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稻田是他的丰碑,人们手上的鲜花也是

 铁马冰河风雨斋 2021-05-24

这个周末发生了太多事,说实话有点没缓过来。

对于袁隆平老爷子的离世,哥没有第一时间写稿推送,而是坐下来连抽了三根烟。

头一回感觉文字是如此无力,难以描述出心中哀恸的万分之一。

今天在线上看了会儿遗体送别仪式,看到右下角不断飘起的稻穗,总觉着还是得写点什么。

图片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敢问还有什么比这些写进教科书的荣誉,更能代表他的功勋?

我想,那只能是老百姓用鲜花和怀念,为他立的碑。

图片

在这天地之间,有一杆秤叫“人心”,那秤砣就是咱老百姓。

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把老百姓放在心上的人,总会被老百姓高高举起。

5月22日中午,袁老在长沙猝然离世。

下午灵车经过之处,行人伫立高喊,车辆鸣笛送别,短短十秒看得哥当场破防。

尤其是看到湖南的网友说,出殡的时候在逝者身旁为他高声开路,路边的小鬼便不敢来抢他钱财、欺负他。

显然,长沙人民把袁老保护得很好,在那条书本之外的“十里长街”。

透过手机屏幕,相信千里之外的很多人跟我一样,这两天无数次被中国人骨子里的温情击中。

思来想去,这篇文不妨就记录下这些瞬间吧。

图片

前两日长沙细雨飘摇,却仍有超10万市民冒雨前去悼念。

所有人都想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聊以缅怀。

有花店免费赠送菊花,凡是买花祭拜袁老的一律免单。

老板娘说:“袁院士值得我们尊敬,也是对孩子言传身教。”

图片

有热心人从浏阳驱车赶来,在殡仪馆400米外的路边发放免费口罩,夜深也未离开。

他说:“袁老为我们奉献了一生,我们奉献一天没什么。”

图片

还有数百台出租车,在挡风玻璃上贴着“免费接送车”的字条,义务接送悼念乘客。

司机们在群里说着:“他让我们这么多老百姓吃上了饭,想送更多人去纪念他。”

图片

但越临近明阳山,车流越拥挤,人们决定下车步行。

路边随时可见手捧鲜花的人,面色凝重地走着。

前往的和回来的交汇着,明明是独自前来,看着却像同行,无声的默契填满山头。

有被抱在怀里的婴儿,有白发苍苍的老人;

有坐着轮椅吃力前行的中年人,也有匆忙赶高铁回去上班的打工人;

更多的是附近大学的学生,来见袁老最后一面。

图片

殡仪馆前的队伍已然排了几公里。

从白天到黑夜,悼念厅外的告别人群未曾间断。

图片

有人是为自己的“偶像”而来,也有人是替年迈的父母道谢。

图片

有人在帮素不相识的网友写悼词,有人给懵懂小孩解释老爷子是谁;

有人为冒雨执勤的武警打伞,有人为自发送行的群众提供便利……

图片

“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人赶来只为送他一程。他爱人民,人民自然爱他。”

图片

人间的路布满稻穗,天堂的梯开满鲜花。

在袁老的母校西南大学,同学们在他抱着稻穗的塑像前献花默哀。

图片

一开始寥寥几束,慢慢有了一大片,最终汇成花海,次第盛开。

图片

所谓“倾尽一城花,只为奠一人”。

更多的花在明阳山殡仪馆。

图片

无数人在卡片上留言,默契地传递着同一句话:

“我一定好好吃饭。”

图片

人们用最浪漫的文字,解释“饮水思袁”:

“饮水不忘挖井人,吃饭不忘育种人。”

“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图片

用最温暖的意象,诉说着对他的怀念:

“先生之风,山高稻长。”

“风吹过稻田,我就会想起您。”

图片

因为他曾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所以大家都愿意成为那颗“向上的小种子”。

图片

除了悼词,鲜花旁边的署名也寄托着大家的敬意与哀思:

有发誓不负期望的“一名高三学子”;

图片

有说着种子已经发芽的“普通市民”;

图片

最绝的是这位“共产主义接班人”:

“这世上没有神仙,也无需立庙。因为每一缕升起的炊烟,都是飘自人间的怀念。”

图片

互联网上,悼念袁老的文章更是浩如烟海。

但有一句话哥印象颇深。

“今天的中国,虽然在很多话题上存在撕扯与割裂,令人欣慰的是,在对共和国脊梁的尊敬和爱戴上,人民却取得了最大程度的共识。”

我想,这是因为每个国人内心深处都清楚。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在这样一个时代,那些兼济天下的侠者,才是我们希望越来越多年轻人去成为的人。

图片

国际歌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深知自己的平凡与自私,所以更加敬重他们的伟大与无私。

所以不远千里,只为给他们献上一枝花、一根穗。

这种情感出自最朴素的知恩图报,也反哺给我们无尽的感动。

图片

这是《觉醒年代》里辜鸿铭的一段演讲,关于“中国人的精神”。

他所说的温良,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

而是一种力量,一种同情的力量。

图片

正是由于这股力量,才会有外地人在悼念伟人时,还不忘关心一个普通人的订单。

“不知道长沙还下雨吗?骑手路上一定注意安全!”

图片

有人点评自己跟袁老的关系,“未见其面,却蒙其恩”。

但你再细细回想,我们好像都与他有过一面之缘,在课本上,在饭桌上,在人间里。

民心如碑。

无垠的稻田是他的丰碑,人民手上的鲜花也是。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