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城公主与韦正矩的感情到底如何?

 隋唐论丛 2021-05-24

韦正矩,出身京兆韦氏彭城公房,西魏新丰县公韦鸿胄曾孙,唐朝彭城县公韦澄之孙,韦庆嗣嫡出的最幼子,唐太宗爱女新城公主的第二任驸马。

韦正矩何年尚新城公主为妻,史书没有详细记载,目前只能从各处史料的细节进行推断。考虑到新城公主的第一任驸马长孙诠死于显庆四年四月之后,且韦正矩尚主时的官职为奉冕大夫,由此可知新城公主应当是在龙朔二年二月之后再嫁的韦正矩。

那么,新城公主为什么会再嫁韦正矩呢?《新唐书·公主传》中有这样一条记录:

东阳公主……韦正矩之诛,主坐婚家,斥徙集州。

有人就凭借“婚家”一词,断言新城公主的第二段婚姻是东阳公主做的媒。然而所谓婚家,即亲家,根本没有做媒的意思。何况东阳公主与韦正矩也谈不上亲家,因为东阳的大儿媳韦氏与韦正矩既非出自京兆韦氏同一房,又隔了至少八代,这么遥远的关系,别说压根攀不上亲家了,就连说是亲戚,都只能勉强看在同姓韦氏的份上。

事实上新城公主再嫁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公主自己愿意再嫁,二是哥哥唐高宗做媒

先说说公主本人愿意再嫁。别看新城公主的墓志上将她与第一任驸马长孙诠之间的关系描述得相当可歌可泣,又是驸马死后不再梳妆打扮,又是内怀专一专心守节,事实上抛开墓志一贯爱贴金的滤镜而言,新城公主与长孙诠的感情根本没有墓志吹嘘得那么深厚。

所以长孙诠流放后,新城公主虽然没有立即离婚,以示断绝关系之意,但也没有像九江公主那样,执意追随被流放的驸马离开京城。新城公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墓志上渲染公主与驸马情比金坚的华丽词藻瞬间变得空洞无力。

再看唐高宗亲自做媒,为妹妹觅得夫婿,这点就更容易理解了。想想贞观年间,城阳公主的驸马杜荷因为追随太子李承乾谋反被杀,唐太宗心疼爱女守寡,于是为她选择了被后世誉为一门四主驸马房的薛怀昱之子,河东郡公薛瓘作为夫婿。

唐高宗不过是有样学样,既然妹妹愿意再嫁,那就为她选个出身好、长得俊的郎君就是了。于是韦正矩便成了新城公主的第二任驸马。

韦正矩与新城公主的这段婚姻最多持续了一年的时间,不过就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韦正矩就从五品的奉冕大夫被唐高宗提拔为正三品的殿中监,官阶一口气连升了8级,一步登天!

在这样的情况下,韦正矩按理来说应当对能让自己平步青云的新城公主感恩戴德,礼敬有加才对,谁知却传出了新驸马“遇主不以礼”的风声,甚至还被现代人编排成韦正矩吃了熊心豹子胆,竟然家暴了公主。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需要好好理解一下什么叫作“遇主不以礼”。“遇主不以礼”,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对待公主不能按照礼节——从这一句话中根本解读不出“家暴”的意思。某些现代人出于博人眼球的心理,靠着夸大其词,硬是扭曲和谣传成驸马对公主进行家暴。

其次,什么叫“不以礼”,不按照礼节?要知道在阶级森严的古代封建社会里,就算是没有下马行礼,都可以被人上朝参一本。最典型的莫过于唐太宗时,有人为了诬告魏征,故意打小报告说朝中三品以上的大臣对魏王李泰不够尊重,遇到堂堂大唐王朝的亲王都不下马行礼。唐太宗一听有人对自己宝贝儿子不够尊重,顿时勃然大怒,将这帮大臣劈头盖脸就是好一顿痛骂,房玄龄等人被骂得是瑟瑟发抖,连连告罪。

在现代人眼里,不下马行礼只是件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但在阶级社会里,这就是能上纲上线的问题。

所以韦正矩所谓的不按照礼节对待公主,远远上升不到对公主动手的程度,更不是家暴,也不可能是家暴。否则史官在记载的时候就不会只用“不以礼”这三个字了,而应该是“殴”这些更严重的词语。

那么韦正矩又是为什么会不按照礼节呢?这就得从他和新城公主的感情问题说起了,而这口锅,还得唐高宗亲自来背。因为唐高宗在选妹婿的时候,犯了当年唐太宗为他选媳妇时一样的错误——只看外在,没考虑到夫妻相处之道是门大学问。

唐高宗的第一任皇后王氏就是唐太宗亲自挑的,家世高贵、容貌出众,可惜不是唐高宗的菜。同样的,唐高宗为妹妹挑的驸马,出身豪门、年轻英俊,可惜不是新城公主的菜。

这对爷俩在帮别人择偶的时候,显然没思考过一个问题,那就是出身和长相这些外在条件可以锦上添花,但不是产生夫妻感情、解决相处问题的根本方法。而新城公主与韦正矩这对夫妻最大的问题,恐怕就是彼此性格不合。

新城公主因为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最小的女儿,自幼千娇百宠,八岁时就封为了衡山郡公主。衡山自古以来便是五岳之一,不仅位在名山之列,而且是道家和佛家的宗教圣地,对于自诩为道教鼻祖老子后人的李唐皇室而言,更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地方。而《唐六典》中也曾明文规定道:“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结果唐太宗就将这么重要的李唐皇室的宗教圣地衡山郡封给了小女儿,他对这个女儿究竟有着何等的宠爱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在得到封号的同时,小公主就有了实封,甚至没过多久又增加了一次实封,墓志上因此记载道:“汤沐增赋”。根据各卷史书的记载,唐朝公主往往只有出嫁时才能拿到实封,唯有晋阳公主与衡山公主这种非常得宠的公主,才能早在出嫁之前就开始享有实封

父亲唐太宗宠完了,哥哥唐高宗接着宠。永徽三年,为了庆贺妹妹新婚,唐高宗特地将她改封为新城公主,并加食封五千户。

被父亲、兄弟如此娇惯着长大的新城公主,个性会有多骄傲可想而知,以至于后来驸马长孙诠流放而死,新城不满之下还敢对贵为天子的哥哥发脾气。就更别说韦正矩一个驸马了,想必大公主一时脾气上来了,没少给驸马脸色看。

至于韦正矩,虽然比不得皇室的金枝玉叶尊贵,可好歹也是正儿八经的豪门贵族少爷一枚。再加上韦正矩是韦庆嗣的老来子,最小的儿子又是嫡出的儿子,从小到大也没少被溺爱过,脾气恐怕也不见得能有多好。

几乎可以想见,这对新婚夫妻本来就没经历过多长时间的磨合,夫妻一时置气,小少爷被大公主下了面子,礼节方面难免会出现亏欠,于是坊间就传出了“遇主不以礼”的闲话

更加祸不单行的是,新城公主骤然病逝,韦正矩面对公主的猝死百口莫辩,落在一时无法接受心爱的妹妹再也不能相见的唐高宗眼里,就是罪魁祸首无法抵赖,悲剧的韦正矩就这么枉送了性命。

事实上新城公主的猝死并非无迹可寻,毕竟唐朝皇室素有高血压这些家族遗传病。且根据《唐两京城坊考》和《长安志》等史料记载,龙朔三年新城公主病逝前,她的身体就已经不太好了,唐高宗还特地为她建了一座建福寺以作祈福之用。和新城公主身处同一时代的薛克构也曾说过:“新城以病而卒,夫子受其戮辱。”证明了新城公主的确是病死,并非现代人所造谣的那样是死于驸马的家庭暴力

只不过古代社会医疗水平低下,也没有尸检可言,更没人敢在唐高宗盛怒的时候为一个驸马说话。所以只能等唐高宗平复了心情后,自己发现这其实是一桩冤案。

最终,韦正矩与新城公主合葬昭陵。韦正矩的墓碑直到宋朝时还在,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新城公主是自然死亡,否则唐高宗绝不会允许一个杀害妹妹的凶手与她合葬。

而痛失心爱的妹妹的唐高宗,用了最盛大的皇后之礼来安葬新城公主——以公主之身却按皇后之礼隆重下葬的这份殊荣,放眼整个唐朝仅此一例。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史书还是墓志都说得很清楚,新城公主的“葬事宜依后礼”“以皇后礼葬昭陵旁”,指的是葬礼仪式与皇后同一个等级,而不是指陵墓规格。所以有些人喜欢将新城公主墓与永泰公主墓进行比较,其实是毫无意义的。

因为永泰公主“号墓为陵”,比拟的是皇帝陵,而新城公主则是“以皇后礼”,依照的是皇后礼仪。两者本来就不是按照同一标准安葬,自然无法进行比较。

何况永泰公主是死在亲祖母武则天的手上,死的时候一尸两命。唐中宗想要弥补一下女儿,又不能责怪自己的母亲,只能在丧事上大做文章,将墓葬规格提升到帝陵一级。

所以永泰公主死于非命,“号墓为陵”不足为奇。而新城公主是正常死亡,唐高宗下诏用皇后之礼安葬她,足以彰显妹妹在自己心中的地位,也给足了妹妹身后极尽的哀荣

同时根据现代考古发现,新城公主墓距离唐太宗与长孙皇后安葬的昭陵主峰仅有1.5公里,可谓是近在咫尺。

虽然高楼寂寂,公主府里再也不见了妙丽的身影;轩窗沉沉,正值韶年花媚的公主早早迎来了引她西归的信使。但对于新城公主而言,在尽情享受了人世间三十年的荣华富贵后,这颗大唐明珠又重新回到了父母的掌中,一如孩提时代,可以再次依偎在父母的怀抱中,承欢膝下,永享团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