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高台之上

 京都闻道阁 2021-05-24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文丨曹旭

高台之上,有风北来,习习而来,微寒,却亦有飘飘衣衫之神秘。不知为何,也许是阴霾连天,或者是纠缠于人生的反思,一事无成,愧对家人和亲朋,或者什么也不是,心中只是无名油生的悲戚,竟然感触陈子昂的《登幽州台》。

此悲命悯生的伤感,于我有何用哉?生存于此世,眼见生命的初萌、生长、成就,及其本期,甚至死亡在不远的地方,要打乱原初的设计,用一生要追索的理想,所选择的是这条不归之路,不会用来世自慰,只依在途中的一粒小小的生命,甚至尘埃,妄自叹息。

所谓的艰苦,是世道及俗风俗气的排挤和分化,这种分化甚至于来自最亲近的人,尽管这种艰辛和压迫,远非苦难所可比较,也是这条路上的宁静,暮色苍茫中沿途开放的小花和微微摇曳的小草。人群中一隅的冥思,晨光中高台之上的微寒缕风,给自己以安慰。尚有如此神祗所佑护,妖精而非妖孽所侍卫。

高台之上,依然有微微寒冷的风,从北方,习习而来,是阴霾连天,整月不散,也是人到中年,百事无成的慵懒和懈怠,又或者是更深层次的生的悲悯,关于高台之上的浩浩长空,台下的幽幽大地,那生命如呼如吸般短暂的幻灭感,感世伤势的颓废感,还有济世苍生却无力可用无才补天的大失落。

这一切,如何不使人油然而生那悲伤呢。高台之上,与天相近,却又依然不及;与地相连,却尚未成尘。只是俯瞰众生,所见芸芸性命,正群指高台,所嘲所笑,所幸,还有这徐徐而来的风,一衬衬一衫衫把我掩饰和安慰,哪怕隐约着时代和历史、时代及其生命的苍凉。

每一座城市,每一座乡村,都有一座高台;每一粒生命,每一个人群,都有一座高台;每一个夜晚,每一次思索,都有你的高台;每一段青春,每一劫中年,都有你的高台,有你的高台之上。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