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记DAY2 | 今天内容不多,但很……!

 平平无奇小天 2021-05-24
         关于每日一记系列         

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的理论复习

艺构建筑考研将从5月23日起

推出'每日一记'

该系列主要针对深大理论为主的每日知识干货

根据五本参考书目中的考点内容进行梳理

结合深大理论历年真题

有针对性、系统性地进行知识点的学习与记背

考深大,可以追

不考深大,也欢迎来看!


          建筑史部分         

01:屋顶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1.单体屋顶形式

·单坡、平顶、囤顶、硬山、悬山、藏族平顶、毡包式圆顶、庑殿、歇山、卷棚、圆攒尖、盔顶、三角攒尖、四角攒尖、八角攒尖、盝顶。

·各个屋顶的等级由髙到低划分: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单檐庑殿、单檐歇山、悬山、硬山。

2.“三分为一”

A.概念:

·这种说法最早是五代匠师喻皓《木经》所提出的“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意思是房屋分为三个部分。中国传统建筑构图观念是房屋式组合起来的,各个部分并不是由一个整体分割开来的

B案例:

·传统古建当中立面的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的每层的划分:屋檐、屋身、平座三部分。

3.屋面处理举折、举架基本概念

·中国古代建筑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这种建筑在梁架层叠加高时,用举架方法使屋顶的坡度越往上越陡,从而呈曲面,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独有的风貌。

·这种方法在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为举架,在宋《营选法式》中名为举折,在记述江南建筑做法的《营造法源》中叫做提栈。

4.宋式举折与清式举架的区别

·举架先确定步架距离;举折应先确定步架距离和整个举架高度。

·举架先从檐檩开始,自下而上;举折从脊檩开始,自上而下。

·举架每个步架高跨比为整数或(整数加0. 5)整个高跨比一般不会为整数;举折每个步架高跨比不为整数,整个高跨比为整数。

·举架折线一次完成;举折不能一次完成。

5.“葺屋三分,瓦屋四分”:

·指的是坡屋顶的高宽比为1:3或者1:4。

6.反宇向阳凹曲线屋面的好处

·有利于雨水的宣泄。

·争取室内较多的阳光。

·屋面的外形柔和秀美。

7.歇山收山

·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搭柱收进的做法。

·目的:为了便与屋顶不过于庞大。

·结构上增加了顺梁,挑梁或采步金梁的做法。

·清收进一个檩径、宋代收进一个攒裆。(两斗拱间距)

8.庑殿推山

·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若两山的坡度与前后的坡度完全相同,则垂脊的平面投影及四十五度角线上里面投影都是直线。为免去这种机械性的呆板,所以将正脊两端加长,是两山的坡度,比前后坡度要大,于是无论从任何方向看去,垂脊都变成了一条曲线。

9.悬山挑山

·是将悬山建筑两山的檩头,向山柱(或山墙)外伸出四椽四档(即椽间空档)或1/3檐柱高的做法。如屋面荷载较大,可将檩下垫板同时伸出,称为燕尾枋,但檩下枋子不伸出。

·山面的搏风板用来遮护檩头并起装饰作用,宽度为八斗口,厚一、二斗口。表面涂朱红或栗壳色油漆。在山尖处有的用悬鱼作装饰,并在檩头部位钉以铜钉。

10.翼角做法

A.北方:老角梁。

B.南方:

B-1嫩戗发戗

·特点:屋顶在屋角处显著升起。有很大的起翘。嫩戗斜插在老戗背上并成50-60°

·案例:拙政园绿漪亭、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

B-2·水戗发戗:

·特点:檐口平直,角部基本上不起翘,仅在戗脊上起反翘。构造简单,嫩戗不起翘或者起翘很小。

·案例:拙政园绣绮亭,怡园小沧浪亭。

02:材分制和斗口制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1.材分制

A.基本单位——材

·宋式建筑使用的基本模度是“材”。

·《营造法式》: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材有八等,度物之大小,因而用之。.....凡屋宇之高深,名物之短长,曲直举折之势,规矩绳墨之宜,皆以所用之材,以为制度。

B.何谓“材”

·单拱(或素方)用料的断面尺寸为一材(单材)。即是说:材是斗拱中拱或木方的断面。

·材的高宽比为3:2,材的具体尺寸根据用材的等级而定。《营造法式》将材分为八等。

C.选择材作为基本模度,有以下主要特点:

·材的实质是面积和截面形态。

1)因为以材作为基本模度具备了面积要素,它有可能(因为材本身并不能描述绝对尺度)和我们通常所说的“材料”(古建筑中当然指木材)建立一定的联系。

2)关于材的截面形态,有可能和材料的强度和刚度建立一定的联系(截面模量)取“材”作为基本模量,具有模度适中,建筑物中大量运用,可直接以参照。

3)既然材的实质是面积和截面形态,不包含长度单位,必须再找一个长度性质的基本模量——分 。

·将材的广(高)定为15份,厚(宽)定为10份,每一等份称做一“分”。

D.其他单位

a.分:将材的广(高) 定为15份,厚(宽)定为10份,每一等份称做一“分”。

特征:

·相对长度单位量。

·不纯为长度模量——与“材”的联系,避免了“不知以材而定分”。

b.栔

·单纯用“材”作衡量建筑物比例权衡的单位,还嫌不够灵活。

·《营造法式》把两层拱之间的填充的断面尺寸定为一“栔”,栔高6分,宽4分。

c.足材:单材加栔称足材。

d.有了材、栔、分基本单位,就可以将其他构件用统一的权衡尺度

E.材的递减率

·一等材:广9寸,厚6寸。八等材:广4.5寸,厚3寸。材的递减率不是等量的。

2.斗口制

A.清《工程做法则例》规定以“斗口”作为建筑的模数单位。“斗口”是斗上用以插放拱、翘、昂、枋的开口。

B.作为标准单位的“斗口”,指的是平身科斗拱中,大斗或十八斗迎面方向安装翘昂的那个斗口的宽度。

C.斗口分为11等,一等斗口6寸,二等5.5寸,各个等级依次递减0.5寸,至十一斗口宽1寸。

D.通常5-8级斗口用于大殿,7-8级用于厅堂,8-9级用于亭榭,11级用于装修。清代斗口实际上为宋代的材宽,以斗口制取代材分制是对模数制的一个重要的改进。

E.以单一斗口取代材栔分三级划分,斗口数直接以尺寸表示,减少换算的程序。以斗口11等取代材分的8等,材级划分更为细密,最小斗口宽从1寸开始,不同宋材宽从3寸开始,便于选择合适的用材。

F.各等级斗口均以0.5寸为级差,可避免出现过多的奇零尾数,便于设计估算,便于施工。

G.由此建立了一整套的定型体系,只要选定斗口的等级,就能确定整套木构的尺寸,其标准化,定型化达到了十分缜密的程度。

03:中国古代常见建筑类型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1.居住建筑; 2.政权及附属建筑;  3. 礼制建筑; 4.宗教建筑;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 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7.园林 与风景建筑;8.市政建筑;9.标志建筑; 10.防御建筑。

04: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特点,并举出其几种基本布局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1.以庭院为中心的建筑组合,群体取胜,庭院内开敞,外封闭。

2.弹性组合,组织简明。

3.庭院组合的特点

·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

·空间层次丰富。

·组合规整,组织严密。

4.院落形式

·合院式——三合、四合、围合,空间严谨,组织紧凑。

·廊院式——以回廊为围合要素,空间开阔,明朗。

·廊庑式——空间开敞,节省空间。

·聚心式——视觉中心空间,纪念性空间。

5.实例:北京故宫、曲阜孔庙、苏州留园。

05:中国清代建筑彩画的种类和特点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1.清代彩画分为三种: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2.和玺彩画

·最高等级的彩画,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

·箍头处用坐龙的盒子。

·藻头处用齿形衍眼及降龙。.

·枋心用行龙。

·主要线条及龙、宝珠等用沥粉贴金,主要以蓝绿底色相见形成对比并衬托金色图案。

3.旋子彩画

·应用广泛,一般的官衙、庙宇主殿和宫殿、坛庙的次要殿堂。

·箍头用盒子,大多不绘龙,而以植物纹样几何图案为主。

·藻头内使用带涡卷的画板。

·枋心绘锦纹、花卉。

4.苏式彩画

·一般用于住宅、园林

·箍头多用联珠、万字、回纹等。

·藻头化涌入一天后演变来的卡子。

·枋心称为包袱,常绘有历史人物故事、山水风景、博古器物等,基本不用金。

06:中国古代家具和陈设特点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六朝以前,多为席地而坐,因此家具较为低矮。

·五代以后垂足而坐,家具尺度相应增高,种类和外形也逐渐成熟定型。

·明代达到顶峰,硬木材料,脚有收分,运用曲线,造型大方,多用圆料,使油不使漆。

·清代更注重装饰线脚多,外观华丽,但十分繁琐。


         构造部分         

01:高层建筑按照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又分为(      (      (      )。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高层建筑按照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又分为( 一类高层建筑 ( 二类高层建筑 ( 超高层建筑 )。

02: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三类(      (       (       )。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三类( 不燃烧体 (  燃烧体  (  难燃烧体 )。

03:一二三四类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分别为(    (    (     (     )。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一二三四类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分别为( 5年 (  25年 ( 50年 ( 100年 )。

04: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      (      (      )。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坚固实用 ( 技术适宜 ( 经济合理 ( 美观大方 )

05:基本模数为(       ),扩大模数分为(   )、(   )、(   )、(   )、(    )、(    ); 分模数为(     )、(     )、(     )。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基本模数为( 1M=100m ),扩大模数分为( 3 )、( 6 )、( 12 )、( 15 )、( 30 )、( 60 ); 分模数为( M/10 )、( M/5 )、( M/2


           每日一记           

建筑史部分

屋顶

1.单体屋顶形式

·单坡、平顶、囤顶、硬山、悬山、藏族平顶、毡包式圆顶、庑殿、歇山、卷棚、圆攒尖、盔顶、三角攒尖、四角攒尖、八角攒尖、盝顶。

·各个屋顶的等级由髙到低划分: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单檐庑殿、单檐歇山、悬山、硬山。

2.“三分为一”

A.概念:

·这种说法最早是五代匠师喻皓《木经》所提出的“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意思是房屋分为三个部分。中国传统建筑构图观念是房屋式组合起来的,各个部分并不是由一个整体分割开来的

B案例:

·传统古建当中立面的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的每层的划分:屋檐、屋身、平座三部分。

3.屋面处理举折、举架基本概念

·中国古代建筑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这种建筑在梁架层叠加高时,用举架方法使屋顶的坡度越往上越陡,从而呈曲面,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独有的风貌。

·这种方法在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为举架,在宋《营选法式》中名为举折,在记述江南建筑做法的《营造法源》中叫做提栈。

4.宋式举折与清式举架的区别

·举架先确定步架距离;举折应先确定步架距离和整个举架高度。

·举架先从檐檩开始,自下而上;举折从脊檩开始,自上而下。

·举架每个步架高跨比为整数或(整数加0. 5)整个高跨比一般不会为整数;举折每个步架高跨比不为整数,整个高跨比为整数。

·举架折线一次完成;举折不能一次完成。

5.“葺屋三分,瓦屋四分”:

·指的是坡屋顶的高宽比为1:3或者1:4。

6.反宇向阳凹曲线屋面的好处

·有利于雨水的宣泄。

·争取室内较多的阳光。

·屋面的外形柔和秀美。

7.歇山收山

·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搭柱收进的做法。

·目的:为了便与屋顶不过于庞大。

·结构上增加了顺梁,挑梁或采步金梁的做法。

·清收进一个檩径、宋代收进一个攒裆。(两斗拱间距)

8.庑殿推山

·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若两山的坡度与前后的坡度完全相同,则垂脊的平面投影及四十五度角线上里面投影都是直线。为免去这种机械性的呆板,所以将正脊两端加长,是两山的坡度,比前后坡度要大,于是无论从任何方向看去,垂脊都变成了一条曲线。

9.悬山挑山

·是将悬山建筑两山的檩头,向山柱(或山墙)外伸出四椽四档(即椽间空档)或1/3檐柱高的做法。如屋面荷载较大,可将檩下垫板同时伸出,称为燕尾枋,但檩下枋子不伸出。

·山面的搏风板用来遮护檩头并起装饰作用,宽度为八斗口,厚一、二斗口。表面涂朱红或栗壳色油漆。在山尖处有的用悬鱼作装饰,并在檩头部位钉以铜钉。

10.翼角做法

A.北方:老角梁。

B.南方:

B-1嫩戗发戗

·特点:屋顶在屋角处显著升起。有很大的起翘。嫩戗斜插在老戗背上并成50-60°

·案例:拙政园绿漪亭、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

B-2·水戗发戗:

·特点:檐口平直,角部基本上不起翘,仅在戗脊上起反翘。构造简单,嫩戗不起翘或者起翘很小。

·案例:拙政园绣绮亭,怡园小沧浪亭。

材分制和斗口制

1.材分制

A.基本单位——材

·宋式建筑使用的基本模度是“材”。

·《营造法式》: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材有八等,度物之大小,因而用之。.....凡屋宇之高深,名物之短长,曲直举折之势,规矩绳墨之宜,皆以所用之材,以为制度。

B.何谓“材”

·单拱(或素方)用料的断面尺寸为一材(单材)。即是说:材是斗拱中拱或木方的断面。

·材的高宽比为3: 2,材的具体尺寸根据用材的等级而定。《营造法式》将材分为八等。

C.选择材作为基本模度,有以下主要特点:

·材的实质是面积和截面形态。

1)因为以材作为基本模度具备了面积要素,它有可能(因为材本身并不能描述绝对尺度)和我们通常所说的“材料”(古建筑中当然指木材)建立一定的联系。

2)关于材的截面形态,有可能和材料的强度和刚度建立一定的联系(截面模量)取“材”作为基本模量,具有模度适中,建筑物中大量运用,可直接以参照。

3)既然材的实质是面积和截面形态,不包含长度单位,必须再找一个长度性质的基本模量——分 。

·将材的广(高)定为15份,厚(宽)定为10份,每一等份称做一“分”。

D.其他单位

a.分:将材的广(高) 定为15份,厚(宽)定为10份,每一等份称做一“分”。

特征:

·相对长度单位量。

·不纯为长度模量——与“材”的联系,避免了“不知以材而定分”。

b.栔

·单纯用“材”作衡量建筑物比例权衡的单位,还嫌不够灵活。

·《营造法式》把两层拱之间的填充的断面尺寸定为一“栔”,栔高6分,宽4分。

c.足材:单材加栔称足材。

d.有了材、栔、分基本单位,就可以将其他构件用统一的权衡尺度

E.材的递减率

·一等材:广9寸,厚6寸。八等材:广4.5寸,厚3寸。材的递减率不是等量的。

2.斗口制

A.清《工程做法则例》规定以“斗口”作为建筑的模数单位。“斗口”是斗上用以插放拱、翘、昂、枋的开口。

B.作为标准单位的“斗口”,指的是平身科斗拱中,大斗或十八斗迎面方向安装翘昂的那个斗口的宽度。

C.斗口分为11等,一等斗口6寸,二等5.5寸,各个等级依次递减0.5寸,至十一斗口宽1寸。

D.通常5-8级斗口用于大殿,7-8级用于厅堂,8-9级用于亭榭,11级用于装修。清代斗口实际上为宋代的材宽,以斗口制取代材分制是对模数制的一个重要的改进。

E.以单一斗口取代材栔分三级划分,斗口数直接以尺寸表示,减少换算的程序。以斗口11等取代材分的8等,材级划分更为细密,最小斗口宽从1寸开始,不同宋材宽从3寸开始,便于选择合适的用材。

F.各等级斗口均以0.5寸为级差,可避免出现过多的奇零尾数,便于设计估算,便于施工。

G.由此建立了一整套的定型体系,只要选定斗口的等级,就能确定整套木构的尺寸,其标准化,定型化达到了十分缜密的程度。

中国古代常见建筑类型

1.居住建筑;2.政权及附属建筑;   3. 礼制建筑;4.宗教建筑;

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 7.园林 与风景建筑;

8.市政建筑; 9.标志建筑;10.防御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特点,并举出其几种基本布局

1.以庭院为中心的建筑组合,群体取胜,庭院内开敞,外封闭。

2.弹性组合,组织简明。

3.庭院组合的特点

·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

·空间层次丰富。

·组合规整,组织严密。

4.院落形式

·合院式——三合、四合、围合,空间严谨,组织紧凑。

·廊院式——以回廊为围合要素,空间开阔,明朗。

·廊庑式——空间开敞,节省空间。

·聚心式——视觉中心空间,纪念性空间。

5.实例:北京故宫、曲阜孔庙、苏州留园。

中国清代建筑彩画的种类和特点

1.清代彩画分为三种: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2.和玺彩画

·最高等级的彩画,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

·箍头处用坐龙的盒子。

·藻头处用齿形衍眼及降龙。.

·枋心用行龙。

·主要线条及龙、宝珠等用沥粉贴金,主要以蓝绿底色相见形成对比并衬托金色图案。

3.旋子彩画

·应用广泛,一般的官衙、庙宇主殿和宫殿、坛庙的次要殿堂。

·箍头用盒子,大多不绘龙,而以植物纹样几何图案为主。

·藻头内使用带涡卷的画板。

·枋心绘锦纹、花卉。

4.苏式彩画

·一般用于住宅、园林

·箍头多用联珠、万字、回纹等。

·藻头化涌入一天后演变来的卡子。

·枋心称为包袱,常绘有历史人物故事、山水风景、博古器物等,基本不用金。

中国古代家具和陈设特点

·六朝以前,多为席地而坐,因此家具较为低矮。

·五代以后垂足而坐,家具尺度相应增高,种类和外形也逐渐成熟定型。

·明代达到顶峰,硬木材料,脚有收分,运用曲线,造型大方,多用圆料,使油不使漆。

·清代更注重装饰线脚多,外观华丽,但十分繁琐。

总结: 家具陈设中轴对称,成对设置,注意整体氛围的营造。


构造部分

高层建筑按照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又分为( 一类高层建筑 )、( 二类高层建筑 )、( 超高层建筑)。

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三类:( 不燃烧体 )、(  燃烧体 )、(  难燃烧体 )。

一二三四类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分别为( 5年 )、(  25年 )、( 50年 )、( 100年 )。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 外界环境的影响: 外界作用力 、 地域气候条件  、 人为因素 

  • 使用者需求

  • 建筑技术条件

  • 建筑经济因素

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坚固实用 )、( 技术适宜 )、( 经济合理 )、( 美观大方 )

基本模数为( 1M=100m ),扩大模数分为( 3 )、( 6 )、( 12 )、( 15 )、( 30 )、( 60 ); 分模数为( M/10 )、( M/5)、( M/2 )

  •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