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知青作家张穗强||东欧之旅3——东欧文明汇捷克

 惜缘文学 2021-05-26



惜缘文学
xiyuanwenxue.
惜诗 惜遇 惜情



作者按:本文是作者2014年游览东欧各国期间,游览捷克首都布拉格留下的足迹,灿烂辉煌的捷克人文景观给我留下了难忘印象,仅与喜爱东欧历史文化的朋友们交流分享。


东欧文明汇捷克
張 穗 強

    捷克是东欧之旅的一个重要国家,首都布拉格是捷克的最大城市,是捷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一座充满古典主义色彩的欧洲历史名城。捷克是一个欧洲小国,但由于布拉格的影响力,它在欧洲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捷克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它曾是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也曾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但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和1989的“宪章运动”令国家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并分成今天“捷克”、“斯洛伐克”两个国家。来到捷克参观游览,既可以感受这个有“金色城市”、“千塔之城”之称的欧洲文化古城之魅力,也可以了解一段封尘已久的欧洲民主发展进程。我们香港旅行团的东欧之旅行程在布拉格下榻两晚,在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安排了午膳,并游览了捷克境内的著名历史文化古镇-古姆洛夫小镇,以及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温泉—卡罗维瓦里,令游客可对捷克这个国家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捷克在我的东欧之旅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它是欧洲浩瀚历史文化长廊中一幅绚丽迷人的画卷。


查理大桥上的古塔塑像见证著捷克的历史辉煌。




谱写现代文明 见证帝国兴衰



 布拉格的所在地波希米亚,历史上是欧洲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片土地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公元九世纪开始,波希米亚地区开始集聚来自四方的工匠和商人,多为今天的犹太人、德国人。他们在这里修桥筑寨,建起城堡,并于公元十三世纪形成布拉格城的最早规模。公元十四世纪,卢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成为波希米亚国王,布拉格也成为欧洲天主教主教府所在地。1348年,查理四世在布拉格建立了中欧、北欧、东欧的第一所大学,即今天的查理大学,它是捷克最古老的大学。与此同时,他在这里建立起布拉格新城,并在新城,老城之间架起查理大桥。今天,查理大桥已成为布拉格的象征,是欧洲最古老、珍贵的桥梁古迹之一。1355年,查里在意大利罗马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布拉格也因此成为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查理当政时大举扩建、发展布拉格城,在城内大量兴建哥德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等各类古典建筑,其中包括最显赫的布拉格圣维特主教堂。布拉格因此成为欧洲当时的第三大城市。当时欧洲大量的商人、银行家都云集布拉格,十四世纪曾是捷克发展历史中的一个辉煌期。
夫妻在查理大桥上感受布拉格的历史文明。


    十五世纪开始,布拉格发生胡斯派教徒、天主教徒间的冲突,继而引发国内战争。不久哈布斯堡王朝在欧洲崛起,神圣罗马帝国渐由哈布斯堡家族主宰,布拉格和波希米亚均处在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之下,布拉格开始走向衰微。十六世纪后,捷克内部的教派战争冲突升级,圣神罗马帝国把都城从布拉格迁至维也纳,布拉格便从此衰落了。1576-1612年的鲁道夫二世皇帝在位期间,曾把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迁回布拉格,令布拉格经历了一段短暂的繁荣复兴。由于鲁道夫二世酷爱占星术和艺术,布拉格那时聚集了大批天文学家、画家、雕塑家,布拉格再次成为欧洲的文化之都。十七世纪开始,捷克内部新旧教徒间又引发的冲突,并历经30年残酷的国内教派战争。1648年,瑞典军队攻陷布拉格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又将宫廷迁回维也纳。此后,捷克便进入全面衰败期,中产阶级纷纷移居他乡,经济陷入停顿、萧条,布拉格的城市人口一度下降至只有2万人。到了1861年,斯拉夫人在布拉格的市政选举中获胜,捷克的形势才得以改观。进入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随着社会渐趋稳定,大批农村人口重新涌入布拉格,经济和工商业得到较大发展,捷克的元气才逐步恢复起来。


查理大桥的多座古塑像展示了捷克的悠久文明。


卷入东西角力 成为冷战磨心


    1914-1919年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匈帝国战败,欧洲政治版图出现大分化、大整合,布拉格成为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首都,原来的皇宫城堡成为共和国的总统府。这段时间的捷克经济及工商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内,贵族和中产阶级愈加醉心文学术,令布拉格在欧洲率先进入社会繁盛期,到了一1922年,布拉格的城区面积扩大了两倍,人口增至70万;1930年的城市人口达到85万,到了“二战”前的1938年,布拉格人口已经突破100万,成为当时闻名欧洲的商业大都市。一九三九年“二战”在欧洲爆发,希特勒的军队占领了布拉格,德国成为捷克斯洛伐克的保护国。在纳粹德国的殖民统治下,“二战”期间的捷克度过了几年艰辛痛苦岁月,年轻人被大量征兵,工商业发展的成果被德军掠夺,捷克成为纳粹德国践踏欧洲的后方资源,也激发捷克国内民主和进步力量的迅速崛起。


    1945年德国战败,布拉格的民主进步力量发动武装起义,击溃德军残余和傀儡当局。根据苏美达成的雅尔塔秘密协议,捷克斯洛伐克由苏军占领,苏军坦克开进了布拉格,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获得解放。“二战”结束后,捷克斯洛伐克成为东西方政治角力的磨心、英美法苏各方势力都致力抢夺捷克的管治权。由于捷克洛伐克是由苏联军队解放的,捷克共产党的势力在国内占了上风。1948年2月,捷共发动了一场非流血的政变,夺取了最高权力,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宣告成立,成为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二战”后苏联给予大量的经济援助,令捷克斯洛伐克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也令捷苏两国关系日趋密切,捷克因此成为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坚力量。


两次民主运动  改写捷克历史


    由于捷克斯洛伐克成为了东西方意识形态的交汇点,布拉格知识界向来十分活跃,各类政治思潮长期在国内交锋角力,加上捷克共产党人照搬苏联式极权、僵化的治国理念,令捷克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开始引起国内人民的不满。1967年,在布拉格举行的捷克斯洛伐克全国作家协会大会上,米兰?6?4昆德拉等一批作家公开批评捷共的施政理念,亲西方的民主宪政思潮在国内渐占上风,捷共高层对应否在国内推行政治体制改革产生分歧。1968年1月,捷共的民主改革派领袖亚历山大?6?4杜布切克当选为捷共中央第一书记,上台后他积极推行各项改革,开展自由民主运动,引起了苏联和其他东欧华约条约国的不满。对捷克这场国内自上而下的政治变革和自由主义思潮,西方社会称之为“布拉格之春”,意喻捷克人民迎来民主自由的春天。
   捷克斯洛伐克的这次政治浪潮最终引发了苏联的武力干预。1968年8月,苏联纠集华沙条约国的数十万军队大举入侵捷克,酿成重大国际政治事件。期间,捷共中央第一记杜希切克被苏军扣押,大批捷克民众走上街头抗议,包围苏军坦克,引起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关注。这次事件后来在苏联的武装压制下平息,但其影响力却一直在捷克国内及整个欧洲潜伏着。随着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冷战结束,民主自由思潮终于在捷克再度占上风。1989年,东德发生推倒柏林围墙事件,引发布拉格民众又一次走上街头,要求民主改革,史称“宪章77条”运动。运动虽经当局镇压,但国内要求民主改革的浪潮更为高涨。同年底,具有民主改革思想的捷共领导人瓦克拉?6?4哈维尔接任共和国总统,在第二年的全国自由选举中,以哈维尔和流亡海外归来的杜布切克为首的党派获胜并上台执政,捷克斯洛伐克彻底摆脱了共产主义和苏联影响,走上了全面民主化的道路。1991年苏联解体后,东欧其他各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改变了共产体制,华约条约组织也因此解体。受欧洲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历史沿袭的影响,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分解成捷克、斯洛伐克两个国家,捷克共和国定都布拉格,斯洛伐克定都布拉斯迪拉发,两国都先后加入了欧洲联盟,也成为相互合作的友好邻邦。
雄伟的布拉格皇宫至今仍是捷克总统府的所造地。


    捷克在欧洲只是一个小国,但却在欧洲历史上发挥着巨大影响力,首都布拉格也因此成为欧洲文明的历史见证。布拉格短短一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进程,跌宕起伏,历尽沧桑,极具传奇色彩,也不难寻觅到人类发展和世界潮流的轨迹。今天,笔者和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布拉格,在惊叹和感受欧洲文明之余,也对这里曾经历的风风雨雨加深了认识,留下了思考。曾是欧洲古老帝国的政治中心,又曾是国际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一员,捷克人民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得中国人前往游览探究。人民创造历史,历史推动人类文明在世界潮流中前进,来到东欧和捷克游览,令笔者对此有了更深体会。


(作者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知青作家学会会员、香港书评家协会会长,原文曾刊载于2016年出版的散文集《游踪感悟录》)


《惜缘文学》总1433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