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以面对的生死

 终身跨界 2021-05-24
这是庐山面目的真面目第638篇原创内容,2021年第35篇。

本篇的主题是对生死的感悟,这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生死是哲学的终极追问之一。

最近几天,刷屏的都是与死亡有关的话题。两位功勋卓著院士的离世,贝壳网创始人的离世,甘肃马拉松的21人遇难,大连报复性车祸。

袁隆平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以90多岁的高龄走完了自己辉煌的一生,理应被更多的国人所祭奠。这种祭奠应该更多是对他巨大贡献的致敬、卓越一生的缅怀。过多煽情悲痛,总觉得有点过。从一个生命的角度来衡量,人生已经足够完美的画上句号了。从寿命来说,远超平均数了。可谓寿终正寝、功德圆满了。

贝壳网创始人是一个卓越的企业家,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商业创新案例,为我们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企业家是商业时代的英雄,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亚于科学家。因癌症而在50多岁的年龄去世,是让人感慨的。虽然寿命不长,但是对社会和时代的贡献,恐怕至少超过了90%的人吧。

甘肃越野马拉松的21人遇难令人震惊,我本身作为一个多年跑步的人,早就耳闻梁晶,并且有和他同在的跑步群,内心更加受冲击和震撼。相比之下,梁晶和其他20名选手的遇难让人难以接受。主办方的业余、疏忽、大意,这是毫无疑问的。希望以后的野外赛事可以有更严格的规划和执行。但从生命的消亡本身来思考,更让人深思。跑步是梁晶最热爱的事业,也是他的收入来源,他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可以理解为单位的劳动保护没做好。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也可以说死得其所了。为事业献身,在已经初步功成名就、名耀圈内之后。只是他去世的年龄决定了,他的生命是短暂的。孩子还非常小,原本还需要他更多的爱、教育和照料。这种情况下,家人是最难以接受的。

但这还不能算最令人难以接受的。大连报复性车祸中,五人丧生。这五人死在了突如其来的路途中真正是飞来横祸了,比起为事业献身,更加无辜、惋惜。

其实这个世界每天都有很多人意外离世,只不过大部分尚未功成名就,我们根本没听说、不知道这个人是谁,只组成了冰冷的伤亡数字。

这里过去记录过三个我身边人的意外离世:再见——我那可怜的表姐珍惜生命远离意外我们每一天都在用生命生活——悼念我的同学曹正亮,也写下一首歌送给曾经带给我很多收获、同样是意外离世的单喆慜教授:生离死别——送给智慧与美的化身单喆慜老师

生离死别是一首沉重的歌,生活原本就有无比沉重的一面。

生命最大的风险在于,每一天都充满了我们并不能预见的危险。

活着的代价很高,生命无比可贵。

其实看看那些浪费生命的人,就不会对意外离世感到那么的悲痛和难以接受了。

如此多的人浪费着自己的生命,做着无聊的、不喜欢的、没有价值的、甚至是伤害别人的事。

用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是我知道的最大理性。

我很喜欢一句有点黑色幽默的话: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打算活着回去。

真正可以走的路,从来都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路。生命同样如此。

人类与其他所有生命一样,只是一种生命,对于生死只能坦然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早晚会接受。生,不是我们自主而来;死,恐怕也不会是我们心甘而去。

我同样喜欢另外一句:向死而生。

看透生死之后,更加超然面对,更加珍惜生命,才会生活的更幸福、活得更有意义和价值。

本篇最后想表达的是,为什么不趁自己还活着,多做些自己想做的事?不怕临死前后悔吗?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够珍惜生命、珍惜眼前,就多去看看意外离世的新闻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