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用师卷》价值几何?——解开《富春山居图》的4大谜团!(高清作品欣赏) https://www.sohu.com/a/383580080_120511512?scm=1001.0.0.0

 悟道拈花微笑 2021-05-25

2010年3月14日温总理在全国“两会”上讲的一个故事,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而现藏台北故宫、占90%以上画幅的《无用师卷》究竟画了些什么,又有哪些名人题跋?除了少数几位在台北有幸看过这幅名画的圈内人,内陆民众几乎“不识庐山真面目”。

就在不久前,雅昌艺术馆意外地从库存的二玄社高仿真复制品中发现了《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的踪迹,这是日本二玄社30年前在台北故宫授权下复制的一批国宝级书画精品,曾被著名文物鉴定家启功称为“下真迹一等”。

《无用师卷》的真面目究竟如何?

烧毁的部分画的是什么?

《剩山图》与《无用师卷》能否完美拼接?

《富春山居图》的价格是否有估算的可能?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单国强为公众拆解《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的四大谜团。

富春山居图

谜团1:《无用师卷》画了些什么?

“我去过台湾五六次,《无用师卷》也看过不止一次了。”单国强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国宝打了30多年交道,上世纪80年代,他已经在浙江博物馆看过《富春山居图》的前半段《剩山图》,《无用师卷》的影印本也在画册上看过无数次,但第一次见识真迹,还是1990年他第一次去台北故宫博物院时。

“这其实是一幅没有画完的作品。”单国强说,《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79岁高龄时开始创作的。一次从松江归富春山居,偕好友无用禅师同行。应无用禅师之求,黄公望就在他的山居南楼援笔作此长卷。开始时,他并未刻意去画,只在闲暇时,兴之所至,随意画上几笔。因经常云游在外,而画卷留在山中,三四年过去了还没画好。后来,他特地将画卷放进随身的行李中,早晚有空就接着画,“黄公望晚年隐居在富春江畔,他建了一个名叫'小洞天’的草庐,有机会看到江水,看一段江水画一段,这实际上是他的一个写生作品”。1350年,黄公望才为此图题款,但最后何时完成,不得而知。

就画面而言,《富春山居图》是一幅少有的山水长卷。根据史料记载,原画应该是“高一尺余,长二丈四尺”。将烧毁后的两段比照着看,《富春山居图》开卷表现江边景色,接着描绘起伏连绵的山峦,然后是广阔的江水,最后高峰突起,在江水茫茫中结束全图,“这些景致基本还是比较写实的”。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创作时间跨度长,前后画风是有变化的。

“前后两段我仔细看了。开始的那一段比较像他的老师赵孟頫,但后来就越来越师法五代的董源和巨然,这一点在《剩山图》中已见端倪。再后来就慢慢凝练出黄公望自己的画风,开始时用笔多,后来用墨多,技法越来越纯熟,《无用师卷》尤其能够很清楚看出这个过渡。”

单国强表示,尽管被人为割裂,但《富春山居图》的神韵没有断开,本是一幅画作的《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如一奶同胞,自有血脉互通。

《无用师卷》

《无用师卷》

《无用师卷》

《无用师卷》

《无用师卷》

《无用师卷》

《无用师卷》

《无用师卷》

《无用师卷》

《无用师卷》

谜团2:前后两段能否完美拼接?

二玄社高仿真复制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按照原样、原大小再现了当年被明末收藏家吴洪裕“火殉”之后的后半段。装裱后总长10.51米,其中画作部分6.37米,题跋就长达3.37米。

其中,题跋部分清晰勾勒了《无用师卷》的流传过程。据记者统计,有名有姓的题跋就留下了10段之多,此外藏印无数,包括明代画家沈周,画家文徵明之子文彭,画家、鉴赏家谈志伊,太原王穉登和画家周天球,收藏家邹之麟,明代后期著名书画家、鉴赏家董其昌等,“最重要的题跋,一个是沈周的,一个就是董其昌的。”单国强告诉记者,“火殉”事件之后,吴洪裕的侄子吴静庵为了掩盖火烧痕迹,将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的题跋切割下来,挪至画首。跋中写明《富春山居图》是为“无用师”所画,所以此段才被后人称为《无用师卷》。

与《剩山图》相较,“《无用师卷》这段价值更大。它的题跋保存得很完整,没有被烧掉。而《剩山图》上面的题跋都是清代以后的藏家了,价值没有那么大。”单国强说。

他介绍说,《富春山居图》是用六张宣纸连接而作的长卷,每个连接处都有骑缝印章。《剩山图》和《无用师卷》连接处的上端,就盖着一枚吴之矩(吴洪裕之父)的白文方印。这枚印章加盖时,《富春山居图》尚是一幅完整长卷。虽然《剩山图》经过不同藏家装裱,经过截边,比《无用师卷》窄了1.8厘米,但两段画卷合在一起时,这枚印章仍严丝合缝。

而那场“火殉”之灾,在《富春山居图》前后两段留下了共同的伤疤。从《无用师卷》向右至《剩山图》,留下了五处火痕,几乎等距分布,而且越往右火痕越大。可以想见,当年《富春山居图》卷轴在火中被灼烧的惨景。

记者在二玄社的高仿真复制品上看到,《无用师卷》起卷处就有三处十分明显的火痕。而最右边的一处火痕,恰好就在骑缝章之下,两段画作各半。在今天的《剩山图》上,民国书画鉴定大行家吴湖帆在这里加注:“下方石坡、小树、沙脚,除火痕空处各经补笔外,余皆一气连属。”

《无用师卷》 题跋

谜团3:烧毁的部分是什么?

单国强把《富春山居图》的诸多版本分为“火前本”和“火后本”。今天的《剩山图》和《无用师卷》都是“火后本”,当然也是唯一的真迹。而欲知当年烧毁部分的画作原貌,还得从前人临摹的《富春山居图》中一探究竟,“由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太出名了,明清画家都争相临摹,现在有籍可查的临摹本就有十余幅”,这些都被单国强称为“火前本”。

最出名的“火前本”有两个,一是名为《山居图》的“子明本”,现藏台北故宫;另一个就是沈周临背摹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现藏北京故宫。“由于沈周的《富春山居图》是凭记忆所画,与原作还有些距离,画风也完全是沈周自己的。目前最最可靠的,就是'子明本’”,单国强说,这个版本还上演过一段《富春山居图》收藏历史上的笑谈。

乾隆十年(1745)的冬天,一卷《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把它珍藏在身边不时取出来欣赏,并且在6米长卷的留白处赋诗题词,加盖玉玺,还逢人就邀诗题词,将留白处题得满满五十六则赞叹诗、盖满各式钤印。这就是明末文人临摹的《子明卷》。后人为牟利,将原作者题款去掉,伪造了黄公望的题款。因为伪作题款中说是为“子明隐君”所画,所以这幅画又被后人称为《子明卷》。

第二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也进了宫,这才是作为“火后本”的《无用师卷》。乾隆是个喜欢文物收藏的人,也喜欢演鉴宝节目、主持文物鉴定。因为先入为主的缘故,他深信第一卷是真迹,最终在翰林院掌院学士梁诗正、礼部侍郎沈德潜等几位大臣的附和下,《无用师卷》被认定是赝品,列入“石渠宝笈次等”。在二玄社复制的这幅《无用师卷》上,记者看到梁诗正受命代笔在《无用师卷》上的题跋,他详细记载了当时的鉴定结论:“此卷笔力苶弱,其为膺鼎无疑,惟画格秀润可喜,亦如双钩,下真迹一等。”值得庆幸的是,正因乾隆“打眼”,真品《无用师卷》才逃脱了被“毁容”的命运。

“我去过好几次台湾,都没有看到《子明卷》,因为正名之后,台北故宫就不拿出来了。”单国强告诉记者,通过他在影印本上看到的印象,被烧毁的有五尺左右,画的是城楼隐约,平沙无垠,为富春江口出钱塘的景色;五尺之后,才是峰峦云树,坡石起伏。而今天的《剩山图》,一开始就是高山,《子明卷》不是这样。他的粗略印象是,“《子明卷》从笔墨功力、艺术水平等各方面都比《无用师卷》要差。但它是全本,其价值也在这里。”

剩山图

谜团4:《富春山居图》价值几何?

谈到这幅传奇名画的价值,单国强表示,《富春山居图》是“元四家”之首的最重要作品,再加上都被博物馆收藏,已经很难估价了。

但他也谈到一个参考价值。1996年,沈周背临的那幅《富春山居图》现身瀚海拍卖会,北京故宫博物院花了880万元定向拍卖,当年十分轰动。这也是中国当代拍卖史上第一次由国家级博物馆定向拍卖一件作品。

沈周背临的《富春山居图》1996年价值880万元,2008年浙江保利拍卖过一件董其昌临摹的《富春山居图》,当时的价格是14万元。《富春山居图》的真迹以咫尺片段就堪当稀世珍宝,其价值已难估量。

单国强已经看过二玄社复制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他赞叹说不仅精妙还原了原作的笔墨变化,而且在保证原作风神的前提下有效地修复了画面的皮损残破。

子明卷

《富春山居图》原大高清宣纸艺术微喷复刻,尺寸:730*35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