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场大雨带来的“思维”启示

 伟天英 2021-05-23

清晨,下起大雨。

街上一个行人也没有,连撑伞的人也没有。

偶尔,驶过一辆汽车。

人呢?

结果是:街上不见人。

答案是:下雨,周末,你起得太早了。

我5点钟起床。

被点赞的那条评论,是关于人类与地球水起源的。

眼前的世界,都是守恒的呀!

大雨是海洋蒸发吹来的;高楼是地下矿产堆出来的;钱也是一个口袋到另一个口袋的。

它们在你看到时,就已经在那里了。

它们比我们早太久了,在人类产生智慧之前,就已经在那里了。

人类发出疑问的时候,大自然早就完成了它的归属演变,所以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结果。

点赞我评论的人,我不用问他们。

他们至少已能分辨出眼前的世界:哪些是人类所为;哪些是大自然所为。

这里的大自然,定义为:地球环境。

地球环境,裸露在地表,更严格的定义应叫:地表环境。

我们看不到的地下,依然继续着它们的使命——元素的演变。

最重的元素留在地核;中等质量的元素浮现地表;更轻的元素跃出地面形成大气层。

你回头再看:

大气层中含量最多的是氮元素,而不是氧元素;地表矿产元素中最多的是硅元素(俗称砂土,也就是大众口中的土,想来“吃土”这句话还真没错,地球可不就土最多嘛!);那地核元素中什么最多呢?铁元素,地球磁场的来源。

元素演变的手段:聚变和裂变(衰变)。

某一元素的演变都指向特定的下一级。

它会不会像基因那样发生变异,生成指定之外的元素呢?

哪怕是辐射,也是一种看不见的能量,能量的博弈时时刻刻存在着。

如果演变的路上,都是一帆风顺,水到渠成,世界将是单一枯燥的,稀有元素连稀有的机会都没有。

演变的指向性。

对于有机生命的演变是这样。

如果不向更高智慧生命演变,那就太对不起日月轮换、一年四季、火山地震、风雨雷电……这些。

对于无机元素呢?

元素周期表上,各路人马一应俱全,未知的还在路上。安分守己的以单质形式存在着;喜欢拉帮结伴串门的就两两三三结队上路,谁给了它们能量促成的,这些能量又存在哪里?

世界一直在演变中。

我们人类只是中途的一个产物,但我们不满足,我们要观光,还要找答案。

演变是有逻辑顺序的,始发站从氢元素开始,聚变离不开同位素。你能想像铺天盖地到处弥漫着氕氘氚的景象么?

“一生二”的氢氢聚变

到处弥漫着一半氦的同位素;另一半是剩余的氕氘氚同位素。

完成“一生二”的宇宙使命。

到这一步,宇宙元素有氢元素和氦元素两个。只不过它们是互相间隔存在的,氦元素质量大,肯定要吸附氢元素,氦周围的氢同位素再发生氢氢聚变的几率就变小了,这也意味着由此开始了“力量博弈”。具体来说原先单一的氕氘氚发生聚变的难易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只不过那时候的“博弈”还是自家体系内的。但也不能忽视,正是有了这个不易察觉的“不平衡”才造就那么多的“氦同位素”,我给下的定义叫“元素间的遗传”——“同位素还生同位素”。

“二生三”的聚变:

有氢氢聚变、氦氦聚变、还有氢氦聚变三路,三个方向,三路共生。

氢氢聚变继续生成氦,继续提供氦同位素;(三个)氦聚变生成碳元素,碳元素再吸收氦生成氧元素则属于后续的“三生万物”环节;氢氦聚变生成金属锂元素。

“三生万物”那就太复杂了!除了聚变,还有自身衰变、裂变,这是一个比“N次方”还大的演变。

地表环境:水、空气……生成之后,才开始有机生命的出现。

毋庸置疑,也是我想说的一点,有机生命出现的基础还有另外一点:化合物的出现,比如水。宇宙/星球起源的氢元素,一部分演变成下一级元素;另外一部分生成了水[化合物]。倒推回去,如果把地球裂变回去,所有一切都会回归成氢元素,这样,你大概就能明白地球怎么这么多水啊!

当然早期的地球肯定是臃肿虚胖的,被挤掉的脂肪都变成能量辐射出去了。

这是一种痛。

现在的地球,能量释放:温柔的有地热;暴躁的有火山、地震;感觉不到的有地壳/板块移动和磁场。

磁场是能量么?

能束缚质子、电子、离子和光子,你说算能量不?就不说铁了。我一说“老铁”,你被吸走了咋办?

还有一个问题。

都知道“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可地球上并不存在天然的“单体氢气”,氧气倒是很多。

或许当初大气层中,也有很多氢气吧,因为太轻了,一不小心就脱离地球引力,被太阳风吹走了吧,要么就是被宇宙真空吸走了。

“水电解”太耗电!

所以你知道当初地球水怎么来的,有多难了。

“珍惜水资源”——一个氧同时俘获两个氢元素的几率,促成它的那种“万年不遇”。

人类演变,是建立在地表环境形成之后的演变。

地表环境的形成,是建立在地球演变过程中的形成。

地球演变,是建立在太阳系形成过程中的演变,比如九大行星被太阳捕获的先后。

太阳系的形成,是建立在宇宙演变过程中的,即一颗恒星最初的形成,怎样一步一步演变成行星的,后来行星又是怎样被吞噬成为星核的。

“冰核彗星”撞击地球,才造就了汪洋大海?

据各国航天信息:“冰核彗星”是真实存在的。

嗯!宇宙真空是个“天然大冰箱”,绝对的真空保存!

可我还是有个疑问:“冰核彗星”里面的冰哪里来的呢?你回答了地球水来源的问题。

那我现在叫你回答“冰核彗星”上冰来源这个问题。

你可不要这样告诉我:是一颗巨大的氢气球,撞击了一颗巨大的氧气球。

就算大家都认同了你的“冰核彗星”制造了“地球汪洋大海”这一说法。

那么大气层中的氧气和氮气,又是哪里来的呢?

你可别再说:一颗巨大的“氧气球”和一颗巨大的“氮气球”同时撞击了地球!

我们的祖先“后羿”那会,传说天上有九个太阳,正好印证好了太阳系有九大行星。

可能它们一开始并不真是太阳,而是带着“火”的行星。

不过这样说,好像剩下那八颗行星,来得都比地球要晚啊!

“枪林弹雨”中,有很多小行星被太阳捕获了,成为了“太阳之核”,是超高密度的行星。

金星的密度就比地球要大。

越往外围,九大行星的密度越来越小?甚至是“气体星云”。

这个问题又回到了“一颗星体”的前世今生上来了。

无疑,一颗星体,核心密度是最大的。

如果这个答案不成立,那么我们的宇宙将还是一片混沌状态,均质分布。

也不会有密积、引力这些说法了。

无法想像地球生命的千奇百怪,却真实在眼前。

宇宙一个星体的前世今生,一个元素的前世今生,我们是看不到的。人一生的时间,只是宇宙里的一个瞬间,折算起来可能连一秒钟都不到。

是什么,造就了地球生命的千姿百态?

可以用“是什么,造就了118个元素”来回答。

这118个元素的“天衣无缝”对接排布,其中的:各种逻辑与几率问题,等待人们来解答。

我的结论是:弄清楚了这“118个元素”的前世今生,再回头看“人类起源”与“地球之水哪里来”这样的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