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链笔记软件从入门到精通

 进步黑客 2021-05-24

对知识管理感兴趣的朋友知道,2020年是双链笔记元年,也是蓬勃发展的一年,国内外涌现出几十家以双链为卖点的笔记软件。

第一个开发出双链功能的 Roam research(后文简称Roam),就像一条鲶鱼,搅动了整个池塘,其他鱼(笔记类软件)同时活跃起来,现在双链几乎成了新一代笔记的基本要求。

Roam 的双向链接,既可以是大的页面(Page),也可以是更小的单元(Block)。所谓双向链接,就是当你做笔记时,增加笔记A→笔记B的链接后,软件会自动加上B→A的链接。我们只要能找到这两个笔记中的任何一个,就可以找到另外一个。让笔记不再成为孤岛,增加了发现的可能性。

依据网络的六度分隔理论,只要我们对笔记多建立关联,哪怕你的数据库中有几十亿条笔记,也能通过中间的6条笔记找到你要找的那条回忆不起来的笔记。

我以前在卡片方法中说,可以手工增加ID(唯一身份编号)实现双向链接。这种方式显然不如在创作时添加[[ 链接内容]]来得方便。有了双向链接后, 笔记的ID就不再是必选项。

Roam 还有个好处就是不再需要将知识切分成原子卡片。因为文本中的块,就可以作为一个链接单元来关联。这既减少了工作量,也提供了丰富的上下文,方便我们理解卡片内容。

总之,双链笔记鼓励通过关联而创作,不鼓励收集和保存。改变了原有笔记工具的逻辑,通过构建原子化、相互关联、可视化的方式,提高了信息(知识)的使用和生产效率。

虽然双链笔记功能强大,很灵活,但这种灵活对新手却不友好,很多人下载后,尝试几次后就放弃了。如果你也是中途放弃的,这篇文章会给你一些信心。

强大的工具要配合有效的方法,流程方法很多时候比工具更重要。我去年5月份开始使用双链笔记,期间走了一些弯路,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

我用的主力双链工具是 obsidian,它适用性高,基于本地 markdown文件,能自己掌控笔记数据,通过坚果云也可以多电脑同步。

同时,obsidian的核心功能免费,相对于 Roam 一年100多美元的定价,亲民许多。下面以obsidian 为例来谈,但这些原则适用于所有双链工具。

我曾画过一篇知识创造系统的示意图

双链笔记的优势在于关联卡片,让结构浮现,进而生成可以分享的文件(图中红虚线框出来的部分)。

虽然有人喜欢用双链软件收集信息和管理项目(任务),我还是建议你将收集和项目管理不要放在双链工具中。多阶段各类数据集中在一起,需要很高的笔记管理能力,白白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

我现在收集工具是印象笔记,项目管理工具是滴答清单。

想用好双链笔记这个利器,不要一上来就做很复杂的操作,一步一步来。需要不断迭代这五个基本能力:

技能一:培养记录习惯

写间歇日记,培养记录习惯。随时记录,捕捉想法。释放工作记忆,让大脑高效思考。使用标题层级控制内容,以减少干扰,聚焦注意力。

技能二:创作卡片和模板

培养回顾总结的习惯。将记录的内容提炼为卡片,常用框架建立模板。模板让写作有结构可循,避免对着空白文档挠头。

技能三:关联笔记,构建网络

用双链快捷方式建立关联。卡片关联构成了知识网络。随着笔记的增加,网络会越来越复杂,就需要对笔记进行分层。就像地图(MAP)一样,有全国地图,各省地图,各市地图,各县地图……逐层细化。

技能四:使用插件和语法

obsidian 支持第三方插件,目前已经有开发者贡献了几十个插件。借助这些插件,我们可以打造个性化的创作系统。我最常用的插件是日历插件。它扩展了日历,增加了周回顾,使用很方便。

同时了解一些基本语法,比如在模板中插入{{time}}来获取当前日期,了解一些搜索高级选项,减少重复性工作。

技能五:优化笔记结构

所有的系统都会熵增,笔记系统不维护会更混乱。为了方便以后调取,要不断优化网络结构,笔记结构,比如使用tag,将页面划分为多个标题来组织。

最有用的笔记既不记录当下,也不总结过去,是为未来而创作,给未来的自己绘制一份可以参照的地图。

总之:双链笔记的核心是关联,关联是双链笔记的最核心动作。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串联多个笔记。

上面这张图中,深色字体后面都有一个笔记链接,鼠标放上去就会显示链接的笔记内容,点击后可打开。

如果你对用双链工具构建知识网络感兴趣,欢迎扫码加入知识星球,参加「知行地图」内测,我们一起构建知识网络,绘制人生地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