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梅丸治疗带下病,中医医案 原创 2018

 中医缘的图书馆 2021-05-25
                                     
原创 2018-04-11 邯郸中信皮肤科

乌梅丸治疗带下病一例
                                      中信皮肤科  刘伟

任某,女,38岁,教师,邯郸市人。主因白带增多2月余,于2017年12月2日就诊。

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白带增多,呈清晰水样,小腹下坠感。因忙于教学,未在意,最近半月加重。因其父亲在我院服中药治疗慢性湿疹,效果较好,遂介绍来我院调理。现症见:白带多,呈清晰水样,小腹伴有下坠不适感;疲乏、无力,劳累后稍有气短,精神较差,怕冷较重,易着急;下颌部反复起红色丘疹;口稍干,咽干,食欲不佳,大便不成形。舌淡,苔薄白,脉弦细弱。
辩证当属上热下寒之厥阴病,给予乌梅丸加减治疗。
处方:
     乌梅30克       细辛10克     干姜10克            黄连5克         当归10克     黑附子10克        川椒10克       肉桂10克     党参10克            黄柏10克       茯苓10克     白术10克
     黄芪20克       升麻3克       柴胡3克    
                            共7剂    水煎服    日一剂

2017年12月9日二诊,已无下坠感,白带明显减少,上方继服7剂。
2017年12月16日三诊,基本无白带,疲乏明显减轻,继续服用7剂。
2017年12月23日四诊,下颌丘疹消退,无新起皮疹,无口干咽干,无下坠感,无白带。告知带下病基本治愈可停药,后患者为求进一步调理身体,继服中药1月余,全身无明显不适后停药。

按:此患者上热症状较轻,表现为口干、咽干、下颌反复起丘疹,为虚火上炎之证。下焦虚寒较重,表现为怕冷严重,清水样白带,大便不成形。遂用乌梅丸为基础方,患者兼有小腹下坠感、疲乏无力、精神差,为中虚下陷之候,遂加大剂量黄芪以补气,少许柴胡、升麻以升提。方证对应,一诊后效果明显,症状好转,三诊后妇科症状基本消除。
乌梅丸为经方中治疗厥阴病代表方剂,主要治疗“蛔厥”、“久利”,然凡属上热下寒,虚寒为主之体质皆有应用机会,不必拘泥于“蛔厥”“久利”之证。

刘伟医生温馨提示: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并非每位带下病患者均适应本方,切勿自行服药尝试,建议咨询相关医生后用药。

刘伟,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现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师、医学学士。致力于《伤寒论》的研究与临床实践多年。曾多次参加皮肤病学术交流会议及中医交流会,具有丰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临床经验及中医治疗内科杂病临床经验。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脱发、瘙痒症、黄褐斑等皮肤病;中医治疗肺病、脾胃病、肝病等内科杂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