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乐家李斯特的学琴故事

 黑龙江波涛 2021-05-26
音乐家李斯特的学琴故事


       李斯特的父亲曾是一位公爵家里的管家,有着颇为深厚的艺术修养,会弹钢琴并且亲自指导李斯特学弹钢琴。李斯特从小就很有毅力,常常从清晨起来一直练到中午。李斯特非常聪明,有些技巧一学就会。才华横溢的李斯特,在9岁的时候举行了第一次演奏会,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也崭露头角。

       父亲看到了李斯特的音乐才能逐渐显露,下定决心让李斯特去进一步深造,1820年,决定送李斯特去世界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到最好的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师从最好的老师学弹钢琴,李斯特由匈牙利千里迢迢来到维也纳,经过朋友的介绍,拜车尔尼为师。

       当时李斯特年方九岁,虽然视奏能力和即兴演奏的能力非常强,但是弹奏得很不正规,混乱而且马虎。车尔尼看出他有很大的才能和潜力,为了纠正他的毛病,集中精力让他弹奏克列曼蒂的奏鸣曲和巴赫、贝多芬、胡梅尔等人的作品。李斯特进步速度之快,让车尔尼非常高兴。后来李斯特成为了著名钢琴家,他非常感谢老师车尔尼的教导。

       李斯特来到维也纳的两年后举行了演奏会,当李斯特走上舞台时,看到第一排的观众时顿时惊呆了。原来坐在第一排的“特殊”观众,竟然是仰慕已久的音乐大师贝多芬。其实,那个时候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失聪,一般的演奏会他是不会参加的。因为当时维也纳的音乐界弥漫着肤浅、堕落之风,贝多芬是旗帜鲜明地拒绝和反对。但是,这一次是自己的得意弟子车尔尼推荐的,而且李斯特也算是自己的“徒孙”了。

       喜悦和兴奋涨红了李斯特的脸,他的心怦怦直跳。毕竟李斯特是个见过“世面”的小演奏家,他稳了稳自己的情绪后,当第一个音弹出来的时候,李斯特已经进入自己的“音乐王国”。贝多芬虽然什么也听不见,可是他如磐石般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用“身心”去感受李斯特演奏的音乐。李斯特演奏完最后一个音符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李斯特怀着崇敬的心情准备走向贝多芬,只见贝多芬突然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向舞台,他紧紧地搂住李斯特,亲吻了他的额头。顿时,李斯特感受到了音乐大师贝多芬给予他的巨大的音乐冲击力。


视频网址:https://haokan.baidu.com/v?vid=2730733191156720412&pd=bjh&fr=bjhauthor&type=video


尼采与瓦格纳:友谊的产生与破裂
尼采与瓦格纳:友谊的产生与破裂


       1868年,年仅24岁的尼采初识瓦格纳。当时的尼采还是莱比锡大学的在读学生,而瓦格纳已经是年届55岁的著名音乐家;前者还在校修着学业并准备申请巴塞尔大学的相关教职,而后者已经在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支持下正在大力筹办音乐节以求德意志文化能再刨高峰。他们俩人的生活阅历差异和的年龄差异一样明显,但这并不能阻碍他们俩人一见如故。初次见面之后瓦格纳即邀请尼采造访其豪舍特里布申,这让年青的尼采狂喜不已;在1872年5月下旬,尼采受邀参加了瓦格纳在拜洛伊特音乐节的奠基典礼,其间,瓦格纳亲口对尼采说:“准确地说,除了我的妻子,您是生命给我带来的唯一收益。”声名日隆的瓦格纳为何对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竟如此不吝溢美之词?这是因为尼采把他在当年1月出版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明确题献给瓦格纳,宣称与瓦格纳结成了精神同盟,并在题辞中鲜明地说:“我们相信艺术从某个人的意义上讲,是此生的最高使命和真正的形而上活动,这个人是我在这条道路上崇高先驱者,在这里我要将此书奉献给他。”这当然令瓦格纳兴奋异常。

       尼采与瓦格纳两人之间的友谊,从1868年开始,至1876年为止,一共维持了6年。到了1878年,随着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一书的出版,尼采明确表示清算瓦格纳的思想之后,两人的友谊彻底决裂。当时,尼采34岁,瓦格纳65岁。这几年中,尼采出版了((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沉思》和《人性的,太人性的》三部早期著作,这段时间正是他的思想经历痛苦与转折并最终走向成熟的几年。同时期的瓦格纳已经克服了种种现实和创作上困难,成功举办了拜洛伊特音乐节,音乐事业登上巅峰,并随之进行他生平最后一部大型歌剧《帕西法尔》的酝酿和写作。正是在音乐的神圣殿堂里,使尼采与瓦格纳两人之间的这段交往成为酒神意识与音乐灵魂的悲剧之会。简析他们俩人这场精神之会的相关精神要点,对于我们理解尼采悲剧思想的深刻之处与瓦格纳音乐精神的独特之处,都是富于启发性的。

       在西方思想史上,尼采是一位从古典哲学向现代哲学过渡的重要人物;同时,在西方音乐史上,瓦格纳也是一位从古典音乐向现代音乐过渡的音乐家。尼采以“上帝死了”的预言引爆了西方思想的传统基础,瓦格纳则将传统音响效果发挥至极限,以致于同样引爆了西方传统音乐的审美世界。有趣的是,尼采和瓦格纳两入都深受叔本华思想的深刻的影响,虽然尼采于1865年最初读到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的时候,瓦格纳在叙本华的思想中已经畅游了整整11年,但他们都共同地接受了世界是意志的反映这个根本哲学命题,并在叔本华关于音乐是意志的最高表现形式这个基础上发展了各自的思想认识,在具有悲观底色的生命体验基础上渴望并塑造一种超人般的权力意志。可以肯定地认为.尼采与瓦格纳的相遇。是志同道合的相遇,他们对艺术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以及他们对生存世界基本价值观念的彼此认同,是他们俩人当初相识并共处的精神基础。尼采与瓦格纳的这场悲剧之会,对于理解瓦格纳巅峰时期的歌剧作品之精神风格与审美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此时的瓦格纳音乐是尼采酒神悲剧哲学的催产素,同样,它对理解尼采的酒神悲剧哲学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场悲剧之会在最初相遇之时即埋下了后来两人最终分道扬镳的精神根源。


视频网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1418539/

最伟大的莫扎特男高音--弗里茨·翁德里希(FritzWunderlich)
最伟大的莫扎特男高音

       弗里茨·翁德里希(Fritz Wunderlich1930-1966),德语国家地区最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莫扎特男高音。

       弗里茨·翁德里希,1930年9月26日出生于德国莱因一法尔茨州的一个名叫库塞尔的小镇,很小时便随母亲学习钢琴。父亲突然过世,小翁德里希只得过早地走向社会,到屠宰场当了一名学徒,以微薄的工资贴补家用。尽管屠宰场学徒的工作非常繁重,但喜爱音乐的翁德里希还是利用工余的时间学习了多种乐器。1950年翁德里希考入弗莱堡音乐学院,而当时所学的专业却并非歌唱而是法国号。一次偶然的机会,翁德里希的歌唱才能被学院的声乐教授温特菲尔德教授发现,翁德里希改学了声乐。

       1951年在弗赖堡以独唱家身份与巴赫合唱团合作首次演出。1954年在弗赖堡首次演唱歌剧,饰演《魔笛》中的塔米诺,后在法兰克福和慕尼黑演唱歌剧,被慕尼黑歌剧院聘为首席抒情男高音,这期间被认为是演唱莫扎特作品的优秀男高音。1958年参加艾克斯-昂普罗旺斯音乐节。20世纪60年代,翁德里希的歌唱事业开始向国际乐坛拓展。在此期间他不仅活跃于世界各大歌剧院,并且所饰演的人物也从莫扎特的歌剧而转向具有多种戏剧风格的角色。他演唱的法国、意大利和俄罗斯歌剧院同样精彩。这其中有柴科夫斯基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理查.施特劳斯《沉默的女人》、斯美塔纳《被出卖的新嫁娘》、瓦格纳《漂泊的荷兰人》、弗洛托《玛尔塔》、普契尼《艺术家的生涯》、玛斯内《玛侬》等。在演唱这些欧洲大歌剧的同时,翁德里希还演唱了不少精彩的艺术歌曲和轻歌剧。1965年在科文特花园剧院首次演出。1966年参加爱丁堡音乐节。

       然而,就在翁德里希演唱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不幸的惨剧却在他的身上发生了:1966年9月17日晚,刚与朋友聚会回到家中的翁德里希,在就寝前从二楼书房取书返回一楼的卧室时,不慎踩到自己已经松开的鞋带上被其绊倒,致使从楼梯滚落。由于后脑被猛然撞击到楼下的石板上,遂当场昏迷不醒。虽被送进医院实施紧急抢救,但终因医治无效而与世长辞,时年仅36岁。

       翁德里希的歌声音质甜美、松弛、舒展、流畅,他的不幸早逝,无疑是世界歌坛的一个巨大损失。然而,短短十一年的歌唱生涯足以令他名垂青史。他特别精通德语艺术歌曲和歌剧。他的一副得天独厚的嗓子,加上倾向开放母音,少用Covering的发声方法,强烈的音乐感和对歌词的灵敏,使他能将歌唱升华至更高境界。35岁时的他在欧洲已经是享负盛名。可惜,他在准备前往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出的前夕遭逢不测。 


视频网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220015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