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种树救人无数,人类把它的老家薅秃

 零壹贰012 2021-05-25

1623年的梵蒂冈,又是一个炎热的夏季。罗马城里弥漫着一股“瘴疠之气”,这种神秘的东西隔三差五就在意大利沿海肆虐,有钱人都纷纷逃到凉爽的山里。好巧不巧的是,教皇格里高利十五世(Gregory XV)仿佛也染上了这个瘴气,在病床上高烧不止,看着命不久矣。于是,全欧洲的红衣主教在罗马齐聚一堂,进行秘密会议(conclave),也就是在一个小屋子里不断争执、投票,要选出下一个教皇。

图片

教皇格里高利十五世 | Wikimedia Commons

但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格里高利得的多半是疟疾。他们对疟疾的传染性一无所知,只觉得是罗马夏天空气不好,就连疟疾这个词 malaria,在拉丁语里是 mal(坏)aria(空气)的意思。于是,一整屋子的红衣主教,一个个相继病倒,而争执不下的两派首领变成了比谁命硬。终于,一方两腿一伸,被抬了出去。另一方,也就是乌巴诺八世(Urban VIII)挺了过来,成为了教皇。

图片

神奇的药方

大概是这次大病留下的心理阴影,乌巴诺八世十分注重医药的发展。他不仅亲自造访Santo Spirito医院,大力扩展医院规模,还在医院设立了一个药房,收集来自世界各地的药方。

他在位的时候,罗马的“空气”又糟了一次。不过这次,一名在拉丁美洲的传教士,呈递给了他一种神秘的药:来自秘鲁的传教士树皮(Jesuit’s bark)。这种树皮来自安第斯山脚下的一种叫“发烧树”(Fever Tree)的植物,当地人都用它来治头疼脑热,据说十分管用。药到病除,而 Santo Spirito 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给病人开真·疟疾药的药房。

图片

“发烧树”的科学插图 | Wikimedia Commons

(顺便八卦一下,乌巴诺八世和伽利略是好朋友。伽利略发表的那些“大胆”的学说,也正是有他罩着,才得以苟命。不然,欧洲科学的进步可能真的要推迟一百年呢。)

神秘的“发烧树”在欧洲当时的医学界一直登不了大雅之堂。毕竟,在当时盖伦医学的指导下,人们认为发烧是因为血液在“沸腾”,需要放血。但远在热带地区传教和开垦的欧洲人哪管得了这帮庸医。相反,他们频频向土著取经,学习什么植物对什么症,在哪里找这些植物。传教士们在自己的记录中写道,当地的土著会用这种“有点像桂树”的树皮兑水,治疗发烧与寒战。

图片

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金鸡纳属的树皮 | H. Zell / Wikimedia Commons

最早关于“发烧树”的记录,可以追溯到1638年。不过,真正让“发烧树”出名的,是一个耶稣会信徒萨伦布力诺(Augustino Salumbrino)。他在秘鲁的利马建立了一个大药房,而且还将药学纳入了当地的耶稣会学院的研究和教学任务里。为了研习药学,他还在药房旁开辟了一个小植物园,种了许多当地用于治病的药材,其中就包括了“发烧树”。

也正因为这些研究与欧洲教会和医院的联系,发烧树才被欧洲学界所发现。林奈在1742年给这个属的植物命名为“金鸡纳”(Chinchona),他听说秘鲁总督、第四代钦琼伯爵(Conde de Chinchón)的妻子在利马染上了疟疾,被“发烧树”的树皮治好。但这其实是一个大误会,钦琼伯爵(金鸡伯爵?)的妻子在他上任秘鲁之前就去世了,不可能得疟疾。

图片

金鸡纳属的树苗 | David J. Stang / Wikimedia Commons

图片

殖民者的利器

既然金鸡纳树皮这么有用,那一定会有经济利益。究竟是哪种树、什么皮、怎么种(最好能在种植园里繁殖),成为了欧洲人首要关心的问题。于是,18世纪的时候,教会退场,科学家、植物学家和探险家入场。

虽然秘鲁是西班牙领地,然而西班牙人却长期搞不定金鸡纳树的产量问题,除了去林子里瞎扒树皮,没有什么别的好方式;而且许多运回欧洲的树皮,甚至不来自真正的金鸡纳属。今天的金鸡纳属下面一共有23个种,每个种提取出来的化学成分都有微妙的不同;而只有当地的原住民才知晓各种物种的细微差别,知道那种细长、宽叶、开着粉花的真·金鸡纳树——也就是正鸡纳Cinchona officinalis)躲在哪里。而当时已经独立的秘鲁和玻利维亚对这种宝贵的资源出口大加防范,卖树皮曾经一度占了15%的国民总收入。

图片

描述金鸡纳属的科学插图 | Wikimedia Commons

英国邱园(Kew Garden)和皇家药学会(Royal Pharmaceutical Society)却认为,若想要彻底研究相关种类树的化学和生物性质,最好是把它们都带回帝国中心。1860年,邱园派出的地理学家Clements Markham带着另一些植物采集员来到了安第斯山脚,在当地原住民的引导下,他们在重重密林里寻找真·金鸡纳树。这帮英国人和秘鲁政府玩了一阵捉迷藏,把正鸡纳的种子和苗偷运了出去。而气候适宜的殖民地印度,成为了金鸡纳树的理想种植地。

金鸡纳树实现了量产,科学家又从中提取出了化学物质奎宁,成为了治疟疾的特效药。欧洲殖民者们没有了疟疾的顾忌,不再惧怕可怕的热带,得以彻底征服非洲丛林,完成他们“瓜分非洲”的行径。

图片

奎宁晶体 | Wikimedia Commons

不过,在真正原产地,正鸡纳树的命运就比较惨了。曾经一度,各种植物采集者、传教士和探险家,在厄瓜多尔的安第斯山脚标记了两万五千多棵原生的正鸡纳树。但今天,同样的区域,野生正鸡纳树只剩下了29棵,全部都在波多卡普斯国家公园(Podocarpus National Park)里被保护了起来。


图片

药的故事

青蒿素

红豆杉

产黄青霉


图片

不知道你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地球诞生至今46亿年,倘若“历史”稍有不同,或许我们都不会出现在这里。

地球为何能孕育出生命?

物种的命运交织在这里,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这本由DK公司和史密森尼学会共同编著的《DK博物大百科》,就能为你解答这些问题。

图片

全书收录5000多个物种、6000余张高清照片,与大家探讨地球上从无到有、从单细胞到复杂生命的演化历程。

图片

内容涉及了博物学领域的动物、植物、菌物、微生物、矿物(包括古生物)以及地球环境、自然、生态、物种演化等

图片

此书由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19位作者撰写,国内19位译者、审校者,历时5年完成。

图片

每个小节都有一套结构,从分类标签开始,将小节分为若干“子组”,不但选出了一些物种进行“特写”介绍,还尽可能多地列出了相关物种。

图片

为了方便参考,书中还贴心的列出了每个小节中的子组,和每个子组的页码。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