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红军长征路上四渡赤水很神奇?

 123xyz123 2021-05-24

所谓“四渡赤水”,是红军在长征途中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连续四次渡过赤水河的一系列战役,堪称军事指挥史上的经典之作。1960年,面对访华的英国前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时,毛主席还明确表示过:

三大战役算不了什么,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

那么问题来了,四渡赤水究竟有多么经典和重要,以至于主席在二十多年后依然津津乐道?接下来,我们就一同回顾和还原这段历史。

1935年1月,随着遵义会议的召开,我党我军终于结束了以王明、博古为首的“冒险主义”和“逃跑主义”错误路线,重新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军事领导集体。

伟人虽然重新掌握了军事指挥权,但当时的红军已经陷于完全被动,甚至是四面楚歌。从八万多红军开始长征,到此刻已经剩下了三万多人,刚刚遭遇了湘江战役的惨胜,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都非常低落。

得知毛泽东重新掌权后,老蒋立即加大力度继续追剿。为了避其锋芒,毛主席决定以退为进,主动放弃遵义后准备挺进四川,与那边的红四方面军进行回合。

为了达到这个既定目标,红军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渡过赤水河。而要想渡过赤水河,就必须首先攻占赤水河边的一座小镇名叫“土城”。

集体讨论后,毛主席根据情报,决定集结优势兵力在土城地区对尾随的川军郭勋祺部率先发起攻击,争取将其打疼打怕,借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追击。然后,再行攻占土城,保证红军顺利渡过赤水河。

随着土城战役的打响,红军很快就发现情报搜集有误。川军不仅战斗力强,而且还有大部队尾随其后,正向此处火速赶来。于是,红军瞬间就陷入了前后维谷的境地,只得迅速脱离战斗主动后撤。

土城战役是毛主席在拿回军事指挥权后的第一仗,本就不稳固的地位,随着这第一仗的失利而更加艰难。红军从赤水河的土城、猿猴场和太平渡等渡口第一次渡过赤水河,从此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

虽然仓促渡过了赤水河,但离长江渡口却非常遥远。而且,毛主席断定敌人已经洞悉了我军的目的,所以在长江两岸已经设下重重埋伏,妄图在此歼灭红军。于是,我军只得放弃了原定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汇合的计划,辗转抵达赤水附近位于云贵交界的扎西镇。

就在这个弹丸之地,我党我军进行了短期的休整,还召开了一次重要的政治和军事会议,史称“扎西会议”。在会上,毛泽东认真总结了土城战役失利的原因和教训,主动承担了主要责任。关于未来红军的方向,毛主席建议反其道而行之,回兵二渡赤水后重新回到贵州,彻底打乱敌人的部署。

统一意见后,红军主力悄悄从扎西镇出发,在敌人毫无防备之下二渡赤水,打了老蒋一个措手不及。1935年2月24日,红军主动发起了娄山关战役,意图打开夺取遵义城的大门。

攻取娄山关后,毛主席豪情满怀并当即挥毫写下了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引用其中的几句: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再度攻占遵义后,老蒋下令使用碉堡战术,稳扎稳打对红军进行层层包围。在明显的敌强我弱之下,红军又一次陷入了困境,毛主席主张再次后撤以进行三渡赤水。

不过,他的提议却遭到了许多反对的声音,甚至有人提出发起“打鼓新场战役”,以硬碰硬的方式回击敌人。经过主席再三再四的争取,才最终改变了大家的观点,顺利从茅台镇第三次渡过了赤水河,暂时摆脱敌人的围追。

这次渡河后,红军重新进入川南地区,立即就遭至了国民党的大举追击。借助山高林密,毛主席决定隐藏主力行踪,时刻关注蒋军的动向。

为了摆脱追击,毛主席坚持继续采用迂回战术,决定第四次渡过赤水。一方面,红军派出小股部队虚张声势,佯装成主力声东击西;另一方面,毛主席亲率红军主力顺势而为,想敌军防范松懈的西南方行军,从太平渡和马场渡两地第四次渡过了赤水。

从此以后,红军彻底跳出了包围圈,完全掌握了主动权,将老蒋的部队远远地甩在身后,圆满完成了既定的战略目标。

毛主席指挥的“四渡赤水”,完全将《孙子兵法》中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的兵法发扬光大并应用于实践。一渡赤水,扎西休整;二渡赤水,重回遵义;三渡赤水,放弃北渡;四渡赤水,掌握主动。

对于毛泽东的这次神来之笔,老蒋既恨又服,在自己的日记中这么写道:

我军行动笨拙呆滞,被毛泽东玩弄于股掌之间,实是我一生用兵之奇耻大辱。

四渡赤水历时三个月,以三万人对四十万人,取得了不可思议的胜利。这不仅是毛泽东同志一生的得意之作,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精彩战例。@文史不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