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蒙古人的传说:俄国人是东欧换种的产物(下)

 Oumuamua 2021-05-26
1/8

大家好,我们的集散化小仓库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蒙古因素是“碎片化”的统一到俄国历史中,而非以主流的静止不变(永恒)的姿态投入莫斯科大公国的扩张中的,甚至在16世纪出现了蒙古人对俄国的归化,如莫斯科建立的傀儡国家——克雷莫夫汗国,至于罗曼诺夫王朝时代,更是不胜枚举,拿制订侵华吞并西藏计划的七等文官巴德玛耶夫说,他描绘出的布里亚特蒙古人和满清统治下的蒙藏回诸族,都是向往“白沙皇”的救世降凡的。他虽然在种族上仍然是蒙古人,但在彼得格勒念的大学,熏陶的是沙俄文化传统,从他身上可以看出,沙俄东征西伯利亚后的游牧民上升和趋附的是莫斯科,而非成吉思汗。他们甘愿做留里克家族奴颜婢膝于金帐汗脚下同样的事,来侍奉俄国人。

罗斯之殇:民族的分裂

蒙古西征之于俄罗斯的意义不在于它用婚配强健了东斯拉夫人的体魄,也不在于激起了什么民族团结的意识——事实上,由于蒙古人的到来,基辅罗斯国家被瓜分,东部、南部被金帐汗国占领,西部和西南部被波兰立陶宛联邦侵吞。这使得本如同西周王朝和法兰西王国内的诸侯斗争演变为严重的民族分裂。

<p>大家好,我们的集散化小仓库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p><p>蒙古因素是“碎片化”的统一到俄国历史中,而非以主流的静止不变(永恒)的姿态投入莫斯科大公国的扩张中的,甚至在16世纪出现了蒙古人对俄国的归化,如莫斯科建立的傀儡国家——克雷莫夫汗国,至于罗曼诺夫王朝时代,更是不胜枚举,拿制订侵华吞并西藏计划的七等文官巴德玛耶夫说,他描绘出的布里亚特蒙古人和满清统治下的蒙藏回诸族,都是向往“白沙皇”的救世降凡的。他虽然在种族上仍然是蒙古人,但在彼得格勒念的大学,熏陶的是沙俄文化传统,从他身上可以看出,沙俄东征西伯利亚后的游牧民上升和趋附的是莫斯科,而非成吉思汗。他们甘愿做留里克家族奴颜婢膝于金帐汗脚下同样的事,来侍奉俄国人。</p><p>罗斯之殇:民族的分裂</p><p>蒙古西征之于俄罗斯的意义不在于它用婚配强健了东斯拉夫人的体魄,也不在于激起了什么民族团结的意识——事实上,由于蒙古人的到来,基辅罗斯国家被瓜分,东部、南部被金帐汗国占领,西部和西南部被波兰立陶宛联邦侵吞。这使得本如同西周王朝和法兰西王国内的诸侯斗争演变为严重的民族分裂。</p>
<p>"乌克兰"的概念也才由此成为一个伪民族范畴。乌克兰本身最早见籍于1183年,意为“边区”(古罗斯国家南界就在基辅南郊,今天乌克兰的南部和东部都是游牧民族活动的草原,是无主地,流亡的罗斯农民与其混居,遂形成哥萨克)。边区的概念明显是相对于一个完整实体而言的,它仅仅是一个方位名词,就像今天我们叫南方人,但不代表南方人是一个独立民族。同理,乌克兰人之于基辅罗斯国家而言就是靠近(西南)边界的罗斯人,并不是不属于罗斯人。</p>
<p>今天所谓的俄罗斯,其源头在莫斯科,1147年建立的一个小庄园领地。它是东北罗斯的诸侯苏兹达尔-弗拉基米尔大公的一个中途休憩点,本身和乌克兰一样,都是基辅罗斯国土的一部分,并不构成什么民族鸿沟,两者也都信仰东正教。</p>
<p>蒙古人的入侵使得罗斯国家被分裂,出现了“两国一阀”的现象,即波立君合国占领西部,蒙古占领东部,而哥萨克军阀控制西南基辅故地的分裂局面。同时,在乌克兰以南以东设置的克里米亚汗国也使今日乌克兰境内混血众多,比如出生在苏维埃乌克兰南方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州的勃列日涅夫,其象貌呈现出明显的东方特质。</p>
<p>蒙古西征建立的金帐汗国使罗斯的统一民族陷入被迫分裂状态:蒙古侵占的信东正教的罗斯人被称为俄罗斯(今日俄国名 россия直译仍是罗斯,俄字乃是蒙古人发音缺陷所讹音节)族,波兰侵占的仍信东正教的罗斯人成了白罗斯族,波兰侵占的改信天主教的罗斯人兼用旧称为乌克兰族。当蒙古人的威权在马麦汗15万大军折戟库里科沃后的一个世纪里自我解体后,他们也逐渐被“度种”,成了半欧半亚的鞑靼人。他们造成的罗斯大分裂等到一次瓜分波兰才得到恢复,足见蒙古人的破坏力之大。</p><p>鞑靼斯坦的去蒙古化:沙皇的欧亚帝国梦</p><p>鞑靼斯坦民族上层在蒙古人种族与文化心理俄化的同时逐渐融入沙皇俄国的中小贵族,和斯特罗加诺夫家族一样,成为东进西伯利亚的殖民先锋;而其下层则与乌克兰黑土带居民一起成为农奴制的奴隶。另外讲一点,俄国的农奴制虽然根源于绝对君主制的需要,但是克里米亚汗国悠久的掠卖留里克俄国、波兰农民为奴的传统也刺激了农奴制的在新占领区的巩固与推广,波兰灭亡后其领土上的农奴制被原封不动继承下来,而南方土地上除吸引了少量德意志人前来开发和哥萨克自留地外,农奴制庄园也得以推广。</p>
<p>鞑靼民族同地球上任何民族一样,其文化基调是由掌握着最丰富與论和“文化传统”制造资源的上层精英和知识分子造成的。前面提到的巴德玛耶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布里亚特(今贝加尔湖沿岸)蒙古人,而在征服活动深入远东之前的乌拉尔山以西的欧俄,即鞑靼族形成的欧洲俄化蒙古人,他们中的著名史学家加拉姆辛,就是一个狂热的沙文主义知识分子,出生于贵族军人家庭,这也是17-18世纪之交典型的鞑靼斯坦贵族人生背景。他们充满服务于沙皇的军国主义冲动,将蒙古帝国的民族性祛除,声称这是一个没有民族主义的欧亚帝国,而现在是东正教的上帝将拜占庭和蒙古帝国两个天命交予沙皇,使他接过基督教帝国与欧亚帝国的双重使命,"拯救"世界。</p>
<p>如同张锡模在《圣战与文明》中对16世纪三个回教国家的点评,它们祛除了“阿拉伯帝国”的属性,而彰显出“伊斯兰帝国”的自我定位意识,从而获得世界范围内的排他性正统。可以说,对于沙俄国家发展,蒙古西征唯一积极的一点就是蒙古的失败和被反噬,为俄国提供了东进扩张的文化逻辑理由。从巴德玛耶夫上书亚历山大三世与尼古拉二世的奏折电文中提出的“白沙皇”理想,就可以看出俄罗斯鞑靼民族对上述逻辑的认同。特别是当他援引1730年奔俄而被处决的蒙古王公头倒向俄界的传说和以上帝之名施压沙皇积极拔款时,这种文化心理更是毕露无疑。</p>
<p>2005年谢尔盖·波德罗夫执导的电影《蒙古王》对成吉思汗英雄式的刻画也反映出俄罗斯国内欧亚主义思潮的泛滥。他们只是去掉了沙皇,而把俄罗斯民族塑造成了坐上沙皇位子的那个“人”。劫后余生,大难不死的俄罗斯人的民族自恋情结得以萌发,这其中混杂着君士坦丁堡的三位一体理想、由蒙古人呈送的欧亚帝国衣钵,东正教义不容辞的救世主义担当和与之对应的世界帝国理想。这就是前共产时代的帝俄,与后共产时代今日俄罗斯极度民族自豪感的共同来源。</p><p>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