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亭又称邮亭,是我国古代设在交通要道上供递送文书的驿使和旅客歇宿的馆舍。我国的驿传制度起源于先秦时代,汉代称之为传舍,每30里置一驿;唐代每20里置一驿。唐代诗人岑参曾诗云:“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宋代每十里或二十里置一驿,设驿长、驿吏和驿卒,备有驿舍和地图。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的交通大动脉,沿河驿站、驿亭林立。苏州旧有姑苏、望亭、平望、松江、宁苏等驿站,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内河航运、铁路、公路的兴起,这些驿站、驿亭早已废弃。现在,江苏高邮的南门外京杭大运河旁,还保存着当年盂城驿站的遗址。作为驿亭,苏州横塘驿亭则是全国惟一保存至今的一座了。1990年,这座亭子以小型张的形式登上了中国邮票。 然而,这座具有邮传历史价值的遗迹,因缺乏保护已经变得面目全非。驿站的周边荒草丛生,外墙上各种涂鸦。除亭子外,其他馆、楼、庑、台等已不复见。而留下的这座驿亭,则是清同治十三年(1874)大修过的了。 横塘驿站占地近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近40平方米,呈长方形,四周有四根石柱,在南面左右石柱上,刻有清代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六月修缮时题写的楹联:“客到烹茶,旅客权当东道,灯悬待月,邮亭远映胥江”,再现了当年舟车川流不息、旅客进馆歇宿的热闹景象。 历代的文人墨客,在此迎来送往,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诗词歌赋,比如:南宋田园诗人范成大有《横塘》诗: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也因此,成就了“横塘驿站”之美誉。 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加微信讨论 |
|