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年对我最有启发的6本书

 进步黑客 2021-05-24

豆瓣是我找书经常用到的工具,也会看一些书评。发现有人喜欢打低分,看他对另外一些书的评价也不高,写一大段批评语,以一颗「胜心」读书,总觉得自己比作者厉害,或者某一方面要高于作者,什么论证不严谨,例子太老旧,翻译像狗屎一样等。

读书就是跟人聊天,如果总看不惯,也就没有再聊下去的必要,勉强读完也是浪费时间。这种情况,除了心态,也有可能是聊天对象没选好。能不能从中学到东西,在选书阶段就确定了。而找到与自己适配的书也是一项技能。只盯着畅销榜,或按照他人的书单,遇到与自己不相匹配的书也很正常。

介绍一下去年对我有启发的6本书,其价值就在于让你了解世界上有这样几本书,大概说了什么,以后碰到相关问题,可以找来看看。排名不分前后,有老书,也有去年刚出版的。

1.经验的疆界

《经验的疆界》是管理大师詹姆斯·马奇(James G·March)在晚年写的一本小册子,整合了诸多知识领域,告诉我们如何追求智慧。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智慧,智慧是什么呢?马奇说智慧包含两个要素,一是有效的适应环境,这属于工具属性,另一个是优雅的诠释经验,这有点像雄孔雀的尾巴,有炫耀成分。

因此就有三种学习途径,一种是从行动中学习,还有两种是为了诠释经验形成的模型和故事。如果你想理解知识来自何处,如何更有效的学习,这本书会给你一个整合性框架。他是马奇晚年留给后辈们的一份礼物。

2.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我以前买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找不到了,去年再买发现已经是第44次印刷。一个原因可能是这本书比较薄,另一方面,它适应范围广,人人都想卓有成效,都想成为管理者,起码是能更好的管理自我。

德鲁克对管理时间,如何做决策的阐释,在过了半个多世纪后,这些原则仍然有效,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尤其在当时,电脑还是个新生事物,他就告诉管理者应该有策略的使用电脑辅助做决策。电脑只是逻辑的机器,在原则固定,能提前安排好决策步骤的情境中,电脑是有效的决策工具,但它不会随机应变,管理者才是决策的核心,电脑只是辅助手段。

3.创新者的用途理论

这是一本繁体书,英文名是《Competing Against Luck》,领衔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克里斯坦森。我看的时候还没出简体版,后来中信出了简体版,翻译真是个耿直Boy,书名直译成《与运气竞争》。

相对于克里斯坦森以前的书,这本书更落地,方法多于理论。理论起点是 Jobs to be done,即用户要完成的任务。用户并不是想要一个5毫米的钻头,而是想要一个5毫米的洞。再往前推,要一个洞干什么呢,如果为了将相框挂在墙上,那么并不一定要在墙上打一个洞,比如现在无痕钉就能解决。

创新就是从用户要完成的任务出发,帮助用户实现愿望,获得进步。在国内,定位理论非常流行,源于定位理论足够简单,并在商业利益推动下不断演进。但只吹定位成功的,咋不说有很多定死了的呢。

在我看来,定位是果,而不是因,那些在用户心智中占据位置的品牌,并不是定位做的好,而是因为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用户才给了它们一个位置。

而克里斯坦森的用途理论从用户行为出发,深入场景,帮助用户完成他想要完成的任务。在当下这个网络化,圈层化时代,会更有效的帮助我们理解用户和创新。

4.进化思维

19世纪对人们世界观影响最大的恐怕要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在系统提出进化论后,达尔文的思想变革影响了很多学科。比如从进化生物学引出来的一门新学问「模因学」,《自私的基因》作者道金斯是其代表。什么是模因呢?

模因就是最小的能可靠的自我复制的文化单位,是通过非遗传途径进行传播的文化要素,它跟基因一样,有选择、变异和复制的三大特性。(此定义整合自《进化思维》)

成语是一个模因,「掩耳盗铃」这个成语能自我复制,Windows 开机音也是一个模因,《圣经》更是成功的模因。流传甚广的模因并不是因为它有多好,而是因为它复制的更好。震惊体、鸡汤文并不是因为它自身有多好,而是它利用了人性的弱点来复制自己。

从进化的角度说,人只是基因和模因的「运输工具」,是短暂的载体。当然,人的大脑具有能动性,有分析处理能力,会跟外界环境互动,对善于思考的人来说,人脑不是运输工具,而是互动主体。

但我们是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的产物,这也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北极熊白色的毛皮,厚厚的皮下脂肪,宽大的脚掌我们可以推知它生存环境北极的信息。同样,从一个人的外貌衣着,谈吐文字,心理状态也能获知它所处环境的信息。

5.复杂

名字叫复杂的书,非常多。我说的这本是清华大学教授罗家德的《复杂》。罗家德用网络科学的工具,分析社会现象。比如西方社会是团体格局,他们像一捆柴,相似特征的绑在一起,奉行同样的规范。

而中国是差序格局,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越靠近内圈,越相信人情,感性信任多于理性信任,遵循人情交换法则,而往外推,则是公平法则,是工具属性,以价值交换为主。

工作机会,商业机会来自弱关系,也就是认识,但不很熟的人。而要充分利用机会,则要挖掘强关系资源。弱关系和强关系是相互转化的。一个有「手段」的人,就得动态平衡,何时应将弱关系变成强关系,而何时则将强关系变弱,考验智商跟情商。

6.智能商业

这本书就不多说了,曾鸣教授的大作,是阿里巴巴几十年发展经验的总结,在线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三维结构和点线面体的定位逻辑非常清晰。

若你是一个现代商业人,就应多读几遍,不一定能让你做出大平台,但可以让你更深刻的理解这个时代商业的特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