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荡四百年:审时度势萧衍未雨绸缪,图谋废帝江祏犹豫不决

 沉映香 2021-05-23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463篇
早在还是太子时,萧宝卷就不喜读书,嬉戏无度,心思深沉,人狠话不多。即位后,他很少接触朝臣,只宠信宦官以及左右侍从。
这时,扬州刺史、始安王萧遥光、尚书令徐孝嗣、右仆射江祏、右将军萧坦之、侍中江祀、卫尉刘暄等六人轮留在内省当值,轮到谁当值,谁就在当天的敕令后面签署意见。
雍州刺史萧衍获悉这些情况后,对录事参军张弘策道:“一国三公已不堪其乱,何况六贵同朝,他们之间势必互相图谋,必定引发动乱。要说避祸图福,哪里也比不上雍州,但我的几个弟弟都在建康,恐怕会遭受池鱼之殃,我要与益州有所计议。”当时,他的哥哥萧懿在益州担任刺史。
张弘策,范阳人,虽是萧衍的堂舅,但年龄和萧衍相近,幼年时两人经常在一起玩耍,成年后就成了萧衍的密友和心腹。
于是,萧衍秘密地与张弘策加强武备,其他人一律不得参与,又招集骁勇之士上万人,大量砍伐树木、竹子,沉于檀溪之中,茅草堆积得如山冈一般,未雨绸缪。中兵参军吕僧珍觉察出了萧衍的用意,也暗中准备了船橹数百张。
吕僧珍,出身寒微,家族世代居住于广陵。他身高七尺五寸,容貌魁伟,同辈中举止庄严,深得同僚敬重。 
建武二年(公元495年),北魏大举南侵,分五道进军。萧衍率军援救义阳,吕僧珍随军出征。
北魏军包围义阳数月,与雍州失联。萧衍想派人到襄阳询问兄长、梁州刺史萧懿的消息,众人畏惧此行,不敢答应,唯有吕僧珍不惧危险,坚请充任使者,即日便乘大船出发。
抵达襄阳后,吕僧珍督遣援军,并携带萧懿的亲笔信返回,得到萧衍的嘉奖。战后,吕僧珍被补授为羽林监。
萧宝卷即位后,徐孝嗣掌理朝政,想要引吕僧珍共事。吕僧珍认为局势动荡,徐孝嗣才能有限,不值得依附,未去就职。
当时,萧衍已出任雍州刺史,吕僧珍一意请求西归,被萧衍招入麾下,授予中兵参军,委以心腹之任。
永元元年(公元499年)八月,萧懿被免去益州刺史,却仍然掌管郢州事务,萧衍趁此机会派张弘策去游说他道:“朝中六贵当权,各自发号施令,争权夺利,早晚会反目成仇,相互图灭。主上在太子时就没有好声誉,轻慢左右,傲慢残忍,怎肯把朝政委托于他们而自己只有虚位呢?时间一长,猜忌必生,必定要大行诛戮。
萧遥光篡逆之心已现,然而其性格猜疑、气量狭小,注定成为炮灰;萧坦之嫉贤妒能,处处想凌驾于别人之上;徐孝嗣毫无主见,江祏则优柔寡断,刘暄更是个糊涂软弱之人。有朝一日,祸乱爆发,朝廷内外必将土崩瓦解,支离破碎。我们兄弟幸好驻守外藩,应该有所计谋。
趁现在动乱还没有开始,我们应当把几个弟弟叫到身边,不然会受到牵连。郢州可以辖控荆、湘,雍州则兵强马壮,如果天下太平,我们就竭诚为朝廷效力;如果天下大乱,凭我们的力量足以匡济天下。审时度势,该进则进,该退则退,万无一失。如不及早打算,到时后悔莫及。
张弘策又以个人的想法对萧懿道:“以你们兄弟二人的英武,天下无人能够匹敌,如果依据郢、雍二州,为百姓请命,废去昏庸之主,另立明主,易如反掌,不愁不能成功。此事若成,可以比得上齐桓公、晋文公的功绩。所以,应该立意创此大业,不要被竖子鼠辈所欺,以致在身后被人所取笑。萧衍已经考虑好了,您要好好想想。”
然而,一心忠于皇室的萧懿始终不肯参与。无奈之下,萧衍只好自己干,将弟弟、骠骑外兵参军萧伟以及西中郎外兵参军萧憺接到襄阳。
一切正如萧衍所料,朝中的六位辅政大臣合作一段时间后,果然因为意见不合发生内讧。而深究其原因,和萧鸾当初的安排分不开关系。
萧鸾虽然在遗诏中把朝政委托于六位大臣,但最信任的是两个老表江祏、江祀兄弟,将心腹都安排给他们,权力也更大。
渐渐的,萧宝卷想要自行决断,徐孝嗣无法制止,萧坦之有时也表示同意,而江祏则坚决限制,不许其自作主张,萧宝卷怀恨在心。
萧宝卷有时委托心腹茹法珍和梅虫儿等人办一些事情,江祏常常对他们加以控制、阻拦,茹法珍等人对他恨得咬牙切齿。
茹法珍和梅虫儿一起担任制局监,主管宫中兵器,职位虽不高,职能却很关键,是萧宝卷最为信任的几人之一。
为此,徐孝嗣劝说江祏道:“主上稍微有些自己的主张,再正常不过,怎么可以一概反对呢?”江祏不以为然道:“只要把事情交给我,没什么可忧虑的。”
眼看萧宝卷失德作恶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江祏开始责任心爆棚。他认为,既然萧鸾如此信任我,我和他又是老表,就应该承担起最大的责任。于是,他动起了废帝的念头,想要另立江夏王萧宝玄为帝。
萧宝玄是萧鸾的第三子,和萧宝卷是同胞兄弟,刘暄曾做过他的郢州行事。自恃舅舅的身份,刘暄行事非常死板,对他严格要求。
有一次,有人向萧宝玄献了一匹马,萧宝玄想去看一下,刘暄阻止道:“一匹马有什么好看的?
又一次,萧宝玄的妃子要吃煮鸡肫,手下人向刘暄请示,他却道:“早上已经吃了煮鹅,不必再麻烦做这个。”气得萧宝玄骂道:“刘暄根本没有一点舅舅的情义。”由此,刘暄很不喜欢萧宝玄。
所以,当江祏和他讨论新君人选时,刘暄不同意立萧宝玄,而想立建安王萧宝寅。萧宝寅是萧鸾第六子,也是萧宝卷的同母弟。
江祏又与萧遥光商议,萧遥光却自以为年长,想自己当皇帝,把这个意思隐约向江祏表示了。江祀也认为少主难保,就劝他立萧遥光为帝。
江祏一时拿不定主意,又去同萧坦之商量,萧坦之当时正为其母守丧,但被强行启用为领军将军。
萧坦之道:“先帝自立为帝,已经没有按照嗣立次序,天下至今还不服气。如果再这么来一次的话,恐怕天下要大乱,我是不敢对此表示意见了。”于是,借口为母守丧回老家了。
废帝历来是高难度动作,历史经验表明,这事儿必须快准狠,江祏如此犹豫不决,还到处征求他人意见,已经走在了作死的路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