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个等身金像奖:归袁隆平老师您吧!曹和平...

 独角戏jlahw6jw 2021-05-24
那个等身金像奖:归袁隆平老师您吧!

曹和平(北京大学)

1974年,我高中毕业,以后两个年头在陕西富平县留古人民公社惠刘大队当科研站长,再往后当了两个年头的初中数学和物理老师。艰苦的岁月里也有无数温馨的记忆。

到县里去培训的时候,武功农学院,今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来的一位老师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中国人的主粮有1/3是小麦,由于品质好,在北方16省占比更高。后来到美国念书和其他几大州调研的时候,才知道欧洲大陆,亚洲大陆、中东、中亚、美洲大陆的主食都是是小麦为主。

小麦的育种特别困难,无法像玉米育种那样,在大田里面用人工或者机械操作。一个熟练的小麦育种师一个上午用镊子将小麦父本的雌蕊去掉,母本的雄蕊去掉,不可能生成一斤以上的种子,这连一亩地1/30的种子需求量都不够。与数亿亩小麦种子的巨量市场需求相比,杯水车薪。

他说,全世界都在寻找小麦的雄性不育系,一种在自然界发育不完善,仅仅有雄蕊没有雌蕊,一种某个维度天然进化中断形成的极稀贵杂交品系(资源),找到它的难度,比找到黄金、铀和钯钇铑铂难多了,“现在全世界都在找这种小麦不育系,如果哪个国家的科学家找着了?国际上将会给他打一个和他等身的金人:金像人。小麦育种问题就解决了。”

不幸的是,多半个世纪过去了,全国农学院和科研机构里的教授们,从1940年代到2000年,花费了上百倍的人力和科研资源,竟然没有找出小麦的不育系来。直至今日还在苦苦的寻找。

可袁隆平几乎是凭一人之力,在中国的海南找到了水稻不育系,一种比黄金昂贵不知多少万倍的近种资源。中国的水稻种植,也是主粮面积的1/3。虽然水稻种植在世界上是个小比例数,但在中国,和小麦的重要性一模一样。在这一点上,袁隆平一个人为中国人的口粮做出的贡献,堪可以胜过农学口上其余人的育种贡献。了不起,袁隆平老师!

近两年,我在读一份碳中和技术方面的资料时,才发现小麦多倍体的数量是水稻的数十倍(记不准了)。理论成本是,一个科学家找小麦不育系的难度,从“进化-查找”工作量一维方向看,是查找水稻不育系的几万倍甚至无穷大:或许自然界根本就不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说,袁隆平是幸运的,而满世界查找小麦不育系的科学家是一群倒霉蛋。即就是这样,袁隆平也堪可以得一个和他个人等身的金像奖。

说到这儿,我们已知道默默无闻为小麦不育系具象抽象工作数十年,数代积劳苦寻而无建树的科学家,并不是他们工作量小或不聪明,只不过科学女神总是眷顾那些最努力和最幸运的人们,这也是当科学家的痛苦美妙和可尊敬之处。

今天,在纪念袁隆平的事业和精神的时候,这后一方面的意义更为重要。让我们一起为更多的科学家,付出更多心血但因道阻且长,尚无学业和工商业建树的人们,祷告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