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文帝曾想用选举制产生继承人

 涛儿—taoer 2021-05-26
时间:2011-04-04  来源:历史春秋网  作者:纪大华  
  据《史记》记载,孝文帝执政不久,有司提出建议:“请立太子。”孝文帝却不同意,说:“楚王,我的叔父,年龄大,天下事阅历广,深明治理国家的道理。吴王,是我的哥哥,仁义有德行。淮南王,是我的弟弟,陪伴我,德行也很好。难道不可以预立他们为皇帝的接班人?诸侯王宗室中有许多功臣,多贤能而又有德行,如果'选举’他们中的一个人陪伴我,以防止我不能到达终点,是国家的灵光,是天子的福份。现在不实行选举,而说必定是我的儿子,人们会说我忘记了贤能而有德的人,私于自己的儿子,这不是忧虑天下事,我不同意。”
  
  这里“选举”二字第一次出现于《史记》,也第一次出现于中国皇帝之口。当然,孝文帝的选举范围很小,只限于自己的兄弟宗室之间,然而在当时他有这样的视角,就已经很不简单了。孝文帝的登台实际上就是陈平周勃等人从刘邦众多的儿子中选出来的,他宽厚仁慈,心地善良。这一选择对了,人民得到很多好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将这一做法延续下去?当然,他所说的“选举”还不知怎么选法:是若干当事者在一起简单地举手表决呢,还是几个人联名推举一个或几个,再行表决呢?是“差额选举”,还是“等额选举”?更不知哪些人有资格参加投票?
  
  还没有等皇帝把他的“选举方案”拿出来,有司就用强大的传统力量把他的想法否定了。有司说:“立嗣必子”,这样的做法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古者、周有国,治安皆千余年,都是用的立嗣必子的方法。(注:从商武丁开始,逐渐确立了父死子继的制度。)在有司看来,兄弟之间接班,就要发生战争,国家就不久长;而立嗣为子,就没有问题了。有司完全没有理解孝文帝心中的选举意识,他的选举方法显然不同于早先的兄弟继承。接着,有司用汉朝的事实说服汉文帝:高帝亲率士大夫,平天下,建诸侯,只有帝皇是太祖。诸侯王及列侯受封国者,都是国祖。太祖及国祖,各有子孙继嗣,世世弗绝,这是天下的大义。高帝这样的设定已经安抚海内了。
  
  孝文帝可以违背殷、周,但不可以违背先祖。他屈服了。
  
  中国封建帝王立嗣必子,哪怕是三岁儿子当政,把国家搞得一塌糊涂落后无生机,也不能因为用了贤人,而丢了世代相传的一家江山。这是一条取舍方法,也是一条治理国家的唯一方法。中国的儿皇帝之多,是世界历史上是少见的。中国到了最后一个封建朝代的尾声,积贫积弱,割地求和,赔款求和,政治、经济、社会腐朽落后,黑暗到极点,在世界史上也是罕见的。其实,中国这种立嗣必子的继承方法,并没有少发生战争,自司马迁以后两千年的封建社会,真正统一没有战争的时间只有一千年,在另外的一千年里国家分裂,战争不断。社会在战争与统一的两种状态中往返。
  
  如果当年孝文帝有胆量把他的“选举法”说出来,并加以完善,也许会使封建社会的民本政治得到发展。
  
  可惜,孝文帝没有胆量说出并实施“选举法”,表明他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但他做过的好多事情在中国历史上是难能可贵的,在他当政的23年里,“会天下新去汤火,人民乐业,因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对他所宠幸的夫人“全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好人政权,仅仅是好人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