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1 银镯 清(1616~1911年) 周长 22厘米重35.22克、34.38克 1976年5月江苏省镇江市郊畜牧场五星大队出土,镇江博物馆藏。 银质。同出土2只,形制相同。环形,外表不连接,外弧内凹。外侧錾刻五组折技花纹带,框以绚纹,地纹为细网纹,末端"人物纹"。 
182 翡翠金耳环 民国(1911~1949年) 通长7.5厘米重5.54克 江苏省镇江市畜牧场二七大队八公洞水库出土,镇江博物馆藏。 金质。椭圆形耳环内嵌翠一颗,下接四个连环形坠饰,依次嵌有珍珠、翠、珍珠、翠,其中第四环嵌较大为璧形翠。璧形部分以两片金叶脉纹托护,耳环底盘后似有一圈文字,待辨。 
183 勒上金珠饰 民国(1911~~1949年) 径1.4厘米重3.96克 江苏省丹徒县公社贺家生产队刘彩林捐赠,镇江博物馆藏。 金质。半球形,素面,底部饰两对穿。 
184 金郢爱 东周(前770~前256年) 1.9×1.4厘米重14.02克 1968年10月江苏省句容县天王银行营业所拣选,镇江博物馆藏。 金质。方块状,略呈梯形,面有"郢爰"阴文印记1个,半印。古代黄金货币。 185 金郢爰 东周(前770~前256年) 2.3×1.3厘米重15.95克 1978年8月征集,镇江博物馆藏。 金质。方块状,四面略呈坡形。面有"郢爰"阴文印记1个,半印,郢字残缺。古代黄金货币。 186 金郢爰 东周(前770~前256年) 2.5×2.2厘米重25.99克 1972年1月江苏省镇航部收购,镇江博物馆藏。 金质。扁平版块状,平面呈长方形。面有"郢爰"阴文印记2个,其中完整的1个,半印1个。古代黄金货币。 
187 金五铢 东晋(317~420年) 径2.2,穿0.7厘米重1.1克 1962年江苏省镇江市畜牧场东晋墓出土,镇江博物馆藏。
金质。扁圆形,形制同汉代铜五铢钱,上刻"五铢"二字,字由点状錾刻线组成,较少见。 
188 墨书"重伍拾壹两"计重银铤 唐(618~907年) 长 36.2,宽7.6厘米 一块重 2040克,一块重 2060克 1980年12月江苏省镇江市丁卯桥唐代银铤窖藏出土,镇江博物馆藏。 银质。长方形。铤面平整,有锤打痕迹。同出土银铤20笏,其中二笏铤面墨书"重伍拾壹两"字样。其实分别为2040克和2060克。其出土为研究唐代的货币、度量衡制度提供了实物资料,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189 银锭 元(1206~1368年) 长 7厘米,重220克;长7厘米,重 250克 1966年6月江苏省金坛县洮西公社湖溪大队出土,镇江博物馆藏。 银质。同出土2 只,形制相同。亚字形。底近平,略椭,束腰,两侧向上斜侈,面凹进,圆角与面交接处有一圈厚薄不均的凸边。 
190 银条 元(1206~1368年) 长15.4厘米,重152.92克;长 12.8厘米,重133.17克 1966年6月江苏省金坛县洮西公社湖溪大队出土,镇江博物馆馆藏。 银质。同出土 2 条。形制相同。 

191 银锭 宋(960~1279年) 高2.3,面13.2×8,底长10.2厘米重1870克 1983年7月江苏省镇江砖瓦厂出土,镇江博物馆藏。 银质。椭圆船形,底面平,中腰束。面錾刻汉字符号数个,有"五年十月"、"常熟县""裕"等。 
192 金元宝 明(1368~1644年) 长 5.6厘米重 35克 1961年江苏省镇江市大港固山塔地宫出土,镇江博物馆藏。 金质。圆角马蹄形,椭圆形,底略凸,两侧向上斜侈,面凹进,模印重圈纹。 
193 银元宝 明(1368~1644年) 长 4.5厘米重15克 1961年江苏省镇江市大港圆山塔地宫出土,镇江博物馆藏。 银质。圆角马蹄形,底略凸,两侧向上斜侈,面凹进,模印重圈纹。 
194 "顺天兵饷会源足银"银锭 明(1368~1644年) 高1.3,面 2.9×2.8厘米重108.83克 1965 年收购,镇江博物馆藏。 银质。梯形体,面宽底窄。底近平,略作方形,两侧向上斜侈,面略凹进,圆角与面交接处一圈凹进。内有一道厚薄不均的凸边。面铸楷书文字"顺天兵饷会源足银"。 
195 银元宝 明(1368~1644年) 最长 6.9,宽3.4,高约1.2厘米共重 530克 1978年3月江苏省丹徒县高资公社东长大队出土,镇江博物馆藏。 马蹄形,椭圆体,底面平,有的两侧呈圆弧形上翘,有的面心有汉字"白"、"足"、"木"等。 
196 "天下太平"小金钱 明(1368~1644年) 径1.2厘米重0.5克 1966年5月江苏省溧阳县城西公社上阁楼大队明墓出土,镇江博物馆藏。 金质。同出土2件,大小形制同。锤镍成方孔圆形,正面錾刻"天下太平"四字。此钱不属流通货币,属压胜钱类,用吉祥语作辟邪用。 


197 银锞 清(1616~1911年) 通高2.3,底径 4厘米重135.7~185.6克 1984年1月江苏省丹徒县高资大烟墩小洼口出土,镇江博物馆藏。 银质。同出土42只,形制同,一只残。馒首形,底心凹进。底左右近边处凹框内皆刻阳文银号名称,如"元泰号""乾泰号"、"正顺号""正和号"、"泰合号"等,底心无序錾刻文字,如"文"、"雨"、"周"等。

198"道光廿年"银元宝 清道光廿年(1840年) 高7.7面11.3×6.1,底7×5厘米重1850克 江苏省镇江市区宝塔路小学基建工地,镇江博物馆藏。 银质。圆角马蹄形。底略凸,束腰,体亦束腰,两侧向上斜侈、一角内卷,圆角与面相交处有一厚薄不均且较粗糙的凸边。文字框周未修整打磨。面铸两长条形凹框,内相同阳文铭文,竖读隶楷"道光廿年六月"。 
199 "五十两"银元宝 清(1616~1911年) 通高2.6~4.4,上口8.7×9.6,斜高2.4~4.4下底7.5×8.3厘米重1880克 江苏省镇江市文化处拨交,镇江博物馆藏。 银质。长方体,内底略平坦、外底略凹弧,侧边向上斜侈,形成翘角,角上口近平。内底凹方框,框内铸造阳文楷书,右竖读"道光年月".左竖读"五拾两"等。 
200 银锭 清(1616~1911年) 高7.4,面11.2×7.5,底6.7×5厘米重1870克 1980年8月江苏省丹阳县四巷大队四巷生产队冷润优送交,镇江博物馆藏。 马蹄形。底近平,椭圆形,束腰,两侧向上斜侈,面凹进。面三凹框内刻阳文,右竖读"江海口",左竖读"携同秦匠李祥",上横读"咸丰九年"。 
201 银元宝 清道光廿八年(1848年) 高7.5,面12.5×7,底7.1×5.5厘米重1880克 江苏省镇江市红旗调配站出土,镇江博物馆藏。 银质。马蹄形。底近平,椭圆形,束腰,两侧向上斜侈,面凹进,圆角与面交接处有一圈厚薄不均的凸边。面铸楷书文字三处∶右竖读 "道光廿八年月日"。左竖读"同昌号"。上横读"定陶"。侧面阴刻楷书"长泰"二字。 
202 "西方接引"金钱 民国(1911~1949年) 外径 2厘米重1.01克 江苏省镇江市畜牧场二七大队八公洞水库出土,镇江博物馆藏。 金质。方孔圆钱,无内外廓。正面∶"西方接引"直读,引圈以红色圆框;背面∶"富贵"直读,字体为手写。 
203 金条 民国(1911~1949年) 长13.1,宽约1,厚约0.15厘米重 39.05克 江苏省镇江市畜牧场二七大队出土,镇江博物馆藏。 金质。扁薄长条状。一面两端有"赤金"二字,中部有戳记两组,上锭形凹框内手写阳文"口二",下手写阴文"口赤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