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沙五里牌发现战国至宋代古墓群

 孟溪ProbeT连山 2021-05-24

稿源:掌上长沙
2021-05-23 17:5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23日讯 (全媒体记者 任波)五里牌考古工地发掘,截至今天已全部结束。本次发掘墓葬30座,其中战国墓3座,西汉墓12座,东汉墓5座,东晋墓1座,宋墓3座,另有时代不明者6座。出土陶、瓷、铜、铁、玉、滑石材质随葬品共计105件(套)。

  本次发掘的西汉墓葬保存较好。玉(滑石)璧的出土形态均为直立或斜插在填土上,为探讨楚汉时期“悬璧”制度提供了宝贵的考古实证。

  今天,在中山路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办公室,五里牌考古工地项目负责人张大可向记者告知最近工地发掘情况。

  张大可说,在五里牌这处考古工地基坑的西北部,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座长方形带耳室的砖室墓,编号M5(5号墓)。M5耳室处有盗洞,经过清理,在盗洞的填土内发现了若干长沙窑的瓷片,说明这座墓在晚唐时期已经被盗。M5墓壁为单砖错缝叠砌,前室外有砖砌排水沟,墓中随葬品有6件陶瓷器, 即放置在墓葬后室的绿釉陶猪圈和绿釉陶廪,陶灶和硬陶罐、青瓷釜等则放置于前室。墓室中部即位处墓主腰部的地方发现有一柄环首铁刀。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随葬品推断该墓葬为一座东汉时期的墓葬。

  这柄环首铁刀,整体小巧精致,柄端有环首,刀身平直,刃部已残缺,现存残长约12厘米,宽1.5厘米,显然这柄环首铁刀并不是武器,而是秦汉时期刀笔吏随身携带的书刀,又名“削”,这是当时非常常见的文具。在纸张普及之前,竹木材质的简牍是古人常用的书写载体。用毛笔在竹木简牍中写作,如发生错误,当时便用书刀来刮削简牍表层以达到删除的目的。在秦汉时期,对于刀笔吏来说,毛笔和书刀常随身携带。因书刀常要研磨,故有时刀笔吏会连磨刀石也一起带在身边。由于随身携带削刀和笔,加之等级不高,所以这类低级官吏便是我们俗称的“刀笔小吏”。本次在五里牌发掘的这座5号墓墓主身份,也很可能就是一位刀笔小吏。

  张大可介绍,本次五里牌工地,比较靠近铁路瓮桥,距浏阳河古河道(现在的年嘉湖)不足2公里,为浏阳河边一处地势较平缓的低山丘陵,地形地势较好,极适合丧葬。战国至南朝时期该区域作为墓葬区,墓葬等级较高,尤以战国至两汉时期最为明显。通过本次发掘,可推测两汉时期该区域可能为低级官吏或富裕平民的墓葬区。晚唐时期该区域多数墓葬被盗掘。唐宋后该区域依旧作为长沙城东一处重要的丧葬区域,但已不分等级。

五里牌考古工地刀笔吏墓出土的东汉环首铁刀(又称”书刀“)。

五里牌考古工地刀笔吏墓出土的东汉环首铁刀(又称”书刀“)。

五里牌考古工地刀笔吏墓出土的绿釉陶猪圈。

五里牌考古工地刀笔吏墓出土的绿釉陶猪圈。

五里牌考古工地刀笔吏墓出土的东汉绿釉陶廪。

五里牌考古工地刀笔吏墓出土的东汉绿釉陶廪。

五里牌考古工地刀笔吏墓出土的东汉陶灶。

五里牌考古工地刀笔吏墓出土的东汉陶灶。

新发现的五里牌东汉刀笔吏墓(上为北)。

新发现的五里牌东汉刀笔吏墓(上为北)。

【作者:任波】 【编辑:大刘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