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庙堂与江湖——评颜文强博士《生命内景与〈道藏〉精选药方研究》

 为什么73 2021-05-26
原创半聪先生 抱朴堂丹道 今天

庙堂与江湖

——评颜文强博士《生命内景与〈道藏〉精选药方研究》

图片

我们常听到有人说,“高手在民间”。这话是当代中国人发泄自己对体制内专家或学者的不满时的常用语,意思是体制内找不到高手,很少是真的在民间发现了“高手”后发出的感叹之词。如果我们真按“高手在民间”的思路在民间访求“高手”,结果恐怕往往令人更加失望。以我近三十年的观察,我倒是觉得当代中国的现实却是——高手大多在体制内,民间则鲜有高手。

很少有哪个时代像当代中国一样,民众将庙堂与江湖如此地对立起来,古人最多也就说说“礼失而求诸野”,无非就是说,民间可能还保存着一些已经丧失的文化传统。儒家的传统是“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至于道家,或隐或仕,皆无不可,只不过讲究的是顺势而为,功成身退。佛家则相对不问世事一些,但无论哪一家,都没有把庙堂与江湖对立起来。

我也经常对体制内(庙堂)的专家与学者感到非常失望,却又不能不承认高手大多在体制内的现实。我已年近半百,而且交游还算广阔,无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人都接触过不少。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体制外“大师”满天飞,那些自封的或他人封的“高手”,大多只是并没有什么真材实料的可笑的“自大狂”或“大忽悠”。我应该还算是比较幸运的,的确在体制外发现了真正的高手,如四川岳门的刘义成老先生,是位非常厉害的内家高手,但他只是四川安岳山里的一位老农民,一辈子默默无闻地生活,从来没有混过江湖。

当代中国的情形是,庙堂与江湖彼此看不上,庙堂之人认为江湖之人不入流,而江湖之人则认为庙堂之人徒有虚名。事实上,不管是庙堂还是江湖,高手都很少,庙堂的高手不多,而江湖的高手则更少,但总体来说,中国社会未来的希望还是在庙堂,不在江湖。

《生命内景与〈道藏〉精选药方研究》的作者颜文强博士就是我这么多年来在体制内难得一见的青年才俊。首先,这个题材很少有人敢触碰,而且涉及的文献太多。一来道家的东西比较深奥难懂,而且需要实修实证,才能获得真知,二来阅藏是一件非常耗人心力的事情。我当年仅仅只是阅读《道藏》中的丹经,就整整耗费了五六年的时间,要写成87万字的《生命内景与〈道藏〉精选药方研究》,恐怕要读的书与耗费的精力,远胜于我当年。但颜文强博士偏偏就选中了这个题材,可能也是和我一样的痴吧。蒲松龄曰:“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我当年读《道藏》,一门心思地就是想把丹道给整明白,从未想过其中的困难与艰辛,而且乐在其中。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五六年的努力,我最后在《黄帝内经》中找到了答案。我想,颜博士应该也是像我当年一样,痛苦并快乐着吧。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称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为什么“述而不作”呢?倒并非因为自谦,而是中华文明是一种非常早熟的文明,在他之前,前人已经将该说的都说得差不多了,没有给他留下多少可以“作”的空间。到了当代,仍然是如此。因此,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能正确解读和传承古人留下的经典,已经很不错了,至于创新,恐怕当代也没有人有这种能力。西谚云:“太阳底下无新事。”《生命内景与〈道藏〉精选药方研究》一书的价值,也在于传承,而不是创新。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和古人相比,今天中医药疗效整体较低的客观事实促使学界对教材理论的不足与缺陷进行反思,并要求重新回到古典医籍进行查考和验证,结果发现祖国传统医学对人体生命的一些正确认识已经在自觉或不自觉中被模糊或曲解。”正确地解读古代的经典,而不是带着现代人的傲慢与偏见,认为现代人的智慧一定胜过古人,在当代中国显得尤其重要。

与很多古代经典的结构一样,《生命内景与〈道藏〉精选药方研究》从对“道”的论述揭开了全书的序幕,因为“道”是“宇宙万物化生的总根源”,将对生命的认识上升到“道”的层次,正是中国传统医学最重要的特点。通过对各种古代经典的分析,作者得出“从根本上说,'元气论’是祖国传统医学、养生学的基石,也是东西方医学的根本分歧点所在。”不能不说,这一观点是非常准确的。作者并没有进入先天状态的实修实证,却得出了“'先天炁’基本具备'道’的无形、无质、无象、无声无臭、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等先天状态的特性,是孕育化生天地和万物的一切生机。而后天有形有质的人体生命正是靠此先天炁诞生,随着后天形体的消耗,先天炁转化为后天气的量也越来越少,最终走向衰老死亡;只有再造虚无之境才能再次求得'真铅’——纯阳之体的先天一炁,逐渐补充耗损的先天一炁,使得人体生命长生不老有了可能。”这不能不让人赞叹他超出常人的悟性,同时也说明了做了非常扎实的文献功夫。作者还认为,“胎儿的受孕是父精、母血和先天一炁三者混融抟搏而成”,是故,“并不是男女一交合,就会受孕。而提高受孕的成功率则需要男女双方'情投意合’时达到天人相应的'杳冥有物,隔碍潜通,混而为一’的状态。”这些知见,可谓正本清源,准确地还原了中国传统文化原典对于道与生命的认识,这对于一位年青学者而言,确实难能可贵。近十年来,我见过不少自称“修丹道”的人(大多是江湖之人),也读过不少当代人写的关于丹道的书(大多是庙堂之人写的),除了文强博士,尚未见到一人对丹道的理解如此地接近真相的。不过,也不能不在此提一下作者所犯的一个非常明显的错误,即认为胎儿受孕的时候“瞬间增重半斤”,错就错在古代的丹经将“铢”借用过来,作为一个描述元炁在生命不同阶段变化趋势的量词,他却当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重量单位,因此得出了“瞬间增重半斤”这种明显违背常理的错误结论。尽管如此,却瑕不掩瑜,本书仍然不失为一本近年来出版的研究道医(或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好书。

正是建基于上述理论探究,作者从 “一气周流” 的角度将古人探索人体生命奥秘的规律进行高度浓缩和提炼概括,并绘制成一张《医道太极图》,进而以此图为模型工具分析药方的配伍原理。此外,还指出“脏腑”的本质包括静态物质结构和各自化生的动态运行的精气;“藏象”的本义并不是指内脏实体表现于体表的各种生理、病理征象,而是指化生“物质结构五脏”所藏的“先天真炁本象”。同时,还将古人探索人体生命奥秘和天人关系的思维方式概括为“气象思维”,并以此为指导初步还原和构建了古人认识中药药性的传统药理学,并概括为“本草药象学”。诸如此类,可圈可点的精辟论述处处皆是——当然,这些都并非作者的原创,只不过是比较准确地还原了古人对于人类生命的认识罢了。

其实,我并不想把庙堂与江湖对立起来,而是认为二者应该互相学习,既不要以庙堂否定江湖,也不要以江湖否定庙堂。不过,以当下的现实,我更愿意认为,中国文化未来的希望在庙堂而不在江湖——至少,在庙堂还有颜文强博士这种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的人。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

附:

图片

作者简介

颜文强,1983年10月出生,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人,现为大理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学理工科、后学文科、再学中医科,注重文理交叉。先后师承闽南师范大学邓文金教授、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一级教授、院士待遇)詹石窗教授、新安医学“张一帖”第十五代传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其成教授。目前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荣获2017年度云南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参与国家“十三五”规划重大文化工程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3项。目前主要从事道医哲学、古中医药学、古天文历法等研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