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汉庖厨画像砖和东汉庖厨俑

 芸斋窗下 2021-05-26

东汉庖厨画像砖。(四川博物院藏)

东汉庖厨俑。(四川博物院藏)

  上班期间,你敢不敢偷偷摸摸带薪“摸鱼”?穿越回两千年前的汉代,有一类打工人上班时间就敢光明正大地“摸鱼”,还面带蒙娜丽莎式的微笑,享受劳动的乐趣。他们就是收藏在博物馆里的庖厨俑。
  你看成都博物馆展厅里的这尊陶庖厨俑,正在开心地料理食材。他跪坐于地,身前置有俎案,俎案上摆放着鱼。这尊陶俑右手似乎拿着东西,左手虚按鱼身,上身微微前倾,似乎正准备处理眼前这占满了整个案板的大鱼。
  你觉得做饭很苦很累,幸福的生活就应该是十指不沾阳春水,他人洗手做羹汤?无论是四川博物院的东汉庖厨画像砖,还是成都博物馆的东汉庖厨俑,他们在劳动的时候,都带着灿烂的笑容。看着这幸福感爆棚的微笑,你的疲劳都一扫而空,忍不住食欲大开,期待这些庖厨烹饪的佳肴。

  庖厨题材陶俑屡有发现

  东汉中晚期,陶俑制造中心由西安、洛阳等地转向巴蜀。此时巴蜀地区社会安定、经济富足,人们不仅注重现世享乐,还制作明器埋入地下,供亡者继续享用。故宫也收藏了一尊庖厨俑,出土自四川彭山。这尊庖厨俑身着右衽衣,双袖上挽,跪坐在地上,前置圆盆,盆上架俎,一手按鱼,一手持刀作切鱼状。
  表现庖厨题材的陶俑或者画像砖,在川渝地区东汉与蜀汉墓中屡有发现,是人们注重饮食生活的客观反映。无论是画像砖还是陶俑,这些庖厨一般和模仿厨房厨具的模型明器摆放在一起,让你可以从中推测古人的舌尖上有什么美味佳肴。
  “川博馆藏的庖厨俑前的案子上,摆放有鱼、龟、水饺,还有俑手里的托盘上,精心摆盘了水果和点心样的东西,后人一看便知当时的人吃什么。”川博讲解员王青青向记者特别介绍了一个出土于重庆市忠县涂井崖墓的陶庖厨俑,塑造了三国蜀汉时期的庖厨经典。厨师面前的案板上摆着鸡、鸭、鱼、鳖、羊头等食材,有趣的是其中还包含一个饺子,是迄今现存的有实物可见的最早的饺子,人们称之为“天下第一饺”。

  汉代川菜已名扬天下

  著名的川菜起源于古代的巴国和蜀国,据《华阳国志》记载,巴国“土植五谷,牲具六畜”,蜀国则“山林泽鱼,园囿瓜果,四代节熟,靡不有焉”。川菜系统的形成,正是秦、晋之间的汉代。根据《太平御览》记载,当时曹操(155-220年)在《四时食制》中特别提到:“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黄鱼大数百斤,骨软可食,出江阳、犍为。”郫县、江阳、犍为都是四川地名,可见当时川菜已名扬天下。
  与庖厨俑同期出土的托盘献食俑,头戴簪花,面容姣好,托盘里盛满桃子、石榴形状的水果,可见当时的天府之国物产之丰富,职业分工之精细。
  巴蜀地区在东汉至蜀汉时期特别流行这种面带笑意、充满幸福感的庖厨俑,俑以男性居多,也偶有女性。故宫馆藏的一尊庖厨俑就是女性,让人联想风姿绰约的厨娘。
  有趣的是,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是一尊东汉庖厨俑。这尊庖厨俑头戴无檐圆冠,双袖挽起至上臂,案上放有丰富的食材。从他左手按鱼右手作操作状的形象,再加上案板上所摆放的鱼、生姜、葱、蒜等,与当地美食“万州烤鱼”的制作工艺相似,让人忍不住猜测,莫非两千年前的东汉人已经开始吃烤鱼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