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稻田里的追梦者 | 竹风梅影 主播 | 杨爱珍

 昵称71955183 2021-05-25

再不点蓝字关注,好声音就要飞走了哦


长风文艺



稻田里的追梦者


——悼“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文/竹风梅影


 

这一天 这一刻
五月的天空因你而呜咽
你带着那个稻田里的梦
去往遥远的天国
会不会把你的杂交水稻
栽种在另一个世界


 

是儿时的一次游园
让你领略了一个活色生香的世界
从此 献身农业的志向
就深深植根在了心窝
是稻田里的一次凝眸
让你发现了那株嘉禾【注1】
从此 你把禾下乘凉梦和覆盖全球梦【注2】
千万次地用心血和汗水描摹

 


幼年亲历过的饥荒年月
让你懂得了温饱是什么
你说: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
这就是粮食安全
这就是民生国策
你向往的 就是百姓躺在禾苗下
手摇蒲扇  悠然无虑的生活


 

半个多世纪
从早籼稻到“野败”【注3】
从三系法、两系法【注4】
到超级杂交稻
你和你的团队
在一条荒芜的道路上
上下求索
把杂交稻亩产
从500公斤刷新到上千公斤
仿佛神农转世
让那些稻田在你的手中
变幻成一个个神话传说


 

金秋时节
稻浪滚滚翻金波
那些籽粒饱满的稻穗
在你面前垂首侍立
象仪仗队接受你的检阅
那该是你最为开心的时刻呀
而你心中翻滚的
却是对长眠于地下的双亲
未能侍奉尽孝的忐忑
你说:妈妈 稻子熟了……


 

而今 你走了
带着一丝微笑
带着无限的欣慰
却把梦想写在了大地
留在了每个餐桌
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
已经奔上小康
再也不会忍饥挨饿
你梦想的种子
在地球的那一端业已开花结果【注5】

 

当我端起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
我就感受到了
你献给这个世界的
爱的炽热!

 

2021.5.24


 

【注1】1962年7月,袁隆平院士偶然在稻田里发现了一棵株形壮硕、籽粒饱满的天然杂交稻,从此走上了杂交稻研究的漫漫征程。
【注2】指袁隆平院士提出的让杂交稻种植覆盖全球的梦想,以期解决世界范围内的温饱问题。
【3】早籼稻:1964年夏,袁隆平院士用放大镜观察了14万株稻穗后,终于在洞庭早籼品种中,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株。反复试验两年后,他的研究体系被证实。
“野败”:1970年,袁隆平及其助手在海南发现了3株花药异常、花粉败育的野生稻,后被命名为“野败”。从此为水稻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三系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打开了突破口
【4】“三系法”,指袁隆平院士提出的培育水稻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使不育系不断繁殖,育成恢复系,使其育性恢复,产生杂交优势,带来水稻大幅度、大面积增产增收。
“两系法”杂交稻是利用光温敏不育系水稻为基本材料培育的。它非常神奇,生育能力是随着光和温度的变化,而达到一系两用的目标。因这种杂交水稻只有不育系(母本)、和恢复系(父本)、而不需要保持系(中间体),所以称两系法杂交水稻。它较之三系法水稻品质更优,产量更高。
【5】指袁隆平院士培育的中国杂交稻,不仅在国内带来了大幅度大面积的持续增产增收,中国在端牢自己饭碗的同时,也将中国的良种、中国的经验传向世界。目前,中国高产杂交水稻在数十个国家推广种植,让全世界获益。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竹风梅影,本名侯惠霞,高级政工师,河南群星朗诵艺术团、河南省演讲与口才学会会员。热爱写作、朗诵、摄影等一切美好的事物……2019年获得郑州市老干部庆祝建国70周年文艺比赛朗诵一等奖;2020年在河南省文明办、卫生健康委、省科协举办的抗疫主题科普作品征集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多篇诗作刊播于“学习强国”、新华网客户端及多个微信公众平台。
主播 简 介

杨爱珍:特级教师。长风文艺主播,河南省老干部朗诵协会会员,河南省群星朗诵艺术团艺术指导。河南人民广播电台《郑在读诗》栏目朗读嘉宾,曾获2019年郑州市老干部庆祝建国70周年文艺比赛朗诵一等奖,河南省《我们一起过端午》朗诵大赛三等奖。






长按二维码
关注「长风文艺」


人無高下
詩分短長
聲音殿堂
文學家园
标题
长风文艺
主编:上京风珺
微信号:13009866003(长风)
邮箱:369889005@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