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73-1974年讲解(谈谈保险)

 仇宝廷图书馆 2021-05-26
玩股票交易就像和美女谈恋爱,而做实业经营却是和老婆居家过日子。
自从巴菲特解散合伙基金后,这几年的信都是谈伯克希尔的实业经营了,基本没谈股票了。所以信的内容一下子也做了切换,相对于资本市场跌宕起伏般的精彩,实体业务的经营显得有点平淡无奇,股票投资就像是谈恋爱般的激情澎湃,而企业经营却是过日子般的静水深流。
所以很多读者在读这几年的信时,我估计感觉都没那么刺激,甚至不想看下去。然而真正考验一段感情能否长久,不是看你谈恋爱的能力,还是得看未来长久过日子的能力。
对于玩短线博弈的人来说,追求的是谈恋爱的刺激。而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追求的是长久的把日子过好,过踏实。所以在真正的投资者眼里,投资和实业经营没有区别,因为你要长期持有一个公司,你必须得看懂公司的业务,你必须得懂这个公司。巴菲特曾说过一句话,我是一个经营者,所以我能成为一个更好的投资者,我是一个投资者,所以我能成为一个更好的经营者。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合二为一的。
所以我们也来谈谈业务,谈谈过日子。
首先在1973年和1974年里,伯克希尔的主要业务依然是纺织,保险,银行。期间曾计划并购多元零售,不过后来计划终止(多元零售已经收购了蓝筹印花,而蓝筹银行收购了喜诗糖果)此外,在1973年,巴菲特购买了大量华盛顿邮报的股票,但是在1974年华盛顿邮报股价大跌,亏损了26%(信中没有提及这个事情)。
在伯克希尔的这些业务里,纺织业在不断收缩,银行业务很稳健,而保险业是喜忧参半,波动较大,这里我们重点谈谈保险业如何过日子。
自从伯克希尔在几年前收购国民保险公司,进入保险业以来,保险业这些年一直行情特别好,巴菲特在保险业持续加大投入,让保险业成为了伯克希尔的第一大主业,实际上直到现在,伯克希尔依然是一家以保险业为主的综合投资公司,不理解保险业务,就理解不了伯克希尔。
那么如何理解保险业呢?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保险业是如何运作的,我试图用最简单的逻辑来说明保险业的运作模式。
比如我有一家保险公司A公司,A公司今年收取客户保费100万,几年之后这100万给客户赔偿了50万,这几年内公司运营费用50万,最后收入和支出到达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是保险公司和客户博弈的一个平衡点,这是理想状态,实际情况会围绕这个平衡点左右波动。)
A公司收入100万,最后支出100万,看起来好像没有赚头,但是这个支出可能是以后几年慢慢发生的事情,所以A公司可以拿着这100万去做投资(当然实际没有100万,因为即使没有赔付,每年公司运营也需要支出),而且A公司每年都在收保险费,当然每年也都在支出,所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
这个循环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你种树,你种了十块树林,每年砍一块,砍完之后又种上小树苗,等十年后你砍到了第十块树林,但是第一块树林的树苗又长大了,所以你可以一直砍下去,这就是一个循环。
A公司就是一个这样的循环,每年都在收取保费,其实这些保费不属于A公司,因为在几年之后这些钱都会流出去,但是因为每年都在收保费,所以这个模式可以一直循环下去,A公司帐上永远都有一笔钱,一笔不属于自己的钱,一笔未来注定会流出去的钱,巴菲特的信里称这笔钱为“浮存金”。这笔钱能一直为A公司所用,如果A公司不断发展,这笔钱还能越来越多。
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个亿,这一个亿不是你的,但是一直放在你这里,只要你不死(保险公司不倒闭,还在运转),这一个亿一直放在你这里,而且你拿这一个亿去做投资,赚到的钱都是你的,你说这样的好事哪里有?但保险公司就是这么一个模式,看起来是一个完美的模式。
但是天下没有任何事是完美的,有好的一面就有坏的一面。保险这个模式坏的一面是什么呢?还是拿A公司举例。
我刚才说A公司每年收保费100万,几年后赔付加运营费用支出100万,达到一个平衡点。如果A公司每年都能收100万,而这个平衡点永远都能维持,那相当于A公司账上永远都有100万,这100万不需要任何资金成本,A公司可以永远免费使用这100万。
但问题是这个市场还有B,C,D,E....公司,这么好的事情怎么能让你独自享用呢?所以他们也会加入进来,而问题是保单是一个没有差异化的产品,所以就会打价格战,这样很多公司把价格降下来,每年只能收90万保费了,但是公司运营费用和理赔费用还是要100万,所以就会出现亏损,有意思的是这个亏损不会马上发生,而是要发生在几年之后,所以你现在降价大量的收保费,收的越多,以后陪的越多。
这个陪的钱就是资金成本,如果为了100万的“浮存金”,你要亏5万,那你的资金成本就是5%。如果你能用低于5%的利率贷款,那还不如去贷款,浮存金将没有意义。
所以保险业是一个周期性行业,当大伙一窝蜂拥进去,杀价竞争,看起来是收了很多保费,但是几年后这些公司都会面临大额亏损,亏多了之后这些公司就害怕了,不敢接单了,当竞争者少了,A公司即使把价格抬高,也能赚到很多保单,平时卖100万的保单,这时候A公司卖110万了,而成本还是100万(赔付和运营支出),不但不亏钱,还赚了10万,这相当于什么?相当于银行把100万贷款给你,每年还要给你10万的利息,这样的好事哪里有?保险业就有这样的好事。
但这样的好事持续不了多久,你赚的钱还没捂热,大量竞争者看到你赚钱了,马上又大量杀入,又开启了新一轮的杀价竞争,如此循环,这就是保险业的模式。
保险和投资在人性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竞争者都杀进来的时候,我先出去观望,宁愿忍受保费收入的下跌也不接单。等大伙都亏的害怕的时候,我大举杀入,高价通吃所有保单,不但取得大量浮存金,还能盈利。实际上巴菲特就是这么做的,我每次看到巴菲特谈保险的时候,我真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
一般的保险公司为了取的浮存金,需要支付较高的资金成本,而巴菲特的保险业务长期来说成本是负数,相于与别人把钱借给你,你还要收取管理费。一般的保险公司浮存金的投资收益也很差,而投资正是巴菲特最擅长的事情,巴菲特拿着大把的浮存金去投资,又能赚取超额的投资利润。保险这个模式在别人那里只是一个普通的模式,而在巴菲特这里却化平庸为神奇,达到至高境界,巴菲特说伯克希尔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保险公司,说这话他是有足够的底气的。
在1973-1974年的信中可以看到,伯克希尔的净资产收益率降低了很多,因为保险业已经进入了杀价的阶段,看起来未几年前景很不明朗,不过此时伯克希尔正在积蓄势力,随时准备在未来竞争者恐惧的时候大举杀入。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这句话不但适合于投资,也适合于保险。
由于保险是伯克希尔的主营业务,以后还会经常和大家谈到保险,今天暂时说到这里,我们做投资的不能只关注股市,更多的还是要理解实业的运作。恋爱的激情无法持续,踏踏实实过日子才是长久之计啊!
2019.8.6 梁孝永康写于广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