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伍子胥被害的两个原因分析

 涛儿—taoer 2021-05-26
时间:2012-05-12  来源:历史春秋网  作者:纪大华

       据《史记·伍子胥例传》记载:伍子胥被吴王杀害了,但他是不服的,他临死前说:“你们把我的眼珠子抠出来,悬挂在吴东门之上,我要亲眼看到越国军队是怎样由此门进灭吴国的。”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年越兵大举进犯吴国,以后又再次伐吴,吴师败绩,囚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自觉惭愧,自蔽其面,说:“吾无面以见子胥也!”遂自杀。

          伍子胥何以忠而被害?

首先,吴王听信谗言,认敌为友,认友为敌,错误地认为国家间的主要矛盾关系发生变化。
吴越两国的仇恨由来已久,越“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允常死,子勾践为越王。吴王阖庐趁允常去世之机伐越,吴被击败,阖庐中箭身亡。临死前,阖庐告其子夫差:“必毋忘越。”勾践闻夫差日夜练兵,向吴主动发起进攻,夫差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越大败于会稽。勾践用范蠡之计,忍辱负重,韬光养晦,令大夫种去吴国,种“膝行顿首”对吴王说:“君王亡臣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对吴王说:“天以越赐吴,勿许也。”文种回来后以实情告勾践,勾践绝望欲杀妻子,再自杀。这时文种制止勾践,说:“吴国的太宰嚭贪,可以利诱。”于是,勾践令文种以美女宝器间献太宰嚭。这一步棋果然成功,吴王不听伍子胥的,反听太宰嚭的,于是赦越,罢兵而归。
越王勾践返国,卧薪尝胆,无一刻忘会稽之耻,“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苦”。越国逐渐强大起来,具有了进攻吴国的实力。
当越国积累实力,谋划进攻吴国之时,吴王夫差在太宰嚭的鼓动之下却做着另一场美梦,打算进攻齐国。子胥劝谏:“不可以。我听说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越国是吴国的心腹之患,而齐国与吴国只是疥癣之争。愿王释齐,先越。”吴王不听。
与宿敌和解不是不可以,问题是这个敌人并没有真正低头认罪,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而是在卧薪尝胆,企图东山再起,已经听到它的霍霍磨刀声了。无视敌人的存在,认敌为友,另一方面却把朋友当作敌人,这样的国君只能把国家领到绝路上去!
其二,伍子胥被涂黑,套上“内不得意,外倚诸侯”的罪名,终至被害。
忠心耿耿的伍子胥看到了吴国政策的致命缺陷,竭力提出自己的主张,在自己的正确主张无望实现的情况下,他预感到吴国就要被越国灭亡了,对自己的儿子说:“吾数谏王,王不用,吾今见吴之亡矣。汝与吴俱亡,无益也。”于是送子到齐国的鲍牧那里。
伍子胥并非偷偷摸摸地做的这件事,而是很公开的,并把送子于齐的这件事报告了吴国(“还报吴”)。伍子胥的良苦用心,在于要吴王警惕,我都把儿子送到齐国去了,吴国被越国所灭我可不是说着玩的。
然而,伍子胥的这个举动却被太宰嚭诬陷为“里通外国”的铁证。太宰嚭在吴王面前说:“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其(伍子胥)使于齐也,乃嘱其子于齐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愿王早图之。”伍子胥真的是“外倚诸侯”吗?这不过是强加于他的莫须有的罪名。如果是真的外倚诸侯,那么自己也就会跑到外国去,不回来了。
吴王对太宰嚭的话深信不疑,说:“微子之言,吾亦疑之(指怀疑伍子胥)。”
既然有了罪名,伍子胥的结局就可想而知了。吴王夫差使使赐剑伍子胥:“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长叹:“嗟夫,奸臣太宰嚭乱政,反诛我。是我使得你的父亲成就霸业。在你的父亲未立之时,诸公子争立,我为先王以死相争。当时你的父亲欲分吴国予我,我却没有这样的奢望。然而今天你却听信奸臣加害长者!”并告其舍人:“必定要在我的坟墓上栽植梓树,令可以为器。把我的眼珠子抠出来,悬挂在吴东门之上,我要亲眼看到越国军队是怎样由此门进灭吴国的。”于是自刭而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