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院展讯】南京艺术学院:2021届雕塑本硕毕业作品展

 我形我塑小庸 2021-05-25

   收  藏 、投  稿     请加微信联系小庸:23169257

本图文由该院师生供稿

南京艺术学院

2021届雕塑本硕毕业作品展


前言

作品欣赏

詹雪喜(研究生)-《故园无此声》

尺寸可变 - 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朱智伟

作品说明:城市日新月异,植物的生存空间缩小,人在城市中不断漂泊,因此事物不断变化的面貌引发我对于这三者关系的思考,人、城市、植物三者互为依存,人生活在城市中,人的是处于某种状态的。而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总是点缀或多或少的植被,但是在没有土壤的城市中植物的也能生长,并存在于城市的每个角落,被拆掉的房子不久就被植物覆盖,充满生机,不久又变成新房,热闹非凡。这二者在你退我进你进我退互为关系中,赋予了人心灵的慰藉。三者关系此消彼长,互为存在。


詹雪喜(研究生) -《游梦园》

200×78×98×cm - 玻璃钢、木材

指导教师:朱智伟

作品说明:这组作品的灵感源于自己对于自然世界和人的世界的一种奇幻想象和个人对神话喜欢。对自然世界的人动物进行重组,创造新的形象。如背上背着一组山的形象,或者象风一样吹拂的形象等。动物不再是平时见到的动物,而是赋予了它人性的特征,或者是其他的无绪的状态,游走于山水之间。而这些动物的流线感也是运用了古代雕塑的弧线居多的特点。结合人与动物的特征,以动物的形象为载体重新组合,给予人奇幻的神话感受。 

武茂辉(研究生) -《逸》

尺寸可变 - 树脂着色

指导教师:尹悟铭

作品说明:本作品的创作来源于孩童时期的幻想,小时候在北方的农村,经常躺在外公骑的三轮车上,呆望着天空,幻想云上的样子。作品并不想拘泥于某种特定的形式或故事情节,而更倾向于孩童时期的无忧无虑,松弛且快乐的状态,以及在如今快速的生活节奏中,对“逸”这种状态的美好期许。


武茂辉(研究生) -《沐雨栉风》

250×120×190cm - 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尹悟铭

作品说明:本作品创作来源于对于像消防战士这样经常在一线工作的人群,他们出现在人们视野当中永远是那么的英勇与无畏,他们被赋予了使命,但是他们私下的生活其实和普通人是一样的,我们致敬伟大的职业,对于他们的奉献与付出表达敬意。

陈雨欣(本科生) -《梦中的洋流》

120×25×25cm - 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孙盛银

作品说明:作品想要表现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工作学业使大多数人都变得一样匆忙,像极了海里的鱼群,他们也许有着不同的目标,但最终的目的总是相似的。 

梅秋实(本科生) -《房间》

258×90cm - 漆、木

指导教师:孙盛银

作品说明:通过浮雕压缩来表现与真实空间的关系,同时也运用古代记忆与现代手法工艺结合,运用仿雕漆工艺来表现出房间里的各器物摆放以及案牍陈设。虽然屏风和工艺手法都十分古典,但浮雕内容则是与当代社会的日常相联系。每个房间布局不尽相同,包括古代、近代以及现当代的陈设家居。以观者视⻆进⼊每间房间的主题,以此来表达不同人的生活情趣以及⾐⻝住⾏⽤游赏等⽣活⽂化,来反应每间房间主人的内⼼想法。 


梅秋实(本科生) -《无题》

120×40×40cm - 玻璃钢着色、钢

指导教师:孙盛银

作品说明:借用假山石之形表现出一位老翁的形象,两者造型融合,在表现山石的自然特征同时也突出了老人沧桑之感。

李佳杨 (本科生)-《逐梦之人》

200×60×140cm - 玻璃钢着色、Led

指导教师:尹悟铭

作品说明:宇宙之于人类,就像汪洋之于池鱼。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开始探索地球之外的宇宙,宇航员便是连通人类于宇宙的桥梁。宇宙是冰冷残酷的还是美丽梦幻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探索宇宙的这一过程一定是充实又浪漫的。就如同正在追逐未来的我们一样,未来对我们来说就像宇宙一样神秘未知,当下的年轻人都在向着梦想或生活或各种美好的事努力前行,而我们皆是漂泊在宇宙中的宇航员。

李佳杨(本科生) -《穴居》

尺寸可变 - 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尹悟铭

作品说明:随着科技进步和发展,人类的社交方式从现实逐渐转移向网络,而到达某个时间节点时,人类的社交生活是否会完全基于网络之中?那时的人类社会的生存模式是否会回到原始时期的穴居形态? 

李成蹊(本科生) -《都市匆忙》

120×120×240cm - 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尹悟铭

作品说明:外卖小哥作为当今社会中一个平凡普通的劳动群体,正是因为都市生活的繁忙、匆促而产生的,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这一特殊时期,他们更是起到了食品运送、补给的重要作用。他们是普通的劳动者,普通到我们不会关注他们的样貌、表情,普通到我们不知道他们姓甚名谁——我们只能用一个集体名词,亲切地称呼他们"外卖小哥″。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去"抗疫"前线救死扶伤,但正是由于有众多像外卖小哥这样的群体和个人的默默付出和奉献,才能为我们中国上下同心、齐心合力的"抗疫"战取得胜利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往往他们也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的支柱,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在创作中我将他们典型地塑造成一个匆忙而稳健的形象并将其放大,将我们身处的城市环境缩小,以这样一个超现实的场景表现一种现实的生活;以这样的(体量)互换与对比来体现在一个城市中匆忙奔走的普通劳动者形象,以表达由衷的敬意。 

李成蹊(本科生) -《智齿》

80×50×50cm - 大理石

指导教师:尹悟铭

作品说明:想把烦恼种往土里。

闫雪(本科生) - 《春天里》

110×60×120cm - 玻璃钢、陶

指导教师:尹悟铭

作品说明:即便满目疮痍,生活中也会有一丝暖意,对未来也会有一丝期许!生活总是热闹、寂寞、烦恼、欢乐、伤心各种五味杂陈融合在一起的。《春天里》寄托着我对未来生活的各种向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闫雪(本科生) -《山·青》

105×60×50cm - 玻璃钢

指导教师:尹悟铭

作品说明:俯视的人生可以翻跃心中所有的障碍! 

蔡依涵(本科生) -《我开始期待这个世界了》

145×35×120cm - 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徐飞

作品说明:“有谁知道我梦寐以求的新花,在这像沙滩一样受过洗礼的泥土下,会不会发现可供生存的神秘食粮?——波德莱尔 《恶之花》 

这个作品是从“鲸落”这一灵感引申出来的。通过鲸落来表现生命的运动,虽然死亡是生命的终结,但是在死亡的同时会有新的生命在延续。在材料的选择上使用了彩色的玻璃纸和五彩斑斓的饰品,通过这些材料的组合突出生命的延续和分解再镶嵌的过程。 


蔡依涵(本科生) -《鲸灵》

尺寸可变 - 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徐飞


作品说明:鲸是古老而又神秘的海洋生物,象征着自然。铁链是人工产物,象征着束缚。鲸灵可以是被人类束缚着的鲸鱼亡灵,亦可以是挣脱束缚自由自在的精灵。

吴健(本科生) -《赵丹肖像系列》

300×90×100cm - 石膏

指导教师:徐飞

作品说明:演员赵丹出演过众多角色,包含不同年代与时代背景下的各类各阶层人物。这些大大小小的鲜活人物吸引着我,同一个演员扮演出的不同影视角色之间有着不同的形象差异与肖像特点,且每一个角色所处的社会背景都有其独特的时代风貌。 


童孝奇(本科生) -《下个路口见》

173×70×74cm - 玻璃钢着色

指导教师:徐飞

作品说明:生活中每一段记忆都见证了一段岁月,在旅途上刻下了浓浓的墨迹,那么就将在此之前的时光都记录在作品中,并满怀希望的等待着下一个路口和下一段岁月吧。

童孝奇(本科生) -《内卷》

尺寸可变 - 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徐飞


作品说明: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话题,在这个万物皆可内卷的时代,用尽一切方法手段来竞争追逐,不惜受到伤痛,不惜颠倒里表,不惜束缚真实等等,而在这一切的尽头,结果是一个闭环。 

董劲博(本科生) -《清澈的爱——我和我的祖国》

尺寸可变 - 树脂

指导教师:薛问问


作品说明:纪念在加勒万河谷牺牲和受伤的战士们,年轻的战士为了我们所爱的国家付出了年轻的生命,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的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的同为年轻的我有感而发创作了这个作品缅怀我们的英雄,希望能够唤起更多的年轻人对祖国清澈的爱。

董劲博(本科生) -《跨过三八线》

尺寸可变 - 树脂

指导教师:薛问问

作品说明:70年以后,当我们能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看似激烈,实则悠然自得地对70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发表各种各样的意见和观点的时候,都在享受前辈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我们夺取的一个良性的外部环境所缔造的国家。70年以后,中美关系再度来到了一个微妙的关口,美国再度对中国进行全面的打压。而中国需要什么?中国首先需要精神,敢于斗争的精神,善于斗争的智慧,这是抗美援朝给中国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

董劲博(本科生) -《沉眠不知晓》

尺寸可变 - 树脂

指导教师:薛问问


作品说明:童年如梦,成年的我们常常只能在梦里面唤起自己的那份童心,来逃避现实。梦是美好的但也是不可触碰的,当下社会压力大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就是那么一瞬间。唯有在梦里有着自己最后的桃花圆。这件作品体现的是压力下我们美好的回忆而想起这样的回忆让压力下的我们能够重拾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眭云川(本科生) -《被束缚的肥宅》

尺寸可变 - 树脂

指导教师:薛问问

作品说明:借用米开朗基罗的经典雕塑《垂死的奴隶》、《被缚的奴隶》的动态,表现了一种“御宅族”肥宅被二次元文化及快餐文化所吸引并束缚的状态。米开朗基罗原作在人物面部和动态塑造上,给人一种虽痛苦着而将要解脱的情感表达,而在我的这件作品中“御宅族”肥宅被绳索束缚,他们渴望从二次元文化中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解脱慰藉,因此,肥宅和被米开朗基罗束缚的奴隶他们的情感是类似的。我希望我的这件作品能传达给观众一种对当今二次元文化及快餐文化的一种思考。 


眭云川 -《打吊针》

尺寸可变 - 树脂

指导教师:薛问问

作品说明:作品塑造了一个二次元形象的少女怀抱一个巨婴般的肥宅给其打针,肥宅的面部表情在痛苦之中同时透出被治愈和救赎的愉悦之情。

高思雨(本科生) -《起点》

150×140×170cm - 玻璃钢着色

指导教师:薛问问

作品说明:在复杂的现实世界中,单纯的情感越来越可贵,此作品意在呈现人生起点的那份纯粹的色彩。

金梓(本科生) -《不待》

110×110×80cm - 木、水晶、玻璃

指导教师:冯且

作品说明:作品利用木材料与透明材料的组合,来营造出自己对于时间的诸多思考——时间对于自己的印记,对身体和精神客观影响是怎样的?对周边环境有何种影响,自己对变化的主观能动反应又是怎样的?跳脱出时间与空间,感性的认知能否通过作品,用物质的碰撞表达出来? 


金梓(本科生) -《共生》

120×75×150cm - 石膏、木

指导教师:冯且

作品说明:自然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共生共存,但若是人不尊重自然,将会导致恶劣的影响,想通过此雕塑来唤醒大家感受、尊重自然的感情

孙雨晨(本科生) -《解梦》

210×120×190cm - 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冯且


作品说明:作品用半透明材料营造出朦胧的氛围,以蝴蝶为主要元素,将梦境搬到现实中,由现实与梦的对照引发对科技与人类社会的思考——不知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还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梦境若隐若现,梦中的虚幻诡谲又该如何解。


孙雨晨(本科生) -《我思“菇”我在》

60×20×52cm - 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冯且


作品说明:蘑菇从大地生长,就像思维从大脑中迸发。或许我们可以像蘑菇一样去思考,生命的循环往复,人类对于世界的思考也从未停歇。

余立峰(本科生) -《水声》

200×40×30cm - 色粉、木头、木器漆

指导教师:冯且

作品说明:作品用整根香樟树的树干作为基底,以国画当中的青绿山水为灵感。通过利用色粉在木头的外部上色,内部则通过打磨上漆做出对比感,最终达到“泉眼无声惜细流”的效果。




END

推介毕业生

(按发布先后排序 点击链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