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人的命运,东汉学术正典《白虎通义》提出:命有三种!

 传统文化管窥 2021-05-25

命运,是古今中外人们热衷于探讨的话题。

如何看待命运,是构成人生观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我国传统哲学中,先哲们很早就对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命运

从西周王朝提出的“天命靡常”、“唯德是辅”;到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对此进行争鸣,各抒己见——

孔子讲“知命”,故《论语》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五十而知天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等说法;

但他同时又非常强调人事的努力,乃至“知其不可而为之”。

庄子讲“安命”,主张因循自然,不谋人为,安心承受,泰然处之,“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同时在精神上对“命”进行超越。

墨子讲“非命”,反对“命定论”,倡导“强力而为”,认为天命是可变的,人们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中国哲学史上,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和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

百家争鸣

到了东汉时期,汉儒在《白虎通义》中,对“命”作了更加细微的分析。

东汉第三位皇帝汉章帝时,召开了著名的“白虎观会议”(在白虎观举行的讨论儒家经典的学术会议),由皇帝亲自主持、亲自裁决;

后由班固等人将讨论结果撰集成册,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

这就是《白虎通义》,又称《白虎通》。

《白虎通义》中的《寿命》篇,是中国哲学史上专门讨论命运问题的名篇。

其中将“命”分成了三类——“命有三科”:“有寿命,以保度;有遭命,以遇暴;有随命,以应行。”

周文王在位五十年,寿九十七,得享“正命”

具体来说:

第一是“寿命”,这是生来注定,人力不可改变的。

人如果能完整地享有“寿命”,是最上乘的命相;就像周文王在位五十年,九十七岁寿终正寝。所以“寿命”也叫做“正命”

第二是“随命”,即“随行为命”。这是随着人的行为善恶表现而改变的命,这种命“欲使民务仁立义”,不可怠慢上天。

随命,大致相当于今天人们常说的“命运”中,那能够被人为改变的、取决于后天作为的“运”的部分。

它的长短好坏,要看人生在世怎么做人,怎么做事,现世功德如何。

第三是“遭命”,这是对人生不测因素的强调,一切飞来横祸、非命暴死等,都可以归为遭命。

由于完全属于一种偶然性,遭命不是人命中所注定的,也不能被人所理解、把握和控制。

这也就可以解释,在现实世界中,为什么有的好人不得善终,有的坏人却命很硬。

民谚: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

“三命”说在汉代及对后世,均产生了很大影响。

著名思想家王充在《论衡·命义》篇中,也采纳了“三命”说,并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所谓“正命”(寿命),就是生来所禀赋的,“不假操行以求福而吉自至,故曰正命”;

所谓“随命”,“戳力操行而吉福至,纵情施欲而凶祸到,故曰随命”;

所谓“遭命”,“行善得恶,非所冀望,逢遭于外而得凶祸,故曰遭命”。

《白虎通义》

你相信命运吗?对《白虎通义》中有关“三命”的划分,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发表高见!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