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国雄风 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5)

 nqj0108 2021-05-24

晋国雄风 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5)

1、玉带钩

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

长4.4厘米,宽1.3厘米,厚0.8厘米

2001年侯马市西高村出土

青灰色玉,有黄斑,钩身略呈琵琶形,体侧有棱,下附圆钮,钩头上翘。素面。

晋国雄风 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5)

2、鸟尊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通高25.3厘米,长36.5厘米

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形如昂首挺立的鸷鸟,头顶凤冠,双目圆睁,细颈尖喙,上峰倾倒酒液时自动开启,复位时自动闭合,设计十分巧妙。全身羽纹华丽清晰,双翅和尾部羽毛高叠。鸟背上置虎形提梁,并设弧形盖,盖与鸟身羽毛衔接严密,浑然一体。鸟双腿直立,足间有蹼。尾部置一虎形支脚。小虎作昂首蹬地尽力支撑状,以求鸟尊平衡稳定。全器比例适度,工艺精巧,范模纹饰拼合严丝合缝,不露半点疵瑕,实为晋国晚期青铜杰作。


晋国雄风 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5)

2、立耳凤螭纹蹄足鼎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高54厘米,口径54厘米,腹径56厘米

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立耳向外撇,附铸在口沿的内侧。鼎体圆口,平唇束颈,鼓腹,圆底,三蹄足,立耳两侧面共饰"S"形蟠螭纹十组。立耳的正背两面上部为"C"形蟠嫡纹,两侧为"S"形蟠螨纹。蟠嫡三角形耳,口衔爪,鼎体上腹饰口尾相咬"C"形蟠嫡纹带。颈和下腹部都饰凤鸟纹。凤为华冠,尖嘴,蜷身,腹部上下两组纹样间用凸弦纹为界纹,上饰三角回纹。嫡和凤均以回纹作填纹,十分华丽。兽蹄形足。出土时有的鼎内置牛、羊、猪的骨骼,外底部都有烟熏的黑炭,当为实用器。

晋国雄风 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5)

3、莲盖夔龙纹方壶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通高66.7厘米,最大腹径35.6厘米,口径23.4厘米,圈足径25.8厘米

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一组4件,形制、大小、纹样皆相同。长方形华盖,中空,有一周凹槽,四周8片镂空外侈的莲花瓣,呈波浪式,每片莲花瓣内饰2条夔龙。子口可插入壶口。壶体母口,厚唇内敛,承接华盖。修长束颈。颈两侧有1对壮硕的兽形耳。兽回首卷尾,蹲立,眉目清秀,卷鼻,獠牙。兽似虎非虎。肩外弧起棱,鼓腹,腹最大径接近壶底,喇叭形方座,圈足。

晋国雄风 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5)

4、夔凤纹鉴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通高42.4厘米,口径70.6厘米

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一组4件,形制、大小、纹样皆相同。大敞口,沿平折,颈微敛,宽肩,曲壁,腹内收成弧形,平底,矮圈足。附有对称的四个铺首衔环。铺首为立雕的兽头,扁平圆环。 铺首饰云纹、回纹、瓦纹。颈部和下腹部饰夔风纹带,美凤正反交织成方形几何纹图案。上腹部饰饕餮纹带。

晋国雄风 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5)

5、蟠螭纹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高53.4厘米,口径44.75厘米,瓶高25.4厘米,隔高26.6厘米

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上甑下鬲,甑平折沿,束颈,宽肩,腹壁收敛较甚,小平底。底铸成圆形算,算孔呈辐射形。圈足外撇。肩、颈间有一对兽面铺首衔环。鬲为直口,宽肩,鼓腹,下连三个低矮的柱足,联裆。肩部有一对兽面铺首衔环。纹饰精美。

晋国雄风 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5)

6、蟠虺纹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高分别为20、19厘米;口径分别为35.6、36厘米

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盛稻粱之器。两件器物形制、大小、纹样相同。盖、器基本相同,上下对合成一体,盖、器均作长方矩形,平口,直壁,下腹壁斜折,平底。在盖、器的两短边各设一对兽面铺首环形耳,下承四个曲形蹼形足。腹壁和足壁饰"C"形蟠虺纹。

晋国雄风 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5)

7、方座四耳豆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高17.6厘米,口径17.5厘米

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两件器物形制、大小、纹样相同。平沿,折唇,敛口,束颈,鼓腹内收,腹壁上置对称的四个环耳,圆底,矮喇叭形圈足,下承方形座。盘壁有宽、窄两周细蟠虺纹带,颈部饰粗绚索纹,环耳饰回纹和贝纹。方座上饰"S"形蟠蝴纹。

晋国雄风 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5)

8、蟠虺纹盖豆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高18厘米,口径15.5厘米

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两件器物形制、大小、纹样都相同。盖与豆盘扣合后呈扁球形。盖呈覆碗状,圆形捉手,母口,可与豆盘子口套合,豆盘深腹,小平底,下承喇叭形矮柄圈足。豆盘两侧置环耳一对。盖面捉手饰花纹四周,由里及外,依次为三角回纹、绚索纹、勾连云纹和云头三角纹。盖和豆盘饰宽、窄蟠虺纹四周,纹样紧密,以凸弦三角纹为界纹。口沿上 3周""纹,下腹为垂叶纹,其中用一对"S"形夔龙作填纹。环耳饰贝纹和绚索纹。纹样图案化,分节环印,接痕清晰。

晋国雄风 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5)

9、夔龙兽带纹鬲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高11厘米,口径14.4厘米

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两件器物形制、大小、纹样都相同。折沿,厚唇,敛口,束颈,腹部微鼓,平底,瓦状兽蹄足。肩部饰三条龙形扉棱,扉棱内填圆点纹。上腹部一周正反组合的夔龙纹带,龙首在正中,身在四周。内填云纹和三角回纹。

晋国雄风 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5)

晋国雄风 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5)

10、扁壶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高38.3厘米,最大腹径24.6厘米

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平沿,直口,溜肩,肩两侧附有环形耳,收腹,平底,下接椭圆形圈足。颈腹壁狭窄。下腹部一侧有一环形耳,方便背水时使用。腹部饰有宽带状凸弦纹,似绳络。其余均为素面。

晋国雄风 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5)

11、盾形玉饰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高5.8厘米,宽3.2厘米,厚0.3厘米

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青色,玉质上乘,制作考究。椭圆形,中间略鼓,两侧各有一孔。器面以十字凸棱将其分割,其间隐起谷纹。

晋国雄风 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5)

12、勾云纹玉瑷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左侧玉瑷呈红褐色,质地较纯净,系半成品,肉两侧皆有切割时留下的切割痕,饰勾云纹,仅起了一段草稿,镌刻了几刀。右侧玉瑷,青色有褐斑,器身满饰勾云纹。

晋国雄风 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5)

13、勾云纹玉璜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长6.5—11.5厘米,厚0.4厘米

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玉质晶莹,制作精致。龙形一身双头,两端及侧面有锯齿状凸棱,两件器身分别饰勾云纹和谷纹。顶部或两端有对钻的小孔。其中一件以细密绚索纹将器身分隔为三等分。

晋国雄风 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5)

14、勾云纹玉饰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长12.2厘米,宽5—6厘米,厚0.25厘米

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玉饰中间有一裂纹,褐色器表,以两道饰三角纹横带区分为三部分,均满饰勾云纹,四角各有一穿孔。

NQJ0108·欢迎朋友光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