政治家的坚韧和含蓄。如果仅仅作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大将,他的作为完全可能甚至超过父亲诸葛谨,深得圣眷,善始善终。

知子莫若父,诸葛瑾就深知自己这个儿子性格上的缺陷,内心非常担忧,常常说他“非保家之子”,并且推测出自己诸葛一门将会有灭顶之灾(将大赤吾族也)。吴建兴二年(公元253年)十月孙峻发动政变,在宴会上杀死诸葛恪。同时夷三族,吴国的诸葛血脉被斩尽杀绝。?

五、曹植、孔融、弥衡都是因为恃才放旷而死。

为人确实不可侍功而骄。













1







献花(0)
+1
(本文系绘诗意人生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