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曙光 | 不妨去乡下看风景

 聚力阅读 2021-05-26

总第1380期

版权©️归原作者

有朋友问我,到乡下去,乡下有什么好?去看乡下的风景,乡下有什么风景?还有一些问题,诸如乡下有什么好玩的,乡下土菜咋样,乡下路况咋样……生活味儿很浓,很现实的一些发问。

市区呆久了的朋友们对乡下的认知与理解,有很大程度上的趋同性,在他们眼里,仍然相袭老旧的城乡观念。城市,那便是市,市面,市场,市风。乡村,乡野气息,乡土人情,乡俗。乡村,就是城市的边缘,是城市的注脚。

但凡有乡下亲戚的朋友,抑或自己就到过乡下,在乡下生活过,他们感到这类问题有点滑稽,还真会被问的一时愣住,不知从哪里回答是好。

如今乡下的理念已与昔日不同,要去乡下走走,乘过地铁,换上公交车,村村通公路,下车就是迎面扑来的清新气息。笔直的乡间道路,大路连小路,都是一抹的水泥路面,连到每家每户门前。现今农村路况,绝没有虚设的成分,真真切切的亲身经历。

意想不到,原先的田野,一马平川,如今已然分割成块,田块随季节而变化,一时一景,翻新不同。春季,田里油菜黄,美如一块块纯黄调色板,之后是禾田赛过绿翡翠,稻浪,稻花香,稻谷金灿灿……

现在的乡下田地,除了农田植物没变,田野阡陌,原本土路土埂都化身成了水泥路面,供农业机械和农作的人们行走。路边和田埂旁都植入了花草灌木,花草是百日红千日红,花期长,从春季一直绽放到金秋。田边地头,红的花,紫的花,热烈富贵。灌木多半是黄杨,石暖,桂花,玫瑰,大月季,还有尝试种植桃树,梨树,柿子树的。春季桃花红,梨花白,秋季满树橙黄色柿子,象征喜庆。

不觉想起一首唐代诗人王建赞美山村田园的诗《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古人赞山村田园,却不曾想过若干年后的现代,乡村何止雨景石桥村妇栀子花开这点事儿,整个乡野都变得颠覆了想象。于是,我更感慨于现代乡村田园美。是故,遂即兴步韵王建一首 :

花式田园

陌路传情燕倚家,垄前玫影翠芦斜。

小浜衔荇红芬馥,满眼芳菲尽绽花。

这就是现今的乡下农野,春夏秋,一年三季,水稻田放眼望去,被花花草草果树点缀的,如同巨大的花园。田野里,除了农作物唱主角以外,花树将田地勾勒成一块块大大的彩色格子,整个田野像一块魔幻大花布铺展开来,任由你驰骋想象……你都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色是真的。庄稼人世代赖以生存的朴实田地,竟可以变成花园,真的譬若神话传说的王母瑶池,赫然飞落到眼前。

试问这样的田野风光,你曾见过?谁都不曾见过。农村的父亲一辈,爷爷一辈都在感叹,想也不曾想过,从没有人敢朝这方面想过,农田,竟然像了农村妮子,女大十八变,可以在眼皮底下变得这么漂亮。都说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农村的田野新到这份上,怎么想象都想不到会成这样,真像是画出来的一样。

农村的农活儿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业生产除了农作物时令季节不变,干农活的农具,劳动方式,农作物收获,运输储存,一系列劳动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体力劳动逐渐退出农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基本主宰田间一切劳动事务。过去人们用勤劳的双手修地球,描绘大地景色。现在人们用智慧和科技,控制先进农机具在描画大地。农村发展,科技革新一马当先,从解放劳动生产力开始。一个基本事实不得不让人亮眼,现在农村忙农活的,已经看不到年轻人,因为农活都不需要多大的体力劳动,一般农机具,只需要简单机械操作,农村留守的年龄稍大一点的男女中老年人都能驾驭伺弄。大型农机具,农业机械公司会按农作季节安排,由机械师驾驶大型农机定时定点到田里忙乎。农村年富力强,读书有知识的年轻人都进了工厂和企业单位,农村知识劳动力得到了解放,整个乡村,农业生产,工厂企业,齐头并进,乡镇经济和谐稳步发展。现在乡村农野,真正看到了老早那句口号的实现,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

想起以前的一句农村谚语,人换思想地换装,生活也得大变样。如今乡村,村村通公路,定点公交把乡村连成片,菜市场,医院,中学小学幼儿园,敬老院,邮局,电讯信号基站,商场超市,小店酒店,乡村特色风味餐馆旅馆,街心花园,休闲小景,文化广场,当然还有广场舞,交谊舞,还有文化部门送戏下乡,还可见到的广场电影,乡镇文艺演出……感觉倒向了农村。眼前的乡村生活节奏,似乎与城市生活雷同。现代农村,城乡差别越来越小。某种意义上,农村生活情调,已然超越城市,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经常行走乡村,认识好几个乡下老头儿。老头儿都是自留地里忙活的高手,种点儿菜蔬自家吃,吃不了,拿到集市菜场卖了补贴家用。老头儿似乎没有闲得住的,家家都散养些鸡鸭鹅。因为散养,保证体育锻炼,鸡鸭鹅长得并不肥硕,肉质却特别好。老头儿卖价都不贵,活鸡十八块一斤,活鸭十六块一斤,大鹅十二块一斤。这价格便宜到直要点赞,关键这活物质量更要点赞,市区根本看都看不到这些活鸡活鸭活鹅。镇北边那个古老村落,村东头一家老头儿,自家二亩多水稻长得特别好。说他的水稻长得好,并不是指他家水稻就长得比别家高大壮实。相反,看似比别家低矮一些。他告诉我,他种水稻自己食用,化肥用的少,一季水稻只打两次药,同样品种稻谷质量相比,他家的稻米就比别家香糯。每年稻谷下来,我都要与老头儿讲好,留一百斤稻谷碾成新米卖给我。

好长一段时光,居于乡下,就在这样乡野的环境中生活。直觉告诉我,生活中少了城市的浮躁,已然被乡间馨香的原野气息俘获,重做一回农民,行走乡野阡陌,竭尽徜徉之能事,任你怎么放胆呼吸,乃至吟咏欢唱,沉浸到无尽的惬意,不得自拔。

偶尔要去市里办事,出了镇上小区,门口就是公交车,车次不少,候车间隔短,人不多,路不长,不消二十分钟,到了地铁站,乘上地铁,不要半小时到了市区,连办事带观光,来去半天,像旅游一样,心情格外舒畅。

有时故意捎带些乡下土特产,新鲜蔬菜瓜果,鸡鸭鱼肉什么的,事先给朋友一个电话,让到某站点交接,给朋友一个惊喜,相互间寻寻开心,增添一点生活的乐趣。

也有请朋友来乡下耍的时候。此时最欢悦,朋友相见打趣逗哏,几年不见一样。来了,吃个家常便饭,随处逛逛,去我所描绘的农田花园转转。时间仓促,节奏很紧,都还没来得及坐下好好品茗,下午就要度过,朋友要回,留一半不舍,留一半醉,就此告别,相约下回再来。

下回一直有,朋友一直来。下雨时来,说回味过去当知青经历风雨的滋味。烈日炎炎来,说城里呆久了,作一作,来旷野晒太阳。春风吹时来,金秋时节来,到乡下河浜钓鱼来,打粽叶时来,采芦花扎小扫帚时来,说是回忆童趣,回忆少年时光。乡村露天放电影时开车来,说回味老底子露天看电影的乐趣。中秋吃童子鸡时来,说是时令尝鲜。每个朋友都说体验乡村风味而来,就是没人想起朋友之间吹牛聊天来……

回到本文开头,我确实懒得回答朋友发问,故意把事情搞得玄乎一点,让人猜。谁要猜,谁就会来。来了,乡下小聚,谜底自然就揭开。

——2021.5.19上午

作者简介

丁曙光:网名冗黑。江苏句容人,现居住宁夏银川。喜诗词,随笔散文。数年间,笔下诗词逾千,文百十篇。自以为,笔耕乃一景,心中有景人自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