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学语文站孙东霞《重建师生关系》读后感悟
2021-05-23 | 阅:  转:  |  分享 
  
对师生关系重建——读《重建师生关系》有感中学语文站孙东霞一、灵魂的唤醒,交心什么是好教育?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所
写的:“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好的教育就是提供良好的土壤、阳光、空气、合适的
水肥,让种子自由生长,而不是强硬的外在设计甚或“雕刻”。我们很容易被“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误导,一位教师伟大到可以设计学
生的灵魂,其实,教师对学生最多能有一种“精神的辐射”(钱理群语),让学生看到还有这样一个生命,这样一种思想,这样一种活法,对学生有
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把这种外在的“教育”通过自己大脑的过滤、心灵的化育,内化为生命的能量,转而进行自我的教育。正如史金霞老师
在书中所讲“我们可以不记得他们的分数,我们可以不清楚他们的学号,但是我们不可以不去关心他们的心灵。那一颗颗敏感而纯洁的心灵,最需要
我们细心的呵护,需要爱,需要关注。”她用实际行动为学生枯燥、紧张的高中生活涂上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在教书的过程中,如果潜心去做教
育,你会发现,这绝不是一个单项输出的过程,而是教学相长的。教师会促进学生的成长,其实学生也一样会促进教师的成长。精神、心灵、思想、
学识与能力方面,莫不如是。”史老师在书中所提炼出的“爱”、“理解”、“对话”、“尊重”等一系列关键词,无一不是让“师生关系”回复到
平衡、平等状态的法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存在谁主宰谁的问题,既不是学围绕教,也不是教围绕学的关系,师生教学活动中理应是相互依存、
相互启发的有机整体。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交流的过程,也是心灵沟通的过程,更是生命对话的过程。这是因为,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主动的、
具有潜能和反思能力的行动者,他们在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构建新的师生关系。正如史老师所认为的:“教育必须能够连接教师和学生的心灵
与思想,她必须能够启开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与智慧,她必须能够让师生在人的平等的层面上真正地达到‘教学相长’”。倾听学生的声音,提高了教
学的针对性。有效的互动与对话,使师生之间逐步建立起了信任机制,让学生能敞开心扉,使教师的教育能触及学生的灵魂。在此基础上与学生开展
合作,不仅有利于达成共识、启迪智慧,而且对增进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史金霞老师在《重建师生关系》一书的自序中指出
:“敢于面对自己的真实,更新师生关系,和学生一起漫步在教育的林荫道,向着那明亮与温暖。”二、以发生在身边的教育故事为例,真实本书案
例鲜活,见解深刻。史金霞老师的《重建师生关系》用许多鲜活的案例和自己的身体力行为我们做出了现实的回答,也让我们触摸到一位热爱教育热
爱生活的师者所真正具有的仁者之心。书中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一篇篇真情流露的随笔,都再现了史金霞经历过的教育往事。她以发生在身边的
教育故事为例,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点评,对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行了阐述。当学生因她上课扔粉笔头而对她“兴师问罪”时,她没有生气,
反而为学生的坦诚和勇敢感到高兴,因为她认为信任是师生间最宝贵的东西;当学生手机丢失,她与捡手机的人进行短信交流,使捡手机的人还回了
手机;她一直坚持与学生进行笔谈,毕业的学生在大学遇到困难,她也尽其所能为学生排忧解难……她是个热心又负责任的人,所以,学生都亲切地
叫她“霞姐”。当学生因她上课扔粉笔头而对她“兴师问罪”时,她没有生气,反而为学生的坦诚和勇敢感到高兴,因为她认为信任是师生间最宝贵
的东西;当学生手机丢失,她与捡手机的人进行短信交流,使捡手机的人还回了手机;她一直坚持与学生进行笔谈,毕业的学生在大学遇到困难,她
也尽其所能为学生排忧解难……她是个热心又负责任的人,所以,学生都亲切地叫她“霞姐”。三、让孩子具有了放眼世界的眼光?曾几何时,韩愈
的“传道、授业、解惑”变成了教师传应试之道、授教材之业、解试题之惑;曾几何时,学生鲜活的生命与冷冷的百分制成绩紧紧地拴在了一起;曾
几何时,师生们共处的课堂已不再是充满阳光与鲜花的乐土,而成为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作为教师是否应该自问一下,当我们起早贪黑、既管三尺门
里又管三尺门外,劳心费神地以一种书面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们时,是否就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之不断发展,亦或是很好地接通了中华文明传
承百代的文化命脉,让孩子具有了放眼世界的眼光?四、值得反思《佛山日报》10月27日的报道又为这种冲突增加了新的素材:14岁初中生课
余时间到别的教室聊天,老师对其批评教育,师生话不投机导致肢体冲突,学生左眼被打肿。家长指责老师无师德修养索赔3万元;老师认为自己正
当防卫最多赔3000元,由此也见师生关系的脆弱和可悲。按理说,学校乃教书育人之所,非斤斤计较的交易之地,为什么本应简单和单纯的师生
关系也变得这么激烈?老师与学生发生人身冲突固然有教育沟通不当之处,学生和学生家长不当索赔也确实不符合尊师重道之古训。我只能说,师生
关系两端都有问题,而且非常严重。师生关系的恶化是中国转型期人际关系恶化的一个见证,也是社会关系恶化的一个结果。如果连师生之间都没办
法维持一种正常的关系,那么整个社会关系的和谐必定如同痴人说梦。重建和恢复和睦的师生关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刻不容缓
的时刻,否则在那些存在明显利益冲突的地方,人际关系会变得多么畸形。只有大人格才能培养出大人格,伟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伟大的人性,高压
恐怖的手段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和依附性的人,难以培养出真人格和真性情。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没有求真
精神的教师,如何培养出真人格与真精神“重建师生关系”,书的内容空间已经超越了对师生关系重建的言说,希望重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之
间的和谐关系。因为在一个竞争与淘汰体制中,每个人都很难解放和自救,家长、学校、教师、学生都处于紧张状态,而且教育的三个环节之间很容
易产生张力,这就启示教育场域中的人要看清我们面对的现实,要在平等的互动与合作中寻求教育的出路,每个人都首先要从自我的解放做起,重建
我们的价值观和生命伦理,转移或者预支焦虑都很容易带来理性错误,要有平常心,从急功近利的价值观中走出,学会用观念对抗观念,解放孩子,
解放家长,解放教育。学校是人的世界,不是养鸡企业,更不是竞技场或集中营,平常心是教育的基点,也是对抗文化灾难的工具。从现实层面来讲
,教育要寻求社会、家庭、学校三方的合作,让教师的“教”有快乐,学生的“学”有快乐,在让人成为人的旅程中真正让生命美好起来,因为“只有人性才能养育出人性”。史老师这本书只是希望我们教育工作中者保持平常心、守护常识、呵护人性,用现代化的前瞻眼光审视我们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让教育回归理性,让教师成为幸福的职业,让学生成为幸福的学生,让校园成为快乐的校园。1
献花(0)
+1
(本文系绘诗意人生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