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因为钟强老师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杨荣环为马连良先生跨刀,而引起杨家后人的极大不满,且不说初出茅庐的杨荣环能为马连良跨刀,是多大荣幸事,单就这篇文章来说,原文并没有对杨荣环有任何诋毁之意,相反他们一伙极力地去游说,甚至找人将原文改为并挂头牌,混淆歪曲历史确实很可恶。 1 随后,几位老师对杨荣环跨刀的事都做了详细的解释,同时也普及了很多诸如挂牌、挑班及梨园行规的一些知识,并贴出了大量文献资料,即使理屈词穷,他们也在极力否认那些他们看着不爽的真实历史,其实一直以来,杨荣环的儿子就在各种场合鼓吹什么环派,而曾遭到很多人反感,这使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杨荣环如何?真能开宗立派吗?带着疑问,从另外一个角度,在故纸堆里寻找着答案,寻找杨荣环,看看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杨荣环是荣春社的学员,究竟何时入科,我没有细查,手头最早见到关于杨荣环的报道是1940年1月10日的《戏剧报》,在这张报纸的第四版上有一篇《谈杨荣环》的文章,其中这样写到“荣府(指荣春社)青衣台柱孙荣惠是今年红的,想当年荣惠和荣环互争短长的时候,还不知鹿死谁手,不想数月功夫,荣惠一变为荣府台柱,现在红的都快发紫了,可是小环还是一个没名的小天使了......寄语荣府当局,应急力教诲小环,恐孙荣惠以下,就属小环了吧”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当时荣春社里最红的是孙荣惠,杨荣环是1942年左右才后来者居上,一跃成为荣春社台柱的,这还是因为“连演乃师亲传尚派剧目颇得好评,荣环唱腔念白等力模乃师,尚小云对之颇钟爱。”(见1942年第190期《立言画刊》)这两个不相上下的高材生,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也是在你争我斗中度过的,终是孙荣惠没有杨荣环的手腕高,而处于下风。除去杨荣环外,荣春社还有李甫春、李荣安两位高材生,他们都住在芳信斋东屋的小客厅。当时已成名的张君秋,对俨如亲师的尚小云非常敬重,因此芳信斋里经常会看到他的踪迹,所以张君秋与杨荣环也就熟识起来,某日张君秋陪尚先生去中和园听戏,大轴是杨荣环的大登殿,当时的《立言画刊》上这样写到:“他(张君秋)闭目合睛地听着,不时额首,似对这个小兄弟颇有期许之意”。 究竟杨荣环何时出科,因为手头报刊欠缺,特别是1945年的历史文献比较少,所以没有找到更详尽的记录,更没有找到具体时间,我们不妨通过一些史料进行大致推测。1945年1月份出版的《中华周报》上有一篇《杨荣环登启事》的新闻报道,其中提到了“荣春社高材生杨荣环,在新报上登了一个启示,大意是说有人离间,捏造,破坏他的名誉......”这里提到荣春社高材生,说明此时杨荣环还没有出科。这份声明没有找到原件,而从报道里得知,尚小云对他也很器重,有人传说他不知道什么原因要与家庭脱离关系,更有传说因桃色纠纷受人诱惑而堕落等等。笔者通过资料分析,这都不是事实,但谣言盛传,甚至达到登报启示的地步,说明当时也是满城风雨,从另一方面说,也提高了他的知名度。朋友给提供了一张1945年搭谭富英同庆社的演出广告,同时我在1946年第一期的《一四七画报》看到了一篇关于杨荣环退出同庆社的文章,文中写道“杨荣环之所以能进同庆社,是刘铁林一手保举,阎继春周旋成功的,杨荣环在谭家班的待遇是每戏分四千,脑门六千,共计一万大洋.......”可他听了别人挑唆,要求每票加四十元,也就是说,每场能卖一千人,他就是四万加钱,脑门钱另算。于是“谭小培连理也没理,荣环算是被下了。”这两条信息基本就证实了杨荣环是在1945年底出科的。1946年5月出版的《快活林》杂志中,提到吴素秋的母亲收了干儿子杨荣环,是荣春社的学生,尚派本戏学了很多,汉明妃更是他的拿手戏,最近在中和长安演出,自挑大梁,风头很健,他的干娘老山东(秋妈),又把吴素秋的行头送了很多,于是更增加了他是声势。在那个时代,拜的干亲,都是有头有脸有名望的人物,这在自己的事业上是有一定帮助的,所以都会找个靠山,尤其这些男性小名旦们,被认干亲的情况很普遍,这不是什么值得炫耀和抨击的事,时代造就而已。不过杨荣环倒是很热衷于此,1946年6月份出版的《南北》杂志中,介绍了杨荣环在津大认干亲的情况,其中提到“杨荣环与迟世恭合作,出演北洋,遂大施外交手腕,中某报记者捧之最力,荣环又拜认某国营事业单位驻津厂主任某部首长的姨太太做干爹娘,媚态十足,每场下装后,即有干爹或干娘陪同坐上汽车风驶而去。”有这么硬的后台,不红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这两篇报导的信息量还是很大的,首先表明了杨荣环已经出科唱戏了,另外也告诉我们,他的红,跟大施外交手腕有很大关系的。虽然如此,杨荣环搭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不只是因为提成问题被谭小培给开了,1946年与李宗义合作唱了两场戏,又因戏码分配问题分道扬镳了,有人问李宗义,杨荣环如何?李宗义的评价是:脸太死,身上也僵不吃。 1946《一四七画报》 第7卷 第2期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线索,就是《一四七画报》刊登消息称杨宝森决定南下,明确指出二牌旦角为杨荣环,这就揭穿了借杨荣环之口所说的,杨荣环一辈子没给别人跨过刀,挂过二牌的谎言!1946年《一四七画报》 第6卷 第10期 当时天蟾舞台与谭富英续约的消息传出后,中国戏院便把杨宝森留下了,杨宝森鉴于谭富英与张君秋合作,所以极力推荐杨荣环,中国方面觉得二杨不足以敌谭张,暗地里又与叶盛兰接谈了公事,当是有消息透露,叶盛兰已与中国戏院的孙兰亭订约,决定由天蟾过班在中国与杨宝森挂并排。1946《戏世界》第242期 这篇文章也提到了,杨宝森要提拔杨荣环,始终也没说与杨荣环并挂头牌的事,倒是提了叶盛兰与杨宝森并挂头牌的问题,两个不同报刊,都能佐证杨荣环二牌旦角的地位吧,这是不争的事实。这次上海之行,是杨荣环第一次赴沪演出,所以他很憧憬,但是由于当时的市场不景气,中国戏院改约了梅兰芳与杨宝森合作;天蟾舞台则约了程砚秋与谭富英合作,而使杨荣环的这次上海之行成了泡影。1947年李世芳不幸去世,杨荣环把傍李世芳的人都笼络了过来,想借李世芳的行头因何被拒,马连良又如何偕杨荣环演出等等故事,还是留待下次再跟您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