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定点医疗机构拖欠药品供应商款项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新用户12603780 2021-05-23

近日,笔者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审计中发现,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存在拖欠供应商药品款项的问题,其中蕴含的深层次矛盾是定点医疗机构经营管理不善、债务负担较重、现金流量不足、偿债能力较弱,亟需引起重视。

本文对定点医疗机构拖欠供应商药品款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加强管理、完善政策的建议,以进一步促进医疗机构运行管理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

图片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医改后医疗收支结余情况不理想

公立医疗机构的核心属性是公益性,不仅要为广大患者提供日常就医服务,还要随时完成政府交办的各项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随之付出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成本。而现行的财政补偿机制落实主要是依据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而不是公立医疗机构的实际支出水平。公立医疗机构实施医改政策,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后,由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不到位,财政补偿不足,不能满足公立医疗机构运营和发展的需求,导致大部分公立医疗机构出现医疗收支结余呈负数。

(二)建设规模急剧扩张,债务负担逐年加重

公立医疗机构债务的主要构成为基础建设和大型设备,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公共医疗服务的持续投入和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更高需求,就诊人次呈几何式增加,医疗机构现有服务能力明显不足,且医疗机构之间竞争日益加剧,医疗机构试图通过建设规模的扩张、服务能力的提高、就医环境的改善,吸引更多患者前来就医,因此,虽然政府严格控制公立医疗机构的盲目扩张和随意贷款,但规模扩张的动因依然存在。

(三)缺乏对应收医疗款的有效管理机制

公立医疗机构常年被医保占用大量资金,甚至长期挂账无法收回。如某市医保政策实行总额包干制,超支部分由医疗机构自行承担,医保基金拒绝支付,客观上医疗机构面临着做的多,亏的多的“尴尬”境况,且医保资金结算时间普遍为两个月,结算周期较长,资金到账不及时,医疗机构现金流量压力越来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来越弱。

图片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建设管理,严控债务规模

卫健、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应在严格控制公立医疗机构债务规模的基础上,按照医疗机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进行分类管控;进一步加强公立医疗机构规划建设管理,引导医疗资源合理配置,防止公立医疗机构不合理建设和重复建设;严格控制医疗机构新增债务,对符合规划内的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统筹资金安排,建立健全项目绩效目标评价和评估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完善医保费用结算制度,缩短医保资金支付时间

医保部门应探索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医保结算办法,按比例为医疗机构预拨医保资金,减轻医疗机构资金压力;缩短医保资金支付周期,确保医保资金及时拨付,增强医疗机构资金周转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

(三)加强内部管理,防范控制财务风险

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功能定位制定整体战略规划,完善预算管理及债务的可行性研究,对举债事项进行事前控制,杜绝随意举债、盲目举债行为;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考核内部运行状况和债务偿还能力,对于可能导致负债过重超过预警线的项目,及时进行调控,做好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加强对应收医疗款、预收医疗款的管理,优化资金结构,降低资金成本,实现运行管理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审计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