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叹:汉宫美艳绝伦的夫人们

 涛儿—taoer 2021-05-26

时间:2011-11-28  来源:历史春秋网  作者:纪大华
  众如周知,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宠爱的美艳绝伦的戚夫人,最终的下场是什么?吕后当权,将戚夫人手足断去,挖去眼睛,熏聋耳朵,饮瘖药,使居厕所中,并称之为“人彘”
  
  司马迁在《外戚世家》中还写了汉朝的几位美艳绝伦的夫人,皆成了皇权的牺牲品。汉武帝的陈皇后,长得也漂亮,其母是大长公主,景帝的姐姐,武帝之所以能继承景帝做上皇帝,因为得到大长公主的有力支持,因此不得不将大长公主的女儿立为皇后。但是陈皇后,天生骄贵,甚至于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武帝宠爱更为美艳的卫子夫,陈皇后十分气愤,最终武帝废陈皇后立卫皇后。卫皇后的弟弟卫青后为大将军,卫皇后姐姐的儿子霍去病后为骠骑将军。卫氏一门五侯。卫皇后的儿子据为太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卫皇后色衰爱弛。汉武帝宠幸美艳绝伦的钩弋夫人,并生子。此后,卫太子废,卫皇后死。武帝立七十岁所生的五岁的儿子弗陵为太子。是为昭帝。按理母以子荣,但汉武帝突来奇思,杀钩弋夫人。为什么?武帝自有其道理:“往国家所以乱也,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女(汝)不闻吕后邪?”意思是,以往国家之所以乱,都是由于皇帝年幼而其母正是壮年。女人主持国事独断专行骄纵拔扈,淫乱不堪,恣意妄为,你们没有听到吕后的事吗?原来他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是为后世考虑的。钩弋夫人如果不是美貌,没有生子,也就不得死了。
  
  相反,倒是容貌不太美丽的的夫人有好的结局。薄太后是孝文帝的母亲,名薄姬,曾经很不得志。司马迁在《外戚世家》中写道:薄姬在室内织布时,“汉王入织室,见薄姬有色,诏为内宫,岁余不得幸。”她曾与宫中的管夫人、赵子儿相处很好,三人相约:“先贵无相忘。”不久,管夫人、赵子儿先幸汉王。汉王坐河南宫成皋台,两夫人“相与笑薄姬初时约。”汉王听到此事,内心反倒怜悯薄姬,“是日召与幸之。”就是这一夜,薄姬怀孕,生代王。其后,薄姬很少见到高祖。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将“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全部幽禁,不得出宫。尤其是高祖最为宠幸的戚夫人下场最惨,其子赵王也遭杀害。但是,吕后却对连见到高祖一面都很困难的薄姬,个案处理,让她出宫,从子去代,为代王太后。代王十七年,吕后去世,西汉朝廷发生了一场政变,最终灭吕氏。诸大臣商议,迎立忠厚老实的代王为汉朝皇帝,是为孝文帝。母以子荣,薄姬被尊为薄太后。一荣俱荣,弟薄昭为轵侯,“追尊薄父为灵文侯”,其母家魏氏“赏赐各以亲疏受之”。

  中国的封建社会,皇帝的后宫美艳绝伦的夫人们,为什么总是下场十分悲惨? 
  
  第一,女人的地位受制于矛盾的主要方面。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男性的世界,女人处于无权的地位。她们仅有的一点权力是生理所赋予的,年轻美貌,能够生育,因而受到皇帝的青睐,一旦年老色衰,皇帝就别有所爱,她们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地位。所以女人的命运,无时无刻不受皇权的主宰,受矛盾的主要方面男性的主宰。除非像吕后这样的女人,实际控制皇权,登上封建社会至高无尚的地位,但最终吕氏还是满门遭斩。
  
  第二,女人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方向转化。试分析三个人的转化的条件:戚夫人由受宠而被害,转变的条件并不是突然出现的,早有苗头显示。戚夫人因美丽而得宠,吕后不生气么?只是时机未到。吕后是什么人,与高祖一起打天下的,她的威力是戚夫人抵挡得了的吗?所以戚夫人的祸根在自己最美丽最得意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薄姬能做上薄太后确实很偶然,这要从吕后专权说起。在封建社会里女人当政实属少有之事,吕后死后刘氏必夺权,这一点聪明人应能看得出。但是政权交给哪一个刘?是把权交给一个与京城是是非非理不清的刘,还是交给一个与京城没有瓜葛忠厚老实的刘,平诸吕有功的陈平周勃当然选后者,所以代王刘恒就是自然的人选了。尽管刘恒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当皇帝,但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决定,皇帝还是非他莫属。刘恒得势,母则以子荣。钩弋夫人的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个转化来得突然,只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想得出。雄才大略之人总会有意外之举,但细细考量这却是规律之中的规律,铁律。封建统治者最终还是以政权为重,以国家的长治久安为重,美丽绝伦的夫人再一次作了皇权的牺牲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