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斧神工一“秋人”

 大庆qlgpdz3j2a 2021-05-25

乡愁是镌刻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是人生某个阶段的情愫的产物。这种情愫与物之本体并无多少关联,而更多是关乎对其所引发的一系列令人回味的充满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人和事。


临近中秋,月圆梦不圆。

头上的月,还是那轮月。故乡的人,是否还是生命中的人?回味乡愁,庸人徒增嘘唏。而在有的人那里,却是别开生面的天地。

为艺者,下为摹形,中为炫技,上为载道。秋人的“艺”,又让我回到了故乡。

“核”本是人们扬弃之物,但在雕刻家手中,又被赋予了另外一种生命。明代宣德年间,夏白眼“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天启年间,虞山王叔远雕“东坡赤壁游”核舟,技艺灵巧精妙,堪称一绝。而更为精绝者,秋人亦当之无愧。

从古至今,核雕都以技之精微而著称。这种特征既合乎人们求奇求妙的审美心态,也决定了我们对它的审美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其中充满着审美的想象和期待。当我们手持放大镜在灯光下缓缓移动时,核中的人与景便如画卷般的在我们眼中徐徐展开,有秘境探幽之妙趣,更似在与鲜活的生命对话。

石鲁有言:“生活不仅供养艺术之原料,是创作之源泉、思想之燃料,更当是陶冶我之熔炉。画者不经过生活之锤炼,岂能去锤炼艺术。” 然而,经历生活锤炼的艺术家也并非都能产生真正动人的作品,这还需要一份感悟生活的能力,一份融入和表现生活的创作冲动。

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原动力,丰富强烈的情感会把艺术家带入一种忘我的创作状态,而艺术家也能通过作品去完成情感的宣泄,并把这种情感传达给每一个有过类似生活体验的观赏者,引起更多人的共鸣。无论是对世间万象的感知,还是对乡愁的追忆,秋人的情感都是细腻、充沛而蓬勃的。

意境表达的是主观生命与客观景象的融合,讲求虚实相生。如果仅仅工于炫技,便也无法传达万物之“真”、“理”、“情”。宗白华先生曾经提到了人格的涵养对意境创造的重要性。境界的生成要靠艺术家平日对人格的自我培育,在心灵飞跃间屏息凝神,捕获瞬间的惊喜和感动,以获得胸襟的畅达和精神气质的升华。

秋人的艺,别人超越不了,他自己也超越不了。从一座山峰到另一座山峰,秋人不是为了看山顶的风景,而是一段段寻找自我心灵归属的旅程 。只要生命不息,他会一直在路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